湯強峰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湖北荊州434020)
論會計信息失真現狀及對策
湯強峰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湖北荊州434020)
會計信息失真會給人們的工作帶來很多問題,尤其是會計人員在開展會計工作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信息失真的情況,容易引發其他連帶問題,影響會計工作的質量。所以,進一步分析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很有必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研究了如何更好地應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治理
一般意義上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指信息提供者通過非法手段或利用會計方法本身的缺陷而有意識地提供誤導性的財務報告,使投資者和債僅人等信息利用者受到損害的行為。信息提供者利用其信息優勢,采取欺詐手段不合法地調整企業的贏利,其有些手段貌似合乎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但是突破了一定的限度,已成為不合法的操縱行為。
事實上,因會計信息失真導致經濟管理和宏觀決策失誤而造成的間接損失遠比其造成的直接損失要大得多。而這巨大的信息失真大都源于弄虛作假,出自會計人員之手。現在,造假已不局限于企業和某些職能部門,以“獨立、客觀、公正”為生存之道的中介機構也身陷其中。國家審計署2001年組織對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會計報表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檢查,結果表明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質量令人擔憂。在檢查中,共抽查了上述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32份審計報告,并對21份審計報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審計調查,檢查發現有14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23份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造成財務會計信息虛假71.43億元,涉及41名注冊會計師。近年來,證券市場上接二連三出現的“深圳原野”、“紅光實業案”、“瓊民源案”、“鄭百文”和“銀廣夏事件”等無不暴露出會計師事務所存在的造假問題。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不僅直接侵害國家利益,擾亂國家經濟秩序,導致宏觀經濟決策信息紊亂,而且加劇了整個社會的誠信危機,甚至動搖了廣大群眾對我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一大社會公害,正引起越來越多人們的廣泛關注。
(1)會計準則的不完全性。會計準則作為一種合約,制定不是純技術的,而是各利益相關方相互間多次爭議的結果,是一種不完全的合約,具有不完全性。一是在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各利益相關方為了獲取自己的利益,都想使準則對自己有利,會計準則就可能出現一定的偏向性;二是會計準則定義和釋義的不準確性,如果一項會計準則的涵義可能有多種理解,甚至有歧義,必然會產生實務操作的不確定性;三是會計原則應用的不完全性,如果在會計計量中只遵循謹慎性原則,就會只強調預計可能損失而完全不確認利得,特別是利得有較大可能實現時,事必將會違背充分披露和可靠性原則。
(2)會計準則、制度和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由于各企業的具體情形不一,準則不可能制定得很完備,只能對企業工作提出的基本原則和規范留有一定余地,就會對同一會計事項的處理有多種備選的會計處理方法,就成為會計政策選擇的對象。此外,會計準則和會計實踐還存在著一定的時滯,會計準則的規定常落后于會計實踐的發展和經濟行為的創新,當新情況、新領域、新行業出現時,很難找到長期有效的會計準則作為會計操作的依據,因而在實踐中常會出現企業會計處理“無法可依”的現象,為會計準則選擇提供了空間(這不屬于違反會計準則的行為,因為會計準則根本就未對此做出規定,在會計準則來做規定的領域,企業擁有更大的會計選擇權)。隨著企業經營方式的多樣化,經營范圍的擴大和社會、法律、金融環境的日趨復雜化,使同類會計事項的個性日益豐富,法定會計政策也趨向于為企業提供更大的會計準則選擇范圍,對同一經濟事項,往往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這將會給會計的“如實反映”帶來難題。例如,企業對存貨采用不同的計價方法,對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有不同的影響,究竟采用哪種方法才算做到“如實反映”?“真實”的涵義應是“跟客觀事實相符合”,理應具有唯一性,不能說對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個不同卻都是真實地反映。
(3)會計法規之間的不協調。基本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之間,具體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之間,會計準則與財務通則之間,會計準則與稅收制度之間都存在不協調,甚至矛盾、沖突的地方。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現有的《企業會計準則》已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到目前為止,具體會計準則出臺了九項,其中六項還只在上市公司實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的經濟行為、新的經濟業務、新的市場工具不斷涌現,會計準則的缺位會給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帶來很大的彈性,更增加了產生會計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可能性。
(4)產權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不對稱。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企業中客觀存在兩個控制主體,即企業所有者和受托經營者。現代企業的特征之一是經營者和所有者在經濟上的聯系表現為二種契約關系,“財產所有者對經營管理者在契約中規定的責任,稱之為受托經濟責任”,由于兩者間的利益不一致,從而形成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活動的參與者對市場特定交易信息的擁有不對稱,有些參與者比另一些參與者擁有更多的信息。
(1)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發揮監督作用。注冊會計師只有保持其精神和實質上的獨立性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我國必須要根除內部人控制的現象。例如,注意會計人員是否有運用不同項目采用不同的計價方法的手段達到修飾經營業績的現象。
(2)科學運用重要性原則和穩健性原則。重要性原則要求在法規中詳細規定界定會計信息重要性的量和度,詳盡考慮到各種情況,做出有法可依的詳細具體的規定。而穩健性原則要求會計人員在反映帶有不確定性因素的經濟業務時采取審慎的態度。但這非常容易使會計信息偏離實際情況。為了避免給信息使用者造成誤導,在運用此原則時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加以詳盡說明。
(3)應確定具體的會計確認標準。目前我國只有八項具體會計準則,很多經濟活動無法依法確定性質,使得會計信息容易出現偏差。因此應盡快出臺具體的會計準則,完善會計規范體系,最大限度減少因無法可依帶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4)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的制定應與時俱進,適應新會計環境的變化。比如需要考慮到目前經濟體制改革中的新情況,并且應該對未來會計環境的變化有一些科學的分析判斷與推測。要建立適合我國經濟特點的物價變動會計計量方法,盡量減少由于方法落后帶來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綜上所述,為了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一定要在今后的會計工作中找到原因,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應對,才能夠避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頻繁出現,才能更好的開展會計工作。
[1]財政部.企業會計制度[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TANG Qiang-fe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0,China)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will bring a lot of problems to people's work,especially in the accounting work in the process,in the event of information distortion,easily lead to other joint problems,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work.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analyze 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studies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better,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ccounting;information distortion;governance
F233
A
2095-980X(2017)03-0117-01
2017-02-26
湯強峰(1994-),男,湖北武漢人,主要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