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英
(玉田縣林業局,河北玉田064100)
探析林業低碳經濟指標及統計
謝麗英
(玉田縣林業局,河北玉田064100)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面對現今全球變暖的局面,怎樣應用低碳經濟指標,提高林業的統計質量就成為了人們越來越關注的事情。文章簡要探討了低碳經濟的定義及指標,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目的在于進一步促進林業發展,保證人們的生存環境。
林業;低碳經濟;指標;統計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被譽為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發展低碳經濟,也必將給中國林業發展帶來深刻的、多方位的影響。分析把握低碳經濟發展對林業的影響,將有利于爭取林業在低碳經濟中的主動地位,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指的是盡量縮減污染氣體的排放,減少能源的損耗、降低環境污染,創建效率較高、質量較好、資金收益較多的生態綠色經濟。其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內容。林業低碳經濟指的是林業在進行經濟活動期間,應用科學、高效的管理措施及專業技術,提高林業碳匯的數量,降低林業碳酸,并且給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的資金收益。在評價林業低碳過程中,其指標主要有:CO2的排放量、森林的覆蓋面積、覆被率、固體廢棄物的利用率、生活垃圾的處理率、綠化的覆被率等。不管由低碳經濟的概念角度來看,還是由低碳經濟的指標來看,想要實現理想的低碳經濟任務,就需要加大林業統計的管理力度。
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森林是最大的有機碳庫。森林面積雖然只占陸地總面積的1/3,但森林植被區的碳儲量幾乎占陸地碳庫總量的56%。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減緩了溫室效應。這就是森林的碳匯作用。
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中重要的碳匯和碳源,在這個系統中,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了碳素而成為碳匯,森林以及森林中微生物、動物、土壤等的呼吸、分解釋放碳素到大氣中成為碳源。如果森林固定的碳大于釋放的碳就成為碳匯,反之成為碳源。在全球碳循環的過程中,森林是一個大的碳匯,但隨著森林破壞、退化的加劇以及一些干擾因素(如火災)的影響,森林生態系統就可能成為碳源,這將加劇全球的溫室效應。北京大學教授徐晉濤說,因森林破壞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占五分之一。如果能夠把破壞森林遏制住,溫室氣體減排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擴大森林資源,是一種成本非常低的政策工具。
低碳經濟模式核心在于低排放、高吸收和碳持續。保持低碳,即意味著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降低碳的凈排放量,對高碳單位實行碳稅調節、指標減排、制度約束,同時保護森林,增加綠地面積,發揮森林的固碳作用。我國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造林。
我國森林資源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初見成效,低碳經濟初步發展,這些斐然的成果與中國的森林保護政策是分不開的。我國從2002年起正式實施森林保護六大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其中的一個,另外5個分別是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和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
發展林業可以提高綠色GDP比重。低碳經濟不是貧困經濟,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要給人們創造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生活條件。
(1)加強重視力度植樹造林。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得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2009年中央1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匯”,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要求“繼續推進植樹造林,積極發展碳匯林業,增強森林碳匯功能”。特別是胡錦濤主席在2009年9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向全世界宣布“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hm2,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m3”。目前國家林業局已經啟動碳匯造林試點,從國家的高度上重視植樹造林成為趨勢和必然。
(2)加強森林管理。加大對森林火災、病蟲害和非法征占用林地的防控力度,減少因森林保護不力導致的碳排放,提高現有林分質量,增強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整體的碳匯功能。通過對水分、土壤、火災和病蟲害進行管理與控制、實施林分撫育管理等措施,將能夠進一步提高現有森林質量,較大程度地增強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整體的碳匯功能。
(3)加大濕地和林地土壤保護力度。全國濕地調查結果表明,全國現有3800多萬hm2濕地(不包括水稻田),但只有40%得到較好保護。濕地保護不力,將會加速濕地中貯存的有機碳的分解,導致CO2大量排放。同時,根據專家預測,我國森林土壤貯碳量為150億t左右。
(4)大力開發與森林相關的生物質能源,建立新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一種新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建立,可解決國家現存森林生態補償融資難、負擔重等問題,對理順森林生態補償的渠道和關系起著重要作用,并可為林業發展創造新的商機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1)通過林業指標了解林業的發展狀況。利用分析林業數據的方法來對林業的統計指標進行計算,從而了解林業的發展狀況。例如:因為干旱,某市截止到6月共有3.8×106hm2森林受到災害,1.07×106hm2林業報廢,經濟損失高達120億元。我國有關機構依據此類數據的歸納、收集、分析等方法盡快制定了相應處理對策,進而將災害面積降至最低,保護了該地的生態環境,增強了林業的生產質量及效率。
(2)定量定性分析林業情況。對于林業的統計工作來講,其由信息的統計切入,對林業的相關數量關系及數據表現進行分析,同時與數理關系進行結合,形成推理及邏輯。在分析期間,采用定量與定性的方法進行數據計算。例如:某市每立方米的林業能夠吸納1.72t的CO2,并釋放出1.53t的O2。上述數據就良好的把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結合起來,表述林業是人們生活中的碳資源存儲系統,其對林業發展有著推動作用。
(3)創建低碳經濟通林業統計結合的評估指標系統。在體現林業資源總量期間,覆蓋率及蓄積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對評估林業資源的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依據世界標準,森林覆被率超過30%,就表明生態環境良好。現今,我國林業的覆被率僅為15.6%,面對我國較多的人口來講,資源嚴重緊缺。所以,通過科學、高效的林業評估標準系統健全我國林業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深入開展森林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基礎研究,加強林業減排增匯的技術潛力與成本效益分析,繼續加強森林災害發生機理和防控對策研究,加強氣候變化情景下森林、濕地、荒漠、城市綠地等生態系統的適應性問題研究并提出適應技術對策,加強森林作為重要可再生能源庫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廣泛宣傳林業在發展中低碳經濟的優勢,充分調動企業、公眾參與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等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林業措施,實踐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
[1]張光星,方振華.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0,(7).
[2]閆玉軍,李方政,于凌飛,等.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作用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2,(24).
Analysis on Low-carbon Economy Indicators and Statistics of Forestry
XIE Li-ying
(Yutian County Forestry Bureau,Yutian,Hebei 064100,China)
Low-carbon economy as a new development model,is the human society following th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fter another major progress.In the face of today's global warming situation,how to use low-carbon economic indicato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stry statistics has become an issue concerned about by more and more people.The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indicators of low-carbon economy,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which aim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and ensur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forestry;low carbon economy;index;statistics
F326.2
A
2095-980X(2017)03-0133-02
2017-02-13
謝麗英(1987-),女,河北遵化人,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林業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