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晶
(吉林省長春市省醫院胸外科,吉林 長春 130021)
肺癌患者全肺切除術后并發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究
田 晶
(吉林省長春市省醫院胸外科,吉林 長春 130021)
全肺切除術是治療肺癌的常用手段之一,但因創傷較大、喪失較多肺功能,易引發術后并發癥,以心律失常最為常見。并發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年齡、心肺功能、吸煙史,手術時間、失血量、創傷大小及患者術后的創口疼痛、血流動力學變化、低氧血癥等,對此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如術前加強健康教育和心理調節,術后保證供養充足、呼吸道暢通、有效止痛,及時發現和處理心律失常的癥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肺癌;全肺切除術;心律失常;護理對策
肺癌是臨床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居我國惡性腫瘤的首位,近年來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1]。目前外科治療作為肺癌的首選方法,全肺切除術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患者、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的手段,但全肺切除術因創傷較大,同時喪失較多肺功能,對患者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影響較大,容易引發術后并發癥,心律失常是臨床中常見的并發癥[2],本文主要對肺癌患者全肺切除術后并發心律失常的原因及護理對策進行探討。
本研究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間共收入行全肺切除術的肺癌患者78例,男48例,女30例,平均年齡(57.3±5.9)歲,術前合并高血壓患者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吸煙指數>400的患者31例,肺功能中度減退患者11例,肺功能重度減退患者8例。所有患者行全肺切除術后即入住ICU重癥病房,并發心律失常的患者14例,發生率為17.9%。其中,心房顫動及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4例,頻發室性早搏患者3例,房室傳導阻滯2例,頻發房性早搏5例。根據患者的心律失常類型對癥治療,可使用可達隆、β受體阻滯劑、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藥物,經過治療,11例患者3天內心律恢復正常,2例患者一周內心律恢復正常,1例患者心律失常持續時間超過一周。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無與心律失常相關的死亡病例。
2.1 術前因素
①心理因素:因患者對手術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精神緊張引起內分泌系統的劇烈變化導致心律失常;②年齡因素:年齡越大,身體機能減退,對手術耐受性差,術后易發生心律失常;③心肺功能:術前合并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儲備差,在切除一側肺后,機體的心肺代償能力較弱,進而導致心律失常;④長期吸煙史:長期吸煙患者的肺通氣功能和心血管系統較差,可能引發心肌缺氧、冠狀動脈痙攣等,進而引發心律失常。
2.2 術中因素
全肺切除術后并發心律失常與手術時間、失血量、創傷大小等密切相關:①手術時間越長意味著患者行麻醉時間越長,改變心肌收縮力、心排出量等可能導致心律失常;②全肺切除可導致患者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心臟負荷增加,機體缺氧的概率增加,易誘發心律失常;③全肺切除術的創傷較大,失血量較大,可引起患者機體的應激反應,導致腎素和血管緊張素含量突增,進而導致心律失常。
2.3 術后因素
①患者手術創口處的劇烈疼痛,可能增加患者心臟應激性,同時全肺切除后導致呼吸系統功能不全,可導致患者出現咳嗽等癥狀,進而誘發心律失常;②術后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改變:患者一側全肺切除后,肺泡毛細血管床立即減為原來一半,肺動脈壓升高,血管滲透性增加,若輸液速度過快可能引發肺水腫[3],進而生理反射性地引起心律失常;③一側全肺切除后,機體的氣體交換和血液循環完全集中在健側肺,肺功能急劇下降,易發生低氧血癥,使得患者呼吸加快加深[4],進而導致心律失常。
3.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醫務人員于術前與患者及家屬進行充分溝通,宣講關于肺癌治療的健康知識,耐心講解肺癌的致病機理、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內容,指導患者進行適量運動,幫助患者緩解緊張的心理,增加對手術的耐受性;②呼吸道護理:醫務人員應協同家屬幫助患者在術前進行戒煙,為患者演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等可有效促進肺復張和機體恢復的方法,必要時可采取低流量氧氣吸入為手術做充足準備。
3.2 術中護理
術中應盡量縮短肺萎陷時間,手術結束前幫助患者吸凈痰液、充分膨脹。
3.3 術后護理
①及時有效止痛:可采用β2受體阻滯劑有效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或采用肋間神經冷凍止痛技術可有效防心血管并發癥,術后及時止痛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術后心律失常的發生率;②術后轉運時行呼吸機輔助通氣,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根據患者的血氣分析情況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待病人病情穩定、自主呼吸正常后即可拔管;③術后進行常規吸氧3~5天,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進行有效咳嗽進行排痰,必要時可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吸痰,盡量保證患者氧氣吸入正常以避免低氧血癥的發生;④密切觀測患者是否出現低鉀、低鎂癥狀,及時進行補充可增強心肌能量代謝,有效擴張平滑肌[5],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⑤嚴密監測患者的心肺功能,及時調整輸液速度和輸液總量,盡量避免由心負荷增加和肺水腫導致的心律失常。
綜上所述,術前加強健康教育和心理調節,術后保證供養充足、呼吸道暢通、有效止痛,密切關注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異常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心律失常的癥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趙志剛,邱 添,梁志欣,等.22例肺炎型肺癌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16,56(11):77-78.
[2] 鄭惠萍,張杏玉,伍愛儀,等.快速康復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59-61.
[3] 劉錦程,方海林,劉 鑫,等.全肺切除術治療結核性毀損肺的療效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5,(11):2111-2113.
[4] 趙紅梅.預見性護理對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20):70-72.
[5] 胡金華,張耀晴,艾瑞華,等.手術術式對肺癌肺切除術后并發心律失常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5,(10):1437-1441.
本文編輯:王 琦
After pneumonectomy for lung cancer complicated by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arrhythmia explored
tian Jing
(Changchun city of jilin province provincial hospital thoracic surgery,Jilin Changchun 130021,China)
R473.73
A
ISSN.2096-2479.2017.03.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