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林
(澄江縣中醫醫院,云南 玉溪 652599)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曾于林
(澄江縣中醫醫院,云南 玉溪 652599)
目的進行心血管內科中護理風險管理應用效果的探討。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心血管內科患者200例,依據住院時間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護理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風險風險管理,進行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的對比。結果觀察組具有2.0%不良事件發生率,對照組具有8.0%不良事件發生率.觀察組具有97.0%護理滿意率,對照組具有85.0%護理滿意率。結論在心血管內科開展護理風險管理,能夠促進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的降低,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護理風險管理;心血管內科;應用效果
護理風險指的是在臨床護理中可能對患者、醫院造成的傷害和損失,為進一步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和保證患者安全,應當開展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本文將選擇我院收治200例患者,對護理風險管理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心血管內科患者200例,依據住院時間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40例女、60例男,年齡51~82歲,平均年齡(67.5±4.6)歲。對照組43例女、57例男,年齡51~83歲,平均年齡(67.7±4.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護理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包括預估和防范風險因素,避免發生護理危及,防止對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1.3 危險因素
①意外事件因素:在病情影響下患者器官功能會出現退化,進而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在進行日常活動時患者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測的危險,常見的包括跌倒、墜床、滑到等,若是用力排便則可能出現心肌梗塞等,以上這些危險可能隨時發生于患者身上,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當給予充分重視。
②藥物因素:心血管內科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多個種類藥物,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很可能出現藥物配送出錯,患者服用后會對治療和健康造成影響。實際中部分特殊藥物需要嚴格控制輸送速度,若未嚴控控制速度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刺激,進而出現危險。護理人員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應當自注意以上危險因素,并采取相應控制措施。③管理因素:實際護理中一些年齡護理人員由于缺乏經驗,會在實際護理過程中出現差錯和失誤,進而對患者造成影響并引起護患糾紛。所以護理人員應當重視這類風險的存在,并通過嚴格執行相關制度規章,促進護理質量提升。
1.4 效果評價指標
進行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的對比,護理滿意度評價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100例患者中出現不良事件2例,具有2.0%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1例管路脫落、1例意外傷害;對照組100例患者中出現不良時間8例,具有8.0%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2例給藥錯誤、5例管路脫落、1例意外傷害。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100例患者中67例患者非常滿意、30例滿意,具有97.0%護理滿意率;對照組100例患者中65例患者非常滿意、20滿意,具有85.0%護理滿意率。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
心血管內科主要是老年患者,具有較高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所以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應當開展嚴格護理風險管理,促進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的降低。實際開展護理風險管理中應當做到以下幾點:①對相關護理制度進行完善:應當引導護理人員樹立強烈的責任心,并在護理操作中嚴格觀察相應制度,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后應當立即上報管理人員,并運用合理方法進行處理。同時對護理風險質量控制小組進行構建,負責對護理風險管理情況進行監督,并對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完善。②定期組織專業培訓:應當定期組織護理人員接受知識培養,使其能夠充分掌握先關護理知識和技能,進而在具體護理過程中規范操作,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同時還應當對護理人員相應儀器使用情況、護理流程進行考核,并通過相應獎懲制度調動患者積極性。③強化和患者、家屬的溝通:護理人員應當通過科學的方式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并將護理中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家屬,使其和護理人員一道做好患者風險管理工作。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贏得患者、家屬的信任,進而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④對住院環境進行完善:實際中應當在廁所設置扶手,避免患者如廁過程中滑到。同時還應當合理放置危險物品,避免患者觸碰后出現危險。另外,還應當將相關護理風險和預防促使制作成小冊子,讓患者通過閱讀了解可能遇到的風險,防患于未然。本研究中,觀察組具有2.0%不良事件發生率,對照組具有8.0%不良事件發生率,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具有97.0%護理滿意率,對照組具有85.0%護理滿意率。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可見,在心血管內科開展護理風險管理,能夠促進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的降低,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 魚秀麗,王小亞.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4,(26):5939-5939.
[2] 馮翠連.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2,12(12):77-79.
[3] 尤艷軍,高喜琴.護理風險管理在小兒心血管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77):383-383.
[4] 韋柳青.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6):264.
[5] 萬淑芳,萬曉芳.護理風險管理在基層醫院心血管內科的實踐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1,09(32):89.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3.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