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剛
北京市昌平區霍營街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
北京市昌平區霍營街道地處回龍觀鎮與東小口鎮之間,面積4.6平方公里,共有19個社區,常住人口約8.37萬人,且聚集較大數量的流動人口。據統計,轄區內共有139戶無照無證餐飲主體,主要分布在小區底商及黃平路沿線,較為集中且形成一定規模,清理難度較大,易反彈。針對這一特點,霍營街道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制定了相關的工作方案,全面開展清理工作,現已初見成效。
執法人員前期逐戶摸排登記,并發放清理整治告知書,開具責令改正通知書,告知相關法律責任及后果,要求餐飲主體自行整改;中期組織相關部門聯合執法,采取查扣經營工具,立案處罰的手段,集中清理整治無照無證餐飲主體;后期街道辦事處增派保安人員對無照無證餐飲集中區域全天巡邏,發現開門營業的主體及時通知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查處。歷經5個月清理,掛賬的139戶無照無證餐飲主體全部關門停止經營,但僅維持了一個月時間,就開始出現反彈復開的現象。
日前發現轄區清理后復開的主體共47戶,同時原址新增15戶,形成新的無證餐飲存量62戶,短短3個月就反彈了33%,且主要集中在黃平路沿線。居民需求和房屋及產權問題無法解決,是致使無證經營現象屢禁不止的根源。黃平路沿線集中分布有四個成熟的社區,是該地區人口最密集,最繁華的主要街道,而原80戶餐飲主體中僅9個取得了食品經營許可,很難滿足沿線居民的日常需求,為無證餐飲商戶提供了生長土壤。黃平路沿線鋪面房均是上世紀90年代初由集體和國有單位建設,并沒有辦理房屋產權登記,致使餐飲主體現在無法辦理營業執照和環保備案手續。而由于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沿線房屋也無法納入到違建拆除范圍。
既然無法從根源消除無證餐飲主體的生存環境,不間斷地清理,只會形成經營環境差,設施設備不足以保證食品安全的主體不斷出現,致使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量存在。這就需要在反復出現風險和規范經營確保食品安全間進行權衡。必然要將確保食品安全作為第一要務。通過對現有的、基本符合經營條件的主體進行備案,納入規范管理,使其符合食品經營各項條件,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確保地區食品安全為前提,同時滿足居民日常就餐需求,來維護地區餐飲行業經營環境穩定。
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執法人員對無證餐飲實行分級分類的管理,主要分為:協調辦理許可主體、引導規范轉型主體、高風險清理主體、可納規經營主體,并借助街道大城管平臺,采取清理與規范相結合,分級分類管理模式,形成解決復開及新增問題的有效治理體系。
協調辦理許可主體 對于取得《營業執照》但由于環保備案等因素無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餐飲主體。由街道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規范經營條件達到許可標準,幫助其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減少無證餐飲存量。
引導規范轉型主體 主要涉及經營模式為餐飲服務,但希望通過轉型合法經營的主體。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為其提供政策支持,引導其轉變經營模式,規范經營行為,轉作食品銷售、制售主體。
高風險清理主體 針對本身硬件條件、經營環境差,存在較高的風險隱患,不足以保證食品安全的經營主體。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堅決予以清理。
可納規經營主體 對于自身管理到位、設施設備良好,符合餐飲經營條件,可以解決居民就餐需求,因為房屋問題無法取得營業執照的小規模餐飲主體。通過規范經營行為,由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對其相關信息進行備案并在經營場所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規范備案經營,以解決地區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對其日常經營行為進行監督管理,發現違規問題要求其停業整改,出現違法的嚴重問題取消備案資格,依法予以查處。
霍營街道作為大城管和三網融合的基層試點單位,有效地整合了執法力量,并將轄區劃分為52個網格,細化日常巡檢項目,及時準確地發現各種問題,統一調配執法力量消除風險隱患。無照無證餐飲清理工作也納入到這一體系中,成為日常巡檢的重要一項。網格員發現復開和新增無證主體,指揮中心及時調配執法人員第一時間現場查處,擠壓違法經營行為生存空間,基本杜絕了復開及新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