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智 ,王 巖 ,魏輝煌 ,王鈺喬 ,趙 鑫 ,張海林
(1.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農業部農作制度重點實驗室,北京100193;2.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北京100193)
產品碳標簽制度的發展現狀及我國應對策略
張雄智1,王 巖1,魏輝煌2,王鈺喬1,趙 鑫1,張海林1
(1.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農業部農作制度重點實驗室,北京100193;2.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北京100193)
由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日益加劇,其已受到世界各界科學家、政治家以及民眾的廣泛關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展低碳經濟、緩解氣候變暖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碳標簽作為一種環境管理工具,將產品或服務生命周期中溫室氣體排放量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完整的碳標簽制度能引導綠色消費、優化生產、穩定貿易,對于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主要介紹了碳標簽建立的背景與其發展歷程以及一些國家碳標簽發展現狀,并站在我國立場上初步分析了建立碳標簽制度的意義;針對當前我國碳標簽制度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指出,我國碳標簽制度發展需要盡快建立碳足跡計算標準、完善相應的管理機構以及強化環保意識等。
碳標簽;碳足跡;低碳經濟;發展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公眾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日益關注,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可能設置嚴格的環保標準,在進出口商品上加注碳標簽,對不達標商品收取相應的碳稅[6]。一般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生產力和技術水平較低,在商品生產的生命周期內可能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短時間內難以實現低碳生產,將會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劣勢[7]。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第一大貿易國,一旦國際碳匯市場形成,我國的產品在出口貿易時將受到“綠色壁壘”的限制,影響國內經濟市場甚至國際市場[8]。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的背景下,生產低碳清潔化、經濟發展低碳化已成為各國所努力的方向。因此,綜合分析國際碳標簽的發展現狀,并基于我國的具體國情,盡快建立健全我國的碳標簽制度,推出我國的碳標簽,對于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世紀90年代,在英國關于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討論中第一次提出碳標簽的概念,其實質為一種對某種產品計量與標定其生命周期中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成為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為了進一步向公眾推廣,逐漸衍化為目前一些發達國家中較為成熟的碳標簽制度[9]。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快推進低碳發展,一些發達國家陸續推出了碳標簽計劃。自2007年起,對于碳標簽的討論越來越多,發展至今,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善的碳標簽制度,但國際上目前仍沒有統一的碳標簽實施標準。這導致各國碳標簽制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進一步制定統一的碳標簽制度勢在必行。
在碳標簽發展歷程中,英國是最早開始推行碳標簽制度的國家,其碳標簽制度比其他國家更為完善。2001年,英國碳信托(Carbon Trust)公司在英國能源及氣候變化部門(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的資助下成立。該公司主要工作是推廣和管理碳標簽,2006年,碳信托公司正式推行碳減量標簽(Carbon Reduction Label)制度,并于 2007年推出全球第一批標識該標簽的產品。2008年,在碳信托公司持續助推下,碳標簽制度被更多英國商家和公司所接受。目前,英國加貼碳標簽的產品包含B2B,B2C的所有產品與服務,涉及食品、服裝、日用品等類別,現已超過2 500種產品。而英國碳標簽標準協會發布的PAS 2050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標準[10-11]。
歐盟碳標簽計劃由歐盟智能能源計劃(Intelligent Energy-Europe,IEE)資助[12],其智能能源計劃時間為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間在歐洲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旨在降低運輸類產品及服務的CO2排放量,鼓勵使用生物能源,開展“低碳”運輸服務。在歐盟地區實施碳標簽計劃的目標是到2020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至少減少20%[13]。歐盟碳標簽以水為基本形態,并命名為歐盟“CO2之星”。
目前,美國已推出了4種碳標簽,是推出碳標簽種類最多的國家。第1種是由加利福尼亞碳標簽公司設計推出,主要在食品中使用,其計算模式為應用投入—產出分析的生命周期評價法,可以幫助消費者選擇低碳食品。另一種是由Carbon Fund公司推出的適用于碳中和產品的碳標簽。該標簽以Carbon free為主要內容,表示該產品已通過查驗并確定為碳中和產品,即對全球變暖沒有影響。第3種是Climate Conscious碳標簽,表示某產品或服務達到碳排放標準,主要目的是提升消費者環保意識。最后一種是由非營利性Conscious Brands機構推出的標識碳排放量的碳標簽。
2008年4月,碳足跡制度實用化、普及化推動研究會由日本經濟產業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METI)成立;同年 8 月,其宣布日本將于2009年初推行碳標簽計劃;10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自愿性碳標簽試行建議,同時公布了碳標簽準則TSQ 0010,進一步規定產品碳排放計算方法和碳標簽管理制度。2008年12月中旬,在“Eco-Product 2008展示會”中確定了比較科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方法、統一的碳標簽圖樣、碳標簽適用商品等內容。在2009年,日本正式開始推行碳標簽制度,包括碳標簽認證與管理。2010年至今,眾多企業積極響應,松下電器,Sapporo啤酒廠,Lawson,Aeon超級市場與7-Eleven便利商店等企業相繼加入該計劃。日本碳標簽詳細標注了產品生命周期中每一個生產階段的碳足跡。
德國碳標簽制度始于由德國政府支持的“德國產品碳足跡試點項目(Pilot Project Germany,PCF)”[14]。該項目則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應用生態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Applied Ecology,IAE)、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The 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PIK)及Themal智囊團(柏林)共同完成。自德國政府推出碳標簽制度,包括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 SE)、德國朗盛(DSM)、德國漢高公司(Henkel)和 REWE 集團(REWE Gruppe)等數十家德國企業積極參與。
全球氣候變化能夠影響各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和緩解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建立成熟碳標簽制度是一個十分有效且可行的方法。目前,許多國家與地區正積極發展碳標簽制度,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5]。相比于全球碳標簽發展現狀,我國對碳標簽制度的研究進展十分緩慢。隨著各國碳標簽制度進程的加快,國際碳匯市場日趨成熟,我國將迎來更多的挑戰,譬如新型貿易壁壘和碳稅、競爭激烈的國際碳匯市場等等。因此,建立碳標簽制度對于消費者、企業,乃至社會和國家具有重要意義[16]。
產品碳標簽主要作用是將產品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清楚明確地展示給消費者,消費者可以通過選擇低排放的商品,滿足綠色消費需求,進行低碳生活,為全球氣候變化的緩解盡一份力。通過標識產品碳標簽與消費者綠色消費理念的宣傳,可形成新型綠色消費導向,使得綠色消費具有一定的道德約束力,對于國家倡導綠色消費理念、發展低碳經濟具有積極意義[17-18]。
碳標簽可以將產品或服務生命周期中各個步驟溫室氣體的排放透明化,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促使組織或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9]。碳標簽數據來自于產品或服務生命周期中碳足跡的計算,當企業完成對于其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周期碳足跡的計算,可以完全掌握產品生產或服務過程中每一環節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從而清晰辨別哪個環節的排放最大,為節能減排提供明確目標與新的思路[20]。將這些新的理念融入企業有關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決策中,可以充分展示企業的環保責任意識,做到從根本上節約成本,減少排放,并且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物質需求得到基本滿足的情形下,人們更加關注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于產品的生產環境會更加重視。碳標簽作為一種有效的環境管理工具,在政府和市場的調控下,它將發揮其應有的環境管理與改善的功能。加快碳標簽制度建設,符合人們綠色消費理念,啟發人們由自己創造更適宜、高質量的生活環境,逐漸滿足人們更高的生活需求,形成新的社會風尚,對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成完整的碳標簽制度,可以使各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透明化,節能減排統計與報告系統化,為節能減排的監測提供便利。因此,碳標簽制度的建立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亦有重要的影響。
3.3.1 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低碳經濟競爭的必然選擇 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加速發展、工業化與城鎮化同時并舉的階段,也是能源資源消耗快速增長的階段,這決定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將繼續處于國際產業鏈低端的不利地位。并且我國絕大部分產業仍然處于能源密集型發展階段,使得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居于世界前列。2009年,我國首次明確地提出碳減排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達到15%左右[21]。2015年,我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中再次提出減排目標: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較2005年下降60%~65%;CO2排放量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達到20%左右[22]。這些目標意味著我國已經逐漸進入低碳經濟模式,要求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低碳發展策略,建立完整的碳標簽制度對于促進我國CO2減排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3.3.2 搶占全球碳匯市場份額 低碳經濟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控制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量,并且保證經濟發展,全球碳匯市場應運而生。各國可以在國際碳匯市場上進行碳交易,穩定或加強自身經濟。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碳匯市場將在未來取代石油市場,引導低碳經濟發展[23]。目前,全球“碳經濟”剛剛興起,我國一直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屬性,以及巨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能否在未來國際談判中成為法律規則和技術標準的制定者,能否在未來碳匯市場上占有應有的份額,無疑是對我國的巨大考驗。因此,我國必須盡早建立碳標簽制度,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產業轉型[24],對于在未來碳交易市場中提升我國碳匯市場份額有重大意義。
3.3.3 規避技術貿易壁壘,穩定國際貿易 若碳標簽像其他標簽一樣普遍應用于國際貿易商品中,就有可能會被用來設置技術貿易壁壘[9]。特別是以能源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受到來自發達國家設置的新型貿易壁壘。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并且處于長期貿易順差,出口總額居世界領先地位。貿易壁壘引起的進出口損失將會對我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在我國建立健全的碳標簽制度,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定具體核算法則、實施方案和標準,一方面可用于國內產品碳標簽制度推行,對出口商品進行嚴格測算與規定,另一方面可對進口商品實行同樣的標準,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貿易壁壘,穩定進出口貿易,也對低碳經濟發展具有一定幫助。
碳標簽制度作為一個完整的環境經濟體系,其框架為碳足跡計算、碳標簽核證與頒發、碳標簽咨詢服務機構三大部分。現階段,我國碳標簽制度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方面都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是經過近幾年發展,我國碳標簽制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2012年,由四川大學與億科環境聯合開發的中國LCA基礎數據庫(Chinese Life Cycle Database,CLCD)正式建成;2013 年,我國正式啟動碳交易試點工作;2016年1月,國家發改委向全國各省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25]。這些歷程一步步推動著我國碳標簽制度建成與完善,但是即便如此,我國碳標簽制度方面仍具有巨大的、不可忽視的缺陷與漏洞。如在整個碳標簽制度中缺乏標準模型方法、數據庫的標準化方法、標準化的生命周期清單分析方法等。因此,我國建立碳標簽制度需要大體分為2個步驟進行:第一個是碳足跡方面的研究。碳足跡的計算是建立碳標簽制度的數據基礎,作為制作碳標簽的首要工作,我國仍然缺乏相應生命周期分析標準與方法、標準化的模型等重要工具[26]。因此,如何建立碳足跡評價的相關工具,合理科學地準確衡量產品生命周期中溫室氣體排放量(即碳足跡),是碳標簽制度建立的重要一步。將產品碳標簽建立在成熟碳足跡計算上,才能使得碳標簽上簡單的數據指標擁有豐富且實際的意義,從而引導消費者做出低碳環保的選擇,用消費影響生產,進而緩解氣候變化[27]。第2個方面是碳標簽制度框架建立與實行的研究。作為一個完整體系,碳標簽制度框架包括碳足跡的計算、碳標簽核證與頒發、碳標簽咨詢服務機構三大部分。通過借鑒國際標準組織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ISO 14065及英國Carbon Trust的PAS 2050標準,可以得到較為詳細的體系框架。而面對此框架,我國建立碳標簽制度必須進行以下工作。
我國對于碳足跡核算的排放因子等參數的測算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相關領域的研究仍廣泛借助于英國、美國和歐盟等國的數據,適合我國的碳排放因子測算工作亟待進行[28]。此外,對于碳標簽核算標準,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具有其所對應的標準,但這些標準對于我國而言,并不完全適合。
在當前碳標簽試點區域,完善相關機構,執行碳標簽的計算、核證和頒發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國家層面能夠授權成立第三方機構的權威授權機構,進而通過第三方機構對碳標簽進行核證和頒發。這樣可加速碳標簽制度構建工作。
目前,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付出了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慘痛代價,這也是全世界國家與地區發展時的共同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社會公眾對環境保護的觀念不強[29]。而通過政府、輿論和一些環保組織宣傳,使得環保理念深入到所有生產者、消費者心中,上升到道德層面,這樣碳標簽體系的建立才會有一定的社會基礎。
綜上所述,碳標簽作為一種新型的環境管理工具,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對于我國而言,碳標簽制度的研究與應用可以促進產業體系逐漸改革,發展低碳經濟,減少進出口貿易摩擦;可以讓企業采用節能減排技術,減少企業碳排放量,增強企業競爭力。同時,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和環保意識的提高,碳標簽可以引導并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的觀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穩定社會發展。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變化與碳貿易興起的背景下,對碳標簽制度的研究勢在必行,但是在碳足跡測算與碳標簽制度框架建立等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 ISO.ISO/TS 14067:2013 Greenhouse gases-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Switzerland: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2013.
[2]裘曉東.國際碳標簽制度淺析[J].大眾標準化,2011(1):47-51.
[3]陳澤勇.碳標簽在全球的發展 [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0(11):11-14.
[4]裘曉東.各國/地區碳標簽制度淺析[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1(1):43-49.
[5]許乾.碳匯兩種概念的辨析及碳匯市場的發展 [J].山東紡織經濟,2010(3):13-16.
[6]吳潔,蔣琪.國際貿易中的碳標簽[J].國際經濟合作,2009(7):82-85.
[7]許蔚.碳標簽:國際貿易壁壘的新趨勢[J].經濟研究導刊,2011(10):170-171.
[8]董勁.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創新路徑 [J].改革與戰略,2016(4):132-135.
[9]帥傳敏,呂婕,陳艷.食物里程和碳標簽對世界農產品貿易影響的初探[J].對外經貿實務,2011(2):39-41.
[10]胡劍波,丁子格,任亞運.發達國家碳標簽發展實踐[J].中國農業,2015(9):15-20.
[11]劉田田,王群偉,許孫玉.碳標簽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Z1):599-601.
[12]劉亮.歐盟碳標簽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 [J].質量與認證,2014(11):80-81.
[13] UPHAM P,DENDLER L,BLEDA M.Carbon labelling of grocery products:public perceptions and potential emissions reduct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1,19(4):348-355.
[14]王心宇,何貴敏,王亞會,等.低碳經濟背景下碳標簽實踐以及建議[J].中國市場,2015(21):37,47.
[15]BRENTON P G,EDWARDS JONES,JENSEN MF.Carbon labeling and low-income country exports: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issues[J].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2009,27(3):243-267.
[16]COHEN MA,VANDENBERGH MP.The potential role of carbon labeling in a green economy[J].Energy Economics,2012,34(3):53-63.
[17]余運俊,王潤,孫艷偉,等.建立中國碳標簽體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Z2):9-13.
[18]帥傳敏,張鈺坤.中國消費者低碳產品支付意愿的差異分析:基于碳標簽的情景實驗數據[J].中國軟科學,2013(7):61-70.
[19]方虹,張睿洋,周晶.碳標簽制度:我國對外貿易的挑戰與機遇[J].產權導刊,2013(5):21-24.
[20]陳思源,董敏,王京安,等.基于碳足跡的供應鏈管理研究與思考[J].生態經濟,2011(7):100-103.
[21]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6-15].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411/t20141104_642612.html.
[2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EB/OL].[2017-06-15].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5/20151119/xgbd33811/Document/1455864/1455864.htm.
[23]YUNFENG Y,LAIKE Y.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A case study of CO2emissions[J].Energy Policy,2010,38(1):350-356.
[24]胡瑩菲,王潤,余運俊.中國建立碳標簽體系的經驗借鑒與展望[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3):16-19.
[25]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EB/OL].[2017-06-15].http://www.gov.cn/xinwen/2016-01/22/content_5035432.htm.
[26] MATTHEWS H S,HENDRICKSON C T,WEBER C L.The importance of carbon footprint estimation boundaries[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8,42(16):5839.
[27]郭莉,崔強,陸敏.低碳生活的新工具:碳標簽[J].生態經濟,2011(7):84-86,94.
[28]羅春燕,文桂江.基于生命周期法的企業碳足跡計量與核算[J].財會研究,2011(7):29-30,41.
[29]蔡平.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4.
Development Status of Product Carbon Labelling System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in China
ZHANG Xiongzhi1,WANG Yan1,WEI Huihuang2,WANG Yuqiao1,ZHAO Xin1,ZHANG Hailin1
(1.College of Agronom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Farming System,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100193,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193,China)
Global climate change sourced from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GHGs)emissions,has aroused attention from scientists,politicians,and the public.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low-carbon economy,reduce GHGs emissions,and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As 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ol,carbon labelling indicates the GHGs emission amount of product or services during the whole life cycle to the consumers.Improving carbon labeling syste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romote green consumption,optimize the production and trade,and accelerate the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labelling,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presented situation in other countries.In addition,the significance of carbon labelling was introduced tha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China.Furthermore,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labelling in China,some solutions were given as follow:stablishing the standard of 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ion,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and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carbon label;carbon footprint;low-carbon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ies
X196
A
1002-2481(2017)10-1714-05
10.3969/j.issn.1002-2481.2017.10.34
1 碳標簽發展的背景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是一項活動、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在整個生命周期或某一邊界范圍內直接和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GHGs)排放和消納,通常用CO2當量的形式來表達,是被用來評價氣候變化單一影響的指標[1]。未來增強公眾對于產品碳信息的認知與理解,碳足跡以標簽的形式展現于產品上。碳標簽(Carbon label)這一概念源自于20世紀90年代關于“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探討,是把產品或服務在生產、提供和消耗等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產品標簽上用量化的數字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足跡信息,作為消費者選購產品或服務的參考依據[2]。因此,碳標簽能夠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決策,進而間接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緩解氣候變化的目的。
目前,碳標簽制度在國外已經被廣泛的應用。英國已經于2007年試行推出全球第1批碳標簽標識產品,美國、泰國和歐盟等國家相繼開始推行碳標簽,目前已有14個國家和地區推出碳標簽,其中以發達國家居多[3]。不僅在國家層面,許多商家也在嘗試推行碳標簽,英國超市巨頭特易購(Tesco)最先推出20種具有碳標簽標識的試點商品,瑞士零售商Coop以及Mark&Spenser也在其商品上加注碳標簽,法國最大超市卡西諾(Casino)在自有品牌商品上亦標注了碳排放量和環境友好2個標簽[4]。2015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世界氣候大會(COP21)上,針對“碳匯交易”這一問題各國代表進行了詳細地探討,并在未來幾年將啟動全球碳匯市場。碳匯市場是為了減少工業、交通和毀林等CO2排放而設立的市場激勵手段,旨在通過市場手段刺激公司部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清潔化工藝和技術的采用,鼓勵對清潔生產模式進行投資,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節奏,以更經濟、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復雜的環境問題[5]。
2017-07-25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01610019001)
張雄智(1995-),男,河北衡水人,在讀本科,研究方向:農田生態。張海林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