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楷,倪先林,劉天朋,龍文靖,趙甘霖,丁國祥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國家高粱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四川 瀘州 646000)
提高川東南地區糯高粱種植效益雛議
汪小楷,倪先林,劉天朋,龍文靖,趙甘霖,丁國祥*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國家高粱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四川 瀘州 646000)
糯高粱是釀酒的最好原料,川東南地區是我國糯高粱種植的主要區域。由于該種植地區丘陵廣布,糯高粱品種“老、亂、雜”現象嚴重,栽培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低等因素,致使糯高粱種植效益較差。本文就如何提高川東南地區糯高粱種植效益進行了探討。
川東南地區;糯高粱;種植效益
高粱是釀造白酒的主要原料,糯高粱因其為釀酒的最好原料故價格高。川東南地區有種植糯高粱的傳統習慣,是我國糯高粱生產的優勢產區,其獨特的生態條件下種植的糯高粱更是四川、貴州、重慶等省區各名優白酒廠家的首選原料。然而,川東南地區由于丘陵廣布,平壩少,坡地多,地塊小,高粱集中生產規模小,至今仍以農戶分散種植為主,傳統種植方式較為普遍,機械化程度非常低,品種“老、亂、雜”現象嚴重,栽培技術較為落后,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不到位,產需對接沒跟上等因素,致使高粱種植相對成本較高,效益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粱生產者應以追求最高經濟效益為目標。為此,要切實提高川東南地區糯高粱種植效益,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思考和改進。
高粱具有抗旱、耐澇、耐瘠、抗逆性強等特點,川東南地區都能種植。但可種植的地塊,并不一定適合用于種高粱,關鍵是要看種植高粱能否帶來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對用于種植高粱的地塊,事前須對其進行綜合評估,特別是專業種植高粱的大戶更是如此。最好選用地勢開闊平整、土地肥沃、交通方便、給排水條件較好、便于實施機械化作業的地塊,如果是流轉土地,還要認真核算土地成本,必須將土地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用坡地規模種植高粱,因地勢原因會導致成本增加,通常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要慎重選用,最好不用。
2008年四川省提出了建設白酒千億工程,打造白酒金三角的發展戰略,促進了四川白酒產業快速發展。隨著白酒產業的發展,對釀酒糯高粱的需求量逐漸增加,糯高粱價格也隨之逐步上漲,不少商業意識比較強的商人看到了種植糯高粱的盈利前景,于是通過流轉土地種植糯高粱,使得釀酒糯高粱的種植開始由零星種植向集中、規模化種植發展。近年來,川東南地區涌現出了不少具有一定種植規模的糯高粱種植大戶或專業合作社,都想通過擴大種植規模來獲取規模效益。然而事與愿違,據了解,有不少通過流轉土地種植糯高粱的企業組織,不僅未能實現預期目標,還連續多年虧損,有的最終棄土而逃。當然,造成種植效益不佳的原因很多,但未能控制好種植規模是其中之一,要獲取好的種植效益,并不是種植規模越大越好,必須通盤考慮自身的經濟實力、風險承受能力、種植機械化作業程度、自身及周邊勞動力資源情況、栽培技術掌握情況、銷售對接情況等因素,加之農業生產仍然處于靠天吃飯狀態,影響生產的自然因素無法預測和控制。因此,確定適當的種植規模十分重要,必須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切不可盲目行事。
當今農業勞動力整體數量逐年下降,而勞動力成本卻逐年提高。高粱種植效益好與否,已主要取決于高粱生產各方面機械化作業水平的高低,總的說來,機械化程度越高,成本越低。因此,必須提高認識,努力提高高粱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包括土地耕翻、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干燥等各個環節,只有不斷推進高粱生產全程機械化,才能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方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川東南地區應選擇豐產性好、抗病性好、抗倒伏,頂土能力強,適宜機播機收,便于田間管理的品種。目前川東南地區種植的糯高粱品種多是一些上世紀80年代育成的老品種或地方品種,株高250cm以上,不僅豐產性差,一般單產在200~250kg/667m2之間,抗病性也差,其植株高、莖稈細、穗子下垂,也不宜機收。如要進行專業化、規模化和機械化種植,這些品種一般不宜選用。而近些年推廣的糯高粱雜交種大多為大穗,如瀘糯8號、川糯粱1號,其豐產性雖然高,一般單產在430kg/667m2以上,但植株高,不利于田間管理,也不適于機械化收獲,其抗倒伏性能也較差。令人振奮的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國家高粱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國家高粱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團隊通過多年的育種攻關,在適宜機械化收獲糯高粱新品種選育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所選育的首個宜機收釀酒糯高粱新品種金糯粱1號于2015年7月在宜賓市江安縣通過田間機收試驗,并獲成功,2016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川審粱2016001)。該品種具有植株矮(株高140cm左右)、豐產性好(凈作平均單產440kg/667m2以上),抗病性強、抗倒伏、耐密植(凈作栽植9000~10000株/667m2)、釀酒品質好、出酒率高等特性,是當前川東南地區適宜機械化作業的首選糯高粱新品種。
采用高產栽培技術是確保品種產量等特性得以充分發揮的關鍵,產量越高,種植效益才會更好。凡通過育種專家選育的糯高粱雜交品種,都有其相應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必須嚴格按有關技術規程和管理要求來實施。宜機收雜交糯高粱新品種金糯粱1號的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5.1 適期播種
當土壤10cm以下土層的溫度穩定在12℃以上時,方可播種。春播川南在3月上中旬播種。苗齡隨播種期的推遲而逐漸縮短,一般3月上中旬的苗齡期可達30d左右,而5~6月份的苗齡期只有20d左右,這與當年的氣候條件有很大關系,故不能播種過早或過遲。播種過早,出苗時間延長,爛種爛芽嚴重,出苗率低,且不整齊;播種過遲,高粱生育后期易受伏旱影響,穗部蟲害重。因此,具體播種日期應結合移栽時期和相應時間段的苗齡期以及后作茬口等來確定,以便做到適時移栽,避免栽老秧苗。
5.2 精細育苗,培育壯苗
為培育壯苗和便于起苗,應選擇基礎肥力較好,地勢平坦,土質松軟,排水和灌水條件較好的的沙壤土作為苗床地,并對選好的地塊進行精細整理,施足有機肥。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播種時應均勻散播,控制好播種密度,一般苗床和大田的比列為1∶10。播種時注意用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蟲,播種后用細土覆蓋0.5~1cm為宜,覆膜保溫保濕。如果是踏膜應在高粱插針出土時及時揭膜,拱膜可稍遲,待溫度穩定后再揭膜。
5.3 適齡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葉齡在5~6葉,苗齡不超過30d時,搶雨天或雨前移栽比較適宜。過早移栽,苗嫩根少,對環境適應性差,返青成活慢;過遲移栽,苗老穗小產量低。移栽凈種栽植9000~10000株/667m2,間套栽植5000~6000株/667m2。
5.4 配方施肥,重底早追
多施有機肥,氮磷鉀配合施用。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施用純氮10~12kg/667m2,移栽成活后立即施第一次追肥,拔節前施第二次追肥,2次追肥比例為7∶3。底肥施有機肥22.5t/hm2,高粱專用復合肥0.45t/hm2,追肥按純氮0.15t/hm2的標準施用。
5.5 科學肥水管理
高粱在移栽后的管理尤其重要。由于高粱剛移栽還未走根,此時特別怕干,一定要保證土壤有充足的含水量。移栽成活后(移栽后7d,有新葉長出)就要進行第一次追肥。高粱在拔節后期需水肥量較大,應追施化肥1次,一般追施尿素(N∶46%)105kg/hm2,可結合追肥進行封溝。封溝后可促進根系下扎,預防高粱后期倒伏,此時期如果天氣干旱,應注意澆水。
5.6 病蟲草害防治
高粱抽穗期易發生蚜蟲和螟蟲危害。應隨時注意觀察田間情況,如發現有蚜蟲點片發生,或有菜青蟲、粘蟲、螟蟲等成蟲飛舞時,可用吡蟲啉、蚜實凈等防治蚜蟲;用阿維菌素、高效氯氟氰菊脂類農藥防治螟蟲。抽穗期高粱需水肥量較大,如天氣干旱應進行澆水。
高粱病害一般發生在齊穗期至成熟期,主要以炭疽病為主,防治最佳時期是抽穗期。防治方法:用40%多菌靈500倍液或700甲基托布津1000液噴霧,每隔10d左右噴1次,最好連續噴2~3次,用藥量為600~750kg/hm2。移栽時注意防治地下害蟲,用高效氯氟氰聚酯對土壤噴施。6葉1心前后苗心部易發生青蟲危害,可用農藥噴心防治。拔節后用阿維菌素、高效氯氟氰菊脂類農藥防治鉆心蟲,用吡蟲啉防治蚜蟲。高粱田間雜草可用草甘膦在播種或移栽前噴施一遍,在高粱7葉左右時,若此時雜草較多即需除草,若此時草少則可等拔節封溝后新草長出后再除草,均可用鈺草克星(秀去津)進行地面噴施。施用時注意帶上定向噴霧罩,將噴霧頭盡量放低,不能噴在高粱葉片特別是心葉上。
5.7 及時收獲
高粱進入灌漿期即需注意防止鳥害,可采用做稻草人、拉網、施用驅鳥劑等方式。高粱進入成熟期,基部籽粒剛好干漿時收獲產量最高。收獲時可用久保田688水稻收割機進行機收,收獲后及時晾曬以免發霉。
農業生產是低效益,高風險的產業。國家對發展農業生產高度重視,自2004年以來,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出臺了許多支農強農惠農政策,高粱生產者要依據有關政策,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在資金、農資、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不斷改善基礎設施設備等生產條件,努力降低生產成本,確保增產增效。
在市場經濟中,任何商品的價格都受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高粱也不例外。高粱生產者要增強市場觀念,加強市場供求變化分析,積極與多方酒廠聯系,做好產銷對接,確保產出的糯高粱能賣出去,且能賣出好價錢。
[1]丁國祥,趙甘霖,何希德.高粱栽培技術集成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版社,2012.
[2]趙甘霖,丁國祥.四川高粱研究與利用[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版社,2016.
2017-06-17
國家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釀酒(糯)用高粱新品種選育”(nycyts12-01-04-02);四川省財政能力提升工程項目“釀酒高粱高淀粉糯質材料創制與突破性新品種選育”(2016ZYPZ-035);四川省育種攻關“突破性高粱品種選育”。
汪小楷(1966-),男,本科學歷,農藝師,主要從事高粱遺傳育種研究和農業科技成果的宣傳推廣。E-mail:598832208@qq.com。*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