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軍
(四川省廣元市林業和園林局,四川 廣元 628000)
廣元市實施木本油料產業“2221工程”的實踐與思考
曾永軍
(四川省廣元市林業和園林局,四川 廣元 628000)
發展木本油料產業既是廣元生態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支撐,更是“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科學實踐。本文從廣元市深入實施木本油料產業“2221工程”入手,全面分析發展核桃、油橄欖、山桐子等木本油料產業的現狀、前景和困難,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對策建議,為發展生態林業、壯大特色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提供了決策參考。
木本油料;2221工程;廣元七絕;現狀;分析
廣元市立足山區林地資源和立地條件優勢,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思路,統籌林業資源配置、優化產業區域布局、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大力推進木本油料產業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建設,深入實施木本油料“2221工程”(即到2020年全市建成木本油料基地16.67萬hm2,實現總產值20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0億元,農民人均從木本油料產業獲得收入1萬元以上),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持續加強、林業資源高效轉化、生態產業快速發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之路。
長期以來,廣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編制了《廣元市木本油料發展規劃》和《廣元市核桃產業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農村經濟“五個百億”工程之首。在高位推進和重點扶持下,木本油料產業已成為全市林業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1.1 突破性發展核桃產業
全市核桃產業基地建設全面推行“實生苗上山再嫁接”技術模式,以年均1.33萬hm2的速度增長,5年新增6.67萬hm2。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核桃基地13.6萬hm2,成為四川省僅次于涼山州的第二大核桃種植區。自主選育的碩星、夏早、青川1號、昭核1號、旺核1號、旺核2號等6個本地核桃品種已通過省級審(認)定,并作為優質品種在全省推廣使用。研發的方塊芽接技術、核桃乳母乳化技術獲國家專利保護。已建成核桃加工企業8家,其中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一家已成功在“新三板”掛牌,加工產品涉及核桃乳、鮮核桃仁、琥珀桃仁、休閑小食品、核桃油等10多個種類。已培育核桃產業發展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80余家,成員達8000余戶,帶動農民30000余戶。“朝天核桃”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識產品保護認證、國家地理標識證明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朝天區成功創建為“中國核桃之鄉”。2016年全市核桃產量達到14.21萬t,居全省第一,實現產值60億元。
1.2 穩步發展油橄欖產業
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油橄欖基地1.09萬hm2,僅次于甘肅武都居全國第二,涉及除朝天區以外的6個縣區、59個鄉鎮、350個村、7萬余農戶。已選育出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3個,其中“廣油1號”獲省級林木良種認定。已建成油橄欖加工企業4家,年加工油橄欖鮮果能力1萬t以上。自主品牌“白龍湖”“劍門”“紫爵大朝”在業界具有一定知名度,“廣元橄欖油”已被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同時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6年全市油橄欖鮮果產量3850t,實現種植與加工總產值1億元。
1.3 適度發展山桐子產業
廣元市多數鄉鎮都有天然散生毛葉山桐子分布,從中選育的優樹單株“川桐32號”已通過省級林木良種認定;青川天池林場實施了山桐子種質資源項目,保存了國內優良山桐子種源100份、3000株。全市存量野生山桐子18萬余株,其中已掛果5萬余株,年鮮果產量500t。通過人工造林建基地的縣區主要是青川縣和昭化區,目前共建有山桐子基地3333萬hm2。
木本油料產業是一個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朝陽產業。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2.1 緩解供需矛盾,保障糧油安全
據國家糧食局測算,目前我國植物油對外依存度高達65%,而且隨著需求的逐年上升,缺口還將進一步增大。全球每年糧食貿易量僅占我國年消費量1/2,必須通過自給保證口糧絕對安全的情況下,從剛性短缺的耕地中拿出更多來種植油料作物會越來越困難。大力發展不與糧爭地的木本油料產業,對于改變我國植物油主要依靠進口的局面、騰出更多耕地生產糧食大有幫助。
2.2 促進持續增收,增進農民福祉
木本油料是一次種植多年收益的“鐵桿莊稼”。在品種優良、管護到位的情況下,單株10齡核桃樹可產干果10~15kg,產值可超過1萬元/667m2;單株油橄欖可產鮮果50kg以上,產值也可達到1萬元/667m2。以朝天區核桃產業為例,該區現有核桃基地2.32萬hm2,掛果樹占比55.6%,盛果樹占比23.8%,2016年實現產量3萬t,農民人均核桃收入超過6000元;蒲家鄉河壩場村何昌春經營3335m2核桃林,2016年收獲核桃干果1250kg,實現現金純收入5萬元。
2.3 改善生態環境,控制水土流失
核桃樹適生性好、抗逆性強、根系發達,雨季時正值枝葉繁茂,可以最大限度防止雨水沖刷土地,其保水護土的作用十分明顯。油橄欖樹四季常綠、根系發達、耐干旱貧瘠。廣元市白龍湖庫區大量種植的油橄欖樹在發揮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發揮著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山桐子是盆周山區廣泛分布的鄉土樹種,因具有生長迅速、樹形美觀、花繁果紅的特點,同時也是頗具開發潛力的園林綠化樹種。
2.4 優化食物結構,改善營養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體Ω-6系(如亞油酸)與Ω-3系(如亞麻酸)兩類必需脂肪酸的最佳比例為4∶1。我國現階段國民食物結構中這兩者的比例高達33∶1;Ω-6比例太高,Ω-3嚴重不足,這樣很容易導致脂質代謝異常,引發健康風險。菜籽油和花生油幾乎不含Ω-3,而橄欖油Ω-3含量為1%,山桐子油為2%,核桃油高達8%,其中橄欖油的Ω-6含量還僅為5%左右,遠低于其他食用油。以橄欖油為代表的地中海飲食結構也最受營養學家推崇。
總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糧油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由于木本油料食品高蛋白、低脂肪、具有降低膽固醇等顯著特點,符合人們對糧油食品多樣化的需求,確保了木本油料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各種木本油料產品需求量的不斷上漲,預計到2030年核桃市場需求量將達到60~80萬t;我國高檔食用油擁有多達3億人的消費群體,按人均年消費1kg計算,3億人的年需求量在30萬t左右,而目前我國每年橄欖油產量還不足1000t,僅國內橄欖油市場的巨大缺口就足以讓我們長期處于賣方優勢地位。
廣元市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勢頭較好,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品種質量監管不力,基地建設良種率低。核桃主要是一些老樹品種較差,早年引進的外省優質品種在本地的適生性也大多較差;油橄欖因當初急于為庫區農民尋找致富門路而匆忙上馬,導致引種雜亂;山桐子亟需選育低干矮冠品種。二是重栽輕管現象突出,效益發揮受到影響。很多農民對投入產出的關系認識尚不到位,導致重栽輕管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基地效益普遍較低,助農增收的主導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三是經營機制創新不足,新型主體發展緩慢。目前全市林業產業仍然以千家萬戶的小家庭生產為主,專合組織的經營規模較小,紐帶作用發揮不強,缺乏創新科學有效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四是精深加工產品較少,龍頭企業帶動有限。企業的整體實力還不夠強,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生產還不夠快,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還不夠高,整個產業鏈條較短。要解決以上問題,全面完成木本油料“2111工程”,必須跟進切實有效的措施:
3.1 在擴大基地規模上下功夫
核桃的適生范圍雖廣,但廣元山區普遍具有的較干旱和鈣質土條件仍是其最適生長條件;油橄欖在國內的適生區很少,白龍湖庫區因具有獨特的小氣候而成為其最佳適生區之一;廣元市既是山桐子的原產地之一,又建有山桐子種質資源庫。廣元具有發展核桃、油橄欖、山桐子的比較優勢,應該堅持做大做強木本油料產業不動搖。建議成立全市木本油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研究出臺突破性發展木本油料產業的實施意見,市級財政設立每年不少于2000萬元的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強對涉農項目整合力度,并將工作責任打樁定位,強化督促檢查和目標考核,確保行政推動作用的有效發揮。
3.2 在強化科技支撐上下功夫
一是要嚴格種苗控制。按照《政府采購法》第29條、31條之規定,《種子法》第15條之規定,要采取單一來源方式采購。以推廣應用本地優良品種為主;對外地優良品種,經引種試驗確認適生性良好后再行推廣,確保新建基地使用高產、穩產、多抗的優質種苗。二是要推進品種改良。嫁接技術力量由林業與勞動部門聯合開展培訓,持證上崗,實行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抓好已建的核桃優良品種采穗圃283hm2、油橄欖優良品種采穗圃100hm2的管理,為品種改良提供足量優質的穗條。每年品改低產低效核桃基地6667~10000hm2、油橄欖基地667hm2,力爭到2020年全面完成品改任務。三是要實施技術配套。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在現有油橄欖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廣元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積極探索木本油料高接換優、控冠促果、水肥管理、防治病蟲害、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等技術,加強技術規程的編制和基層技術人員的培訓,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開展標準化生產,確保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四是要加強產品研發。順應市場需求,開發高技術含量木本油料產品。引進并改良苦味素去除技術,開發山桐子食用油及高端衍生品。發展精細化工,提純有效成分,由單一的食品功能向保健品、化妝品、醫藥用品等功能方向延伸,拓寬產業范圍,延長產業鏈,提高木本油料綜合利用水平和產品附加值。
3.3 在拓展市場空間上下功夫
一是要提高農民的市場博弈能力。鼓勵專業大戶、農產品經紀人、創業大學生、規模經營業主等引領創辦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戶以林權入股,加強資金、技術、勞務、信息等的互助合作,形成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機制。二是要加大木本油料品牌整合力度。目前廣元市木本油料加工企業自有品牌較多,但品牌影響力均十分有限。今后要著力推動小型企業聯手做大,充分利用現有品牌的相互支持來打造木本油料“旗幟品牌”,結合“廣元七絕”和“7+3”特色產品的打捆推介,加強品牌宣傳營銷,提高品牌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三是要建設木本油料專業交易市場。立足建設川、陜、甘結合部最大的木本油料專業交易市場,形成加工銷售、倉儲物流、信息中介等配套齊全的市場服務體系,力爭建成輻射和吸引全國的木本油料生產加工基地和產品集散地。
3.4 在創新扶持機制上下功夫
要緊抓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大好機遇,加快推進全市林權制度改革,通過資源確權、資產定主激發活力,推動產業發展向業主大戶、能手適度集中,向有條件、有實力、有能力的經營管理者適度集中,大力推廣資產(如核桃樹)“托管”模式,形成以家庭林場為主體,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發展領軍人+社會化服務超市為依托的“1+3”格局,積極探索“戶改場、場入社、社接企、企連市”機制,確保經營主體有在工商機關注冊、有核發的稅務登記證、有完整財務收支記錄,以便解決貸款融資瓶頸難題,從而大力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林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拓展農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門路。
2017-06-30
曾永軍(1977-),男,從事農業經濟作物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