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雷
安徽省寧國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近年來,美容美發店的需求量和經營規模逐步擴大。美容美發場所是化妝品的終端使用環節,此行業的經營與化妝品的使用密切相關,該行業客用化妝品的質量安全狀況關系到廣大顧客的健康與形象。因此,美容美發店的化妝品使用安全狀況也成為監管部門不容忽視的問題。監管部門可以多措并舉,有的放矢,打出監管“組合拳”,對癥下藥,杜絕危害健康的風險,以規范美容美發店的化妝品使用。
筆者認為,監管部門可統籌謀劃,創新監管,嚴格審查美容美發店化妝品從業人員資質,為其資質設置準入門檻。筆者建議監管部門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共同制定相關政策,并在實踐過程中,以化妝品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形式為其從業人員素質把關,對考試合格的人員頒發化妝品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嚴禁未取得該資格證書的人員從事美容美發化妝品使用、經營等工作。此外,也應限制考試人員的資格,具備化學、生物以及醫藥等化妝品相關、相近專業的人員可以直接報考。對不具備這些專業的人員,應要求其必須通過一定學時的化妝品知識培訓學習。食藥監管部門在實踐中重點培訓《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和《化妝品衛生規范》等法規規章,詳細講解特殊用途和進口化妝品的經營與使用等問題,通過培訓并取得繼續教育資格證書的人員方可報考,從而不斷提高其化妝品使用的安全意識,為“靚妝”安全保駕護航。
監管部門檢查的項目主要包括:客用化妝品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是否建全,是否索取合法票據、有效的供應商資質證明資料和產品許可批件;進口化妝品是否索取有效的檢驗合格報告、是否有中文標簽和說明書及中文標示的內容是否齊全;經營場所有無使用過期、失效和感官異?;瘖y品的情況,所使用的化妝品是否為國家有關部門明令禁止經營的產品;客用化妝品的產品標簽標注是否齊全,特殊用途化妝品外包裝是否標注合法的批準文號,化妝品標簽、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是否注有適應癥、宣傳療效和醫療術語;美容機構使用藥妝品的現場情況與藥妝品的產品質量,是否存在注射“肉毒素”類產品的事實,以及美容美發從業人員是否使用化學工藝原料調配、自制化妝品的行為等。
在美容美發化妝品使用環節抽檢實踐中,監管部門應結合區域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前美容美發化妝品安全監管的現實需求開展工作。監管部門需重點抽檢宣稱具有育發、防曬、祛痘、抗粉刺或除螨等特殊功效的化妝品,使用量較大的染發、燙發等發用類與使用風險高、不良反應強烈的化妝品以及媒體經常曝光的涉及重金屬汞超標的美白、祛斑等護膚類化妝品。通過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可了解美容美發化妝品質量安全狀況,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震懾違法使用禁用、限用物質等嚴重損害人體健康的行為。
美容美發店屬于公共場所,因此,其必須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方可經營。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加強與衛生行政部門的溝通交流,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監管平臺。衛生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嚴格監督美容美發店的經營范圍或許可項目,嚴格評查客用化妝品的衛生管理與要求。在前置許可階段嚴格審查化妝品的索證索票資料、產品的許可批件、產品的標簽標注,對客用化妝品衛生管理與要求不符合規范的經營單位下達監督意見書,督促其整改以達到辦證條件。
監管部門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美容美發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體系建設,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模式,搭建不良反應監測信息管理平臺。與此同時,食藥監管部門需嚴格落實責任,完善不良反應監測制度,積極開展不良反應監測與評價工作,逐步形成科學、標準、系統、專業、健全的美容美發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與評價網絡。完善監管舉措,為科學履行化妝品監管職能提供保障基礎,實現監測信息數據的收集、鑒定、整理、匯總、分析、評價、處理、反饋、報告、控制等功能程序,防止化妝品的不良反應事件重復發生。為此,美容美發化妝品使用單位、化妝品行業協會和美容美發化妝品消費者可以通過管理平臺報告不良反應病例,加強協調配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搭建美容美發行業化妝品使用的安全網,暢通不良反應監測信息報送渠道,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不良反應數據庫,實現不良反應信息溝通交流無障礙、資源互動共享的安全監管格局。
在掌握足夠的不良反應信息與監管信息的基礎上,監管部門應強化宣傳手段,利用短信、電視、網絡以及報紙等媒體或平臺提醒消費者。而消費者若懷疑皮膚、頭發的不良反應問題是由美容美發化妝品引起的,可以及時到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或哨點醫院就診,并向監管部門報告。若發現違法行為,可向監管部門投訴舉報,并協助監管部門有效打擊違法行為,力求做到化妝品不良反應早診斷、早發現、早預警、早評價、早報告、早處理,從而避免消費者因化妝品使用不當造成危害自身健康的事故發生。此外,監管部門對美容美發店使用的化妝品應積極進行拉網式檢查,經常不定期“回頭看”,定期銷毀、沒收不合格化妝品以凈化使用環節,保障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