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云浮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527300)溫玉英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種疾病,也是婦產科常見的疾病[1]。本文就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護理做討論,旨在探討有效的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妊高癥患者3 0例,年齡為2 0~3 5歲,孕周(37.25±1.72)周,孕次(3±2)次。所有產婦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壓表現,其中妊娠期高血壓16例,輕度子癇前期3例,重度子癇前期2例,子癇9例。
1.2 方法 ①避免患者受刺激,包括聲音及光線刺激,保持病室環境的安靜整潔,必要時戴眼罩,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以免誘發患者抽搐,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給予缺氧患者吸氧,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床邊備開口器、壓舌板,昏迷病人禁飲食,取頭低側位,床旁備吸痰器,防止患者咽部粘液及嘔吐物阻塞氣管造成窒息,并積極防治吸入性肺炎。②加強胎兒監護,指導孕婦胎動計數,勤聽胎心音,必要時行B超檢查或電子胎心監護,囑患者取左側臥位,間斷吸氧,每日3次,每次1小時,及時發現和糾正胎兒宮內缺氧,促進胎兒生長。③記錄患者液體出入量。每日測患者體重、腹圍、觀察水腫患者的病情變化,指導患者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水腫嚴重者適當限制患者食鹽攝入量,以減輕患者水鈉潴留,執行醫囑給予利尿劑,保證患者充足睡眠,遵醫囑正確用藥。④嚴密觀察患者血壓情況,做好監測和預測,平均動脈壓(MAP)=(收縮壓+2Χ舒張壓)/3,當患者平均動脈壓≥11.3kPa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注意患者發生子癇前期癥狀。當患者平均動脈壓≥18.6kPa時,應注意患者腦血管情況。⑤大部分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由于產前大量解痙、鎮靜藥物的使用,使血管擴張、子宮收縮乏力,容易發生產后大出血。所以在胎兒娩出后快速靜脈滴注縮宮素使子宮收縮,觀察傷口敷料是否完整,有無滲出,子宮收縮以減少陰道出血量。仔細檢查宮頸和外陰有無裂傷,有裂傷應立即進行縫合。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剖宮產后由于患者血管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肌射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不足;左心室由于高負荷狀態,心率代償性增加,心肌舒張期縮短,心肌有效灌注量下降,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嚴格控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輸液量、輸液速度,每天輸液量不得超過1500ml。同時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記錄尿量,避免發生急性左心衰竭。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期間患者病情是否得到良好的控制,有無孕婦及新生兒受傷情況,產婦焦慮情況是否緩解,水腫患者水腫程度是否減輕,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情況,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向所有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正常值為(29.78±0.46)分,超過分值視為患者處于焦慮狀態。
1.4 統計學分析 對上述所有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3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因病情行剖宮產患者14例,自然分娩患者16例,且無孕婦因妊高癥死亡情況,且無胎兒及新生兒死亡情況,所有患者經治療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在護理前后均進行焦慮狀況評分,護理前焦慮評分為32.24±0.87,護理后焦慮評分為39.45±0.24,護理前后焦慮評分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妊娠期高血壓屬于產科中多發疾病,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壓發病時全身性的小動脈痙攣,引起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嚴重威脅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健康。本文研究表明良好的護理措施不僅能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還能緩解患者的焦慮心情。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利于患者的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從而改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屬于高發病,臨床上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病幾率,從而保證患者和新生兒生命健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