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師市人民醫院(471900)孫曉莉
醫院作為人員流動頻繁且密集場所,與人們生命健康密切相關。產科作為后代繁衍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涉及到人文及倫理內容。因此,產科護理工作尤為重要和關鍵,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患者,促使患者于就診中獲取更為滿意的服務,乃是護理界的熱點話題[1]。醫院產科不但風險頗高,而且任務繁重,尤其是收治病人所存特殊性,常需夜診或急診,如若不慎,便會引發護理或醫療糾紛,所以針對產科護士而言,需保持時刻警惕,促進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提升,最大限度地減少糾紛[2]。故此,本院產科于2015年實施品管圈活動,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產科于2015年實施品管圈活動,為有效改進護理質量,實現護理風險降低,主要構建3個品管圈小組,即健康教育、新生兒護理及孕產婦護理。產科護理人員共計24名,年齡區間為21~51歲,平均(33.45±1.82)歲,工作年限:低于5年及5~10年各為5名,11~20年及超過20年各為7名;學歷:本科4名,大專18名,中專2名。
1.2 方法
1.2.1 建立品管圈活動小組 組織護士就品管圈特點、活動方法及活動原則進行學習,促使護士充分了解運用品管圈開展質量管理。而后基于自愿情況下,全科24名護理人員及6名婦科護士,共計30名,組建品管圈活動小組。通過分析2015年產科護理缺陷資料及孕產婦反饋、質量檢查等,就潛在或已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識別。發現問題有:孕產婦滿意度低;胸牌經常脫落;新生兒手圈丟失;住院孕產婦較低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等,依據此問題,把24名護理人員分劃分為3組,分設QCC小組,即健康教育小組、孕產婦護理小組及新生兒護理組,各小組自行選定圈長,護士長擔任督導。
1.2.2 活動內容
1.2.2.1 新生兒護理組 依據新生兒胸牌及手圈經常脫落問題,就出現此狀況原因進行分析,即產婦及其家屬缺乏對新生兒胸牌及手圈的重要性認識;胸牌及手圈質量不合格;針對此問題,品管圈話動小組對此開展討論,制定對應改進對策,即:①向護士長及相關部門匯報,就新生兒胸牌及手圈重新定制;②培訓助產護士,規定新生兒需系一足圈及一手圈,共雙圈;③將新生兒胸牌及手圈的重要性講解于產婦及家屬,告知其不可將其隨意摘除,每次遷床及洗澡時,需對手圈及胸牌進行核對。

附表1 品管圈實施前后護理缺陷發生率對比

附表2 品管圈實施前后相關知識掌握率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1.2.2.2 孕產婦護理組 分析以往所存有的質量問題,即估計產程不足,催產素滴注過程中,未能做到及時巡視;會陰清洗過程中,將患者軀體隨意暴露等。分析原因:護士技術不熟練,責任心不強,服務不到位,制度落實不嚴,未尊重產婦隱私權及生命健康權。措施:①護士或助產護士于產婦待產中,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如若發現異常狀況,則及時告知醫生,并協助其處理。②在采用催產素行靜脈輸注引產時,就產婦子宮收縮狀況予以密切觀察,并對胎心音變化狀況及產程進展予以了解,防止胎兒出現宮內窘迫狀況。③生產后,則對產婦自動收縮狀況給予密切觀察,了解膀胱充盈程度、引導出血量及子宮底高度等,叮囑產婦早排尿,且將下床小便所需注意事項事先告知產婦,做好相應記錄工作,如若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品管圈孕產婦護理組活動每半個月1次,依據滿意度調查結果,開展討論,對成果給予肯定,并對成果進行深入分析。將成功經驗融入至標準化管理之中,另收集、整理、討論及研究新意見,對各項措施予以改進。
1.2.2.3 健康教育組 針對住院孕產婦具有較低的相關知識掌握率的問題,通過品管圈活動小組深入討論,制定了具體的改進對策,即:①制定關于產科的多種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表,且通過專家指導及查閱相關資料,就產科孕產婦健康教育資料予以編寫,而后上交至護理部,而護理部則組織品管圈成員,審定其內容,然后將具體內容編制成健康路徑行動表。②針對護理人員所開展的健康教育,需將護理查房及業務學習列為重點,并促使護士就宣教方法及護理內容予以更好掌握;不僅要對路徑內容學習予以注重,還需重視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培養。品管圈健康教育組每間隔半個月開展一次活動,依據護士長對孕產婦有關知識調查結果,開展深入討論,并就其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具體的改進對策,督促盡快落實。
1.3 評價標準 ①新生兒護理缺陷,即胸牌及手圈丟失率;②住院孕產婦相關知識掌握率,即知識掌握得分≥80分,則為掌握。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由SPSS20.0實施處理,行X2檢驗。差異顯著時,則由P<0.05予以表示。
2.1 品管圈實施前后護理缺陷發生率對比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胸牌丟失及手圈丟失發生率相比于實施前,明顯降低(P<0.05)。見附表1。
2.2 品管圈實施前后相關知識掌握率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滿意度及相關知識掌握率相比于實施前,高于后者且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2。
產科乃是一個高風險科室,急診多,患者病情特殊且進展快,針對產科護士而言,開展更為人性化、科學化及優質護理服務尤為重要。本院產科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構建了3個品管圈小組,即健康教育、新生兒護理及孕產婦護理,由護理人員資源組建團隊,能夠及時發現所存問題,且在小組內對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通過討論找出具體解決對策及改進措施,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3]。此外,通過活動實施,還強化了護理人員間交流與溝通,在協同配合下,更好地為孕產婦提供護理服務。由實施結果可知,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應用品管圈活動,除可實現孕產婦滿意度及知識掌握率提升外,還可降低護理缺陷發生率,值得醫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