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人民醫院(518106)莫然
剖宮產術作為常見的分娩方式,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對產婦的生理、心理構成不利影響,且術后恢復對預后至關重要。在臨床上,剖宮產術后產婦作為急需護理的人群,采取優質的護理干預,對于加快術后恢復,改善預后具有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醫學管理模式的改變,對護理工作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在滿足護理需求的基礎上,需做到貼近患者、臨床。舒適護理作為新興的護理模式,廣泛用于剖宮產術后產婦的護理中,通過對剖宮產術后產婦采取整體性干預,有利于使產婦的生理、心理達到最佳狀態[1]。此外,剖宮產術后初期,產婦容易產生一系列負性情緒,加上手術應激,嚴重影響術后恢復;而給予舒適護理,關注產婦的身心感受,以產婦為護理中心,強調優質護理服務,綜合促進產婦恢復。對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剖宮產術后產婦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
1.1 研究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剖宮產術后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4例,平均年齡29.8±3.4歲、平均身高162.41±3.65cm、平均體重73.25±5.84kg、平均孕齡(40.2±1.7)周;初產婦2 9例、經產婦2 5例。觀察組54例,平均年齡28.9±3.5歲、平均身高163.54±3.72cm、平均體重74.14±5.73kg、平均孕齡(41.3±1.8)周;初產婦30例、經產婦24例;本研究項目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告知產婦及其家屬關于剖宮產術后的注意事項,注意觀察切口的愈合情況,在出現滲血、滲液等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告知主治醫師;保持口腔清潔,定期沖洗會陰,勤換衣物,擦拭身體,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并嚴格按照醫囑給予對癥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剖宮產術后應及時告知產婦關于剖宮產術的基本情況,耐心地與產婦交流,囑咐產婦積極配合護理,綜合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態,給予勸告、鼓勵、疏導等心理干預;體位舒適護理,術后及時將產婦頭墊枕頭平臥2h后,根據產婦的個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舒適體位,以半側臥位為主,必要時采取低半臥位;疼痛護理:術后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產婦的切口愈合情況,采取針對性強的對癥處理,若疼痛難以耐受的情況下,給予抗生素結合鎮痛劑治療,預防疼痛加劇或切口感染,并與產婦加強溝通,引導產婦保持平和的心態,進行深呼吸,結合音樂療法轉移產婦的注意力;生活護理,在剖宮產術后恢復期間,護理人員應協助產婦做好切口、會陰、受壓皮膚、口腔的日常護理,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調節適當的溫度、濕度和光線,保持安靜;飲食護理,剖宮產術后應指導產婦進行飲食調節,術后6h內以流質類飲食為主,待腸鳴音恢復后,可進食半流質類食物,飲食應清淡、營養豐富、且易消化,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指導母乳喂養:對產婦進行關于母乳喂養方面的健康宣教,告知母嬰相處2h后即可進行母乳喂養,協助嬰兒與產婦進行皮膚接觸,讓嬰兒交替吸吮兩側乳頭。
1.3 觀察指標 根據STAI(狀態-特質焦慮量表),前20項作為狀態焦慮量表(S-AI),后20項作為特質焦慮量表(T-AI),評分范圍20~80分,評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大;對比兩組產婦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初乳出現時間、護理前后S-AI評分、T-AI評分及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2]。
1.4 數據處理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2.1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恢復觀察指標對比 觀察組產婦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初乳出現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護理后,觀察組產婦S-AI評分、T-AI評分均較護理前、對照組護理后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恢復觀察指標對比

附表2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VAS評分對比
2.2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VAS評分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VAS評分均較護理前、對照組護理后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附表2。
在臨床上,剖宮產術作為創傷性手術,術后產婦的不適感較強,容易出現負性情緒,并伴隨著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對此,幫助產婦有效、舒適、順利地渡過術后恢復期,是產婦護理的重要目標。舒適護理作為新興的護理模式,以產婦為護理中心,給予綜合性護理,促使產婦的生理、心理得到愉悅狀態,消除負性情緒,有利于產婦感受到舒適的體驗[3]。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同時關注產婦的生理反應、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和心理指導。由本研究附表1可知,護理后,觀察組產婦S-AI評分、T-AI評分均較護理前、對照組護理后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舒適護理對于改善剖宮產術后產婦的心理狀態具有重要作用;與陳蘭英[4]等的研究相一致。在舒適護理中,包括心理護理、體位舒適護理、疼痛護理、生活護理、飲食護理、指導母乳喂養,可進一步加強基礎性護理效果,給予心理支持和疏導,緩解剖宮產術后的不適感,改進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并指導母乳喂養,對于加快術后恢復,改善生理、心理狀態均具有重要作用[5]。通過本研究可知,觀察組產婦腸鳴音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初乳出現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此外,護理后,觀察組產婦VAS評分均較護理前、對照組護理后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剖宮產術后產婦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確切[6][7]。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后產婦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降低疼痛程度,對于促進術后恢復,改善預后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