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馮勁 通訊員 羅澤寧 李皓
咸寧市城鄉規劃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以“領導參謀、部門表率、群眾喉舌”為工作目標,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敢為人先、破繭成蝶”的決心,向創新要動力、靠改革添活力,為打造中國中部“綠心”、建設國際生態城市貢獻了“規劃智慧”“ 規劃作為”和“規劃擔當”:咸寧市城鄉建設統籌推進,人居環境持續優化,中國中部“綠心”初步形成,“香城泉都”城市品牌馳譽中外,規劃引領助力咸寧市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等稱號。
抓創先爭優。踐行“多規合一”理念,啟動基于規劃技術規范融合的“咸寧市規劃信息化平臺”建設;踐行綠色規劃理念,在《幕阜山綠色產業帶發展規劃》等規劃的編制過程中注重對山體、水體的保護,統籌“三生”空間;踐行“產城港融合”理念,在工業園區規劃編制過程中突出以產業驅動城市服務配套;踐行“城市雙修”理念,將“城市修補” 融入棚戶區改造之中;踐行“海綿城市”理念,將“海綿城市”建設指標要求下達到規劃設計條件之中。
抓空間統籌。推進“全域規劃、全域實施”,啟動新一輪咸寧市總體規劃修編和《咸寧市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咸寧對接武漢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研究》,確定咸寧市區“西展東進、南抑北上”發展方向,按照“入大湖、抵長江、通武漢”同步實施武咸同城發展,推動中心城區由“臨山簇林時代”邁向“擁湖面江時代”;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打造“一城十區二十景區” 城市特色功能區塊,引導老城提質、新區配套,以功能疏散和產業主導雙輪驅動城市綠色發展。

李光局長(左二)走訪工業園區
抓城鄉一體。編制《全域新型城鎮化總體規劃》,從全域產業布局、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信息與社會管理方面構建“六個一體化”新型城鎮化發展支撐體系。全市國家級、省級、市級中心鎮實現規劃“全覆蓋”,鄉鎮總體規劃修編率達到96.7%,村莊規劃覆蓋率45%以上。2014年以來,10多項規劃設計項目獲得湖北省各類城市規劃設計成果獎。
服務民生。針對“上學難”,規劃在公租房片區、工業園區布局學校,引導重點學校資源向新區疏散,建立大分散、小集中教育均衡設施體系。針對“就醫難”,編制《醫療衛生設施布局規劃》,在新區和鄉(鎮)、村(社區)引導布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設施。針對“出行難”,編制《交通品質提升規劃》《交通微循環改造專項規劃》,構建窄街區、密路網的交通體系。針對“停車難”, 編制停車場建設規劃,在城區學校、醫院、商業中心等重點區域規劃建設地上地下停車場,構建完整的停車體系。針對“農村脫貧致富難”,突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構建“一主多副”產業體系,明確鄉鎮村的產業特色,促進差異化發展。針對“鄉村風貌管控難”,制定《咸寧市城鄉個人住宅規劃建設管理辦法》、《村鎮規劃建設指引》等,把農民建房需求統籌結合、集中審批,讓干部多跑路、農民少跑腿。
排解民憂。針對群眾疑難困擾,處理涉及城鄉規劃的信訪、問詢上萬余人次,辦結率達98%以上,沒有發生一起惡性和重大信訪事件。開展全市域基礎地形測繪和村莊連片整治規劃,完成133個精準扶貧異地搬遷規劃,79個新農村與“美麗鄉村”規劃。結合全省規劃系統貼近群眾“面對面、聽期盼”大走訪活動,對6個縣(市、區)43鄉(鎮、辦事處)520多個村(組)110多個社區,召開各類專題會230多場,走訪企業業主、服務對象2600多人次。
匯集民智。加強公眾參與,大力推行規劃聽證、公示制度和規委會審批制度,在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和局官方網站實時動態更新重大規劃項目;踐行“眾籌規劃”理念,搭建“公開設計開放平臺” “眾智規劃云平臺”,制定《咸寧市城鄉規劃開放設計管理規定》,公開向社會征集意見,市民累計參與量達到100萬人次。
服務創新。在審批服務上,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對工業項目、城建重點建設項目和“大健康、大旅游”項目、棚戶區改造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容缺受理、容缺審查、容缺簽批”,配套建立服務短信提示、重點項目24小時預約等多項制度;在公益服務上,全省率先建成城市規劃展覽館,日均接待游客89人/次,全省率先成立規劃地理信息中心,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平臺累計接待省內外賓客1萬余人次。
技術創新。依托“地理信息大數據”和“規劃成果大數據”資源,完善“一平臺五系統”,打造“咸寧最強大腦”,為市直6個單位提供15項應用服務;構筑“咸寧天眼”,采用衛星遙感監測輔助全市城鄉規劃督察,實現全域規劃、全域監控。近年來,先后有“咸寧市大測繪數據及平臺的融合與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家地理信息測繪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基于激光雷達和傾斜攝影技術的咸寧市三維輔助規劃審批系統”等3個項目獲得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銅獎以及湖北省第三屆測繪地理信息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地籍測繪項目團體優勝獎、制圖項目團體三等獎。
基礎創新。中心城區1∶500、1∶1000二維數據覆蓋130平方公里,1∶2000數據覆蓋520平方公里,三維實景數據覆蓋中心城區建成區76平方公里,最新顯示高分辨率影像數據覆蓋城區530平方公里;開展基礎測繪成果匯交摸底,市本級初步建立了1000平方公里各類常用比例尺地形圖數據庫。
注重隊伍建設。加強班子建設,促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制定《黨組工作規則》、《黨組議事和決策辦法》;加強干部培養,出臺《“一線工作法”實施辦法》,堅持在規劃管理一線選優配齊局屬各級單位班子;加強人才引進,先后招聘知名院校專業人才50余名,一大批青年才俊成為各項管理工作骨干核心。
注重能力提升。以“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完善“三會一課”制度,開展“讀經誦典”等活動,強化留痕管理,調動學習積極性;建立“規劃大講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組織崗位培訓和學習交流活動,8人10次摘得“中國夢·我的夢”“全市優秀共青團干部”“十佳女專業人才”“咸寧市十佳服務女明星”“鄂南先鋒”“南鄂楷模”等榮譽桂冠。
注重責任落實。構建履職盡責“四梁八柱”管理機制,全面推行 “全員分類定崗定責機制”, 制定《個性化履職盡責清單》、《政務限時辦結及責任追究制度》,將工作目標績效完成情況與評先評優、干部選拔任用,崗位交流、追責問責等掛鉤。咸寧市城鄉規劃局先后獲得“機關檔案管理省特級”“省級文明單位”“全省平安法治首批示范單位”等榮譽,連續6年獲得“全市綜合考評工作優勝單位”“全市綜合治理優勝單位”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