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夢恬
(河南洛陽高新區畜牧獸醫防疫檢疫中心,河南洛陽 471000)
中獸藥在動物疾病防治中的應用
崔夢恬
(河南洛陽高新區畜牧獸醫防疫檢疫中心,河南洛陽 471000)
本文簡單介紹當前家禽疾病防治的現狀,同時提出中西藥物的耐藥性,并簡單分析中藥防治疾病的作用,僅供同仁參考。
中獸藥;養殖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禽生產國之一。同時,每年家禽的各種疾病也給我國的養禽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對我國養禽業有威脅的疾病高達80多種,其中傳染性疾病占到了75%而傳染病中尤以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鴨病毒性肝炎等)危害最大。雖然,許多病毒病目前都有疫苗用于免疫保護,但由于雞體的免疫抑制以及病毒毒株的不斷變異,許多家禽免疫疫苗后,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護而發病。
另外,為了避免人用藥物長期用于畜禽養殖,導致藥物通過畜禽產品的食用進入人體產生耐藥性。我國從2005年起,抗病毒化藥己全面禁止用于食用動物。所以,目前畜禽爆發病毒性疾病時,便再無抗病毒化藥可用。這種情況下,病毒病的治療就只能應用中獸藥和生物制品了。尤其是具有生物同源性,作用功能多,毒副作用小,且來源廣等優點的中獸藥,顯出了它的優勢。
在養殖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十年前還特別有效的抗生素,現在許多病原已對其出現了很強的耐藥性。為何細菌、病毒等病原對化藥如此容易產生耐藥性呢?這主要是由現代醫學治療傳染性疾病的理念以及化藥所追求的成分明確和單一所決定的。
與之相比,中藥產生耐藥性的可能性就很小。首先,中藥對傳染性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調節機體而發揮作用。其很少對病原進行直接抑殺,而是將機體調節平衡后,使病原失去生存的環境而“知趣離開”。
中醫認為正常的機體是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之中。疾病的發生就是機體處于不平衡狀態的一種臨床表現。“邪氣”在環境中無處不在,但動物機體大多數情況下仍能維持健康狀態。這主要是由于動物體內充滿了與邪氣相抗爭的“正氣”所致。即《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疾病的發生就是機體內的“正氣”難以抵御“邪氣”而引起的。中藥之所以能夠防治各種疾病,就是因為中藥具有“扶正”和“祛邪”兩種功效,它可以使機體“正氣”的力量不斷增強,“邪氣”的力量逐漸減弱,最終實現正盛邪衰,疾病痊愈。
扶正即扶助“正氣”。中獸醫學認為,“正氣”是指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及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和對致病因素特異性的抵抗力。
中藥的扶正作用,正是通過“提高機體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和“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以及“提高機體對致病因素特異性的抵抗力”三個方面來實現的。
(1)提高機體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中醫稱“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為“陽氣”,俗稱“火力”。“陽氣”、“火力”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來源,也是維持全身體溫的主要熱量來源。“陽氣”、“火力”壯,機體的抗病能力就強。臨床上,老齡畜禽發病率顯著高于壯年畜禽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大,畜禽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不斷衰退所導致的。
(2)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中獸醫學認為,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足,是機體內部能夠維持平衡的表現。但要想真正維持機體的健康,機體還必須時刻與外界環境維持平衡狀態。否則,當外界環境發生改變時,機體不能夠及時與外界環境構建平衡,也會引起發病。這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應激發病。所以,中獸醫學在強調機體自身平衡的同時,也特別注重提高機體與環境的平衡能力。即現代醫學中的“抗應激能力”。那么,如何提高機體的抗應激能力呢?中獸醫學認為“心藏神”,機體抗應激能力的強弱與“心藏神”的功能密切相關。當“心不藏神”時,輕微的環境刺激,就會引起心悸、躁動不安等全身不良應激反應。
(3)提高機體對致病因素特異性的抵抗力。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有些疾病除了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要強盛外,機體還必須具備對這種疾病特異性的抵抗力。在晉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中就記載,掏取瘋狗的腦漿,蒸熟后往傷口上涂抹,可以有效地預防狂犬病的發生。
現在,我們為了提高家禽對傳染性疾病的特異性抵抗力,常給家禽接種多種疫苗。但目前的現狀是由于雞群的免疫抑制以及毒株的不斷變異,許多家禽接種疫苗后,仍然得不到有效保護而發病。研究發現,在應用疫苗給雞群免疫接種的同時,配合應用一些具有補益功效的中獸藥制劑可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從而使雞群對致病因素特異性的抵抗力大大增強而減少發病。
[1] 張金龍.中獸藥在畜牧、養殖業的優勢及其發展前景[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1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