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良
(鐘山縣燕塘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鐘山 542616)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特征及防治措施分析
張成良
(鐘山縣燕塘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鐘山 542616)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的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的呼吸道傳染疾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啰音、打噴嚏等,母雞的產蛋量下降,該病如處理不當死亡率也非常高,造成養殖戶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此病是獸醫人員疾病預防工作中一大難題。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實踐經驗,從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特征進行分析,對其治療措施進行了總結。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特征;防治措施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發病會出現咳嗦、打噴嚏以及氣管啰音的現象,嚴重影響到雞的產蛋數量以及產蛋品質。目前這病變化較為復雜,而且臨床表現不具備統一性,這給防疫和治療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題。目前各地應對這類病較為主要的方式是接種疫苗,但是因為其血清型眾多,變異株出現的速度較快,而且毒株差異性較大等原因,疫苗的效果并不樂觀。所以說這病一定影響著養雞行業的發展。
主要侵害4~5周齡以下的小雞,2周齡內更為嚴重,雛雞發病傳播迅速,表現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喘氣、咳嗽、流淚、流鼻液、打噴嚏。剖檢氣管、支氣管自上而下充血潮紅,氣管內有粘液或干酪樣滲出物。產蛋雞發病后,除有呼吸道癥狀外,主要表現產蛋下降,薄殼蛋、砂殼蛋、褪色蛋、畸形蛋增多、蛋清稀薄與蛋黃分離。
主要侵害20~50日齡的小雞,發病初期有2~4d的輕微呼吸道病狀,隨后呼吸道癥狀消失,呈現表面上的“康復”,一周左右進入急性腎病階段,排白色米湯樣稀糞,出現零星死亡,剖檢可見腎臟腫大蒼白,輸尿管變粗,內有大量白色尿酸鹽沉積。
主要侵害30~80日齡小雞,50~70日齡常為死亡高峰。以精神沉郁,極度消瘦,拉稀為主要特征。病初伴有呼吸道癥狀,呼吸道癥狀消失后開始排白色水樣糞便,食欲減少或廢絕,消瘦衰竭死亡。大群雞體重差異很大,不像同日齡的雞組成的雞群,剖檢,腺胃顯著腫大,胃壁增厚,外觀光亮,呈圓球狀,腺胃粘膜出血,乳頭腫脹,糜爛消失。
從雞場規劃設計、雞舍建設、舍內設施安裝、舍內空氣標準入手,選擇一個地勢高且較干燥、通風良好、水源充足干凈、環境無污染的地域建舍;舍內設立科學的通風系統和溫度調節設施;平時管理時刻注意防寒與通風兼顧,防熱與降熱并重,嚴格控制雞只飼養密度,讓雞群生活在空氣清新、氧氣充足的環境中。
呼吸道病相關的各種病毒、細菌和支原體均可通過卵內帶毒或蛋殼污染垂直傳播,因此呼吸道疾病的最大隱患源頭在種雞,建議種雞群率先對ALV、NDV、IBV、REV、支原體(MG·MS)、沙門氏菌、AEV、呼腸孤病毒、腺病毒、CAV等按規程實施凈化,杜絕上述傳染源傳入的關鍵措施是加強種雞群的疫病監測,采用血清學、病原學方法檢測,嚴格淘汰陽性雞只,確保后代雞群的健康。做好種雞流感、新城疫和傳支的免疫工作,同時注意避免該病與其它呼吸道病病原的混合感染,在免疫前對支原體和大腸桿菌先使用藥物控制3~4天,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因免疫接種導致的細菌繼發感染,免疫前后嚴格實施生物安全措施,合理規范進行免疫。
保證適宜的溫度、濕度,防止溫度過低引起雞只發生呼吸道病,舍內按日齡將溫濕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加強通風,防止有害氣體(如氨氣)濃度過高;保證墊料干燥,育雛期最好采用網上平養,使之與雞糞分開,中大雞階段溫度低于18℃時,應加厚墊料并勤于更換,保證干燥且清潔;根據季節日齡與體重大小確定合適的飼養密度,避免雞舍內因密度過大而引起塵埃過多;控制應激原,更換飼料時應有1周的過渡時間,每次防疫前后給雞群飲用電解多維,天氣突變時做好舍內防風防雨或防雪工作;提高營養水平,對整個飼養過程實行質量關鍵點控制,確保雞群體質良好。
根據雞場以往呼吸道疾病的具體發生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有條件的養殖場定期進行抗體監測,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為預防細菌性呼吸道疾病,可選用強力霉素、恩諾沙星、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妙菌素在關鍵環節實施藥物預防;若診斷出是由NDV、IBV引起的疫病,應采用相應的疫苗緊急接種,可利用抗病毒中藥或生物制劑治療。
[1] 黃清程.淺談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診斷和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7,(3):148-149.
[2] 程艷華.淺談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診斷和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6,(11):142-143.
張成良(1976—),男,廣西鐘山縣人,大專學歷,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