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靜
(河北省遷西縣農牧局,河北遷西 064300)
淺析豬乙型腦炎的診斷與防治
趙小靜
(河北省遷西縣農牧局,河北遷西 064300)
豬乙型腦炎是一種急性的、目前尚無治療方法的傳染病,由于該病具有傳播速度快、致死率較高等特點,一旦發病,將會給養殖場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做好豬乙型腦炎的預防工作,提前診斷、及時防控,是降低養豬場經濟損失的有效途徑。文章分別從臨床癥狀分析、病例變化、流行特點以及診斷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對該病進行了分析。
養豬場;乙型腦炎;臨床癥狀;診斷;防治
日本乙型腦炎病毒具有較強的感染性,許多動物都可能被感染并成為該病的傳染源,其中以豬最為常見。豬乙型腦炎的傳播途徑比較單一,主要是蚊蟲叮咬傳播,但是由于該病毒生命力較強,可以在蚊蟲體內大量繁殖,并在卵中越冬,翌年氣溫回升、蟲卵發育后重新進行傳播,因此在溫帶地區夏季是豬乙型腦炎的高發季節。任何年齡段的豬只都是日本乙型腦炎感染的對象,且以6月齡左右的豬只發病率最高。另外,在一些新的養殖場,首次爆發豬乙型腦炎時往往病情最為嚴重,即便是采取了及時的防控措施,發病率一般也會在20%左右。再次發病后疫情有所減輕,最后許多豬只雖然攜帶乙型腦炎病毒,但是往往不表現出明顯的患病癥狀。
豬乙型腦炎是一種急性病,豬只患病后短時間內體溫升高,且維持在41℃左右。病豬常常表現為喜臥厭立,精神萎靡,飲食飲水均大幅度下降,發病第二天后部分病情嚴重豬只出現飲食廢絕癥狀。強行驅趕病豬,可以發現病豬四肢關節腫大,關節處有積液;行走時四肢顫栗,搖擺不定;仔細觀察病豬眼部,可見眼瞼紅腫,視力下降;病豬糞便干硬且成球狀,表面粘附灰褐色粘液。
除此之外,不同豬只的發病情況也存在一定差異:妊娠母豬患病后臨床癥狀不明顯,但是容易出現突發性流產,產出死胎或弱胎;普通母豬患病后除體溫有所上升外,也無其他明顯的異常表現,并且病情消退后可以產出正常胎兒;公豬患病后表現癥狀明顯。
流產母豬子宮黏膜充血、出血,并覆有黏稠的分泌物,胎盤呈炎性反應,水腫或有出血點。流產胎兒腦水腫,皮下血樣浸潤,肌肉似水煮樣,腹水增多,肝、脾、腎有壞死灶;全身淋巴結出血;肺瘀血、水腫。公豬病初多出現睪丸水腫,觸摸有熱感,數日后炎癥漸退,睪丸呈現漸進性萎縮、與陰囊粘連,實質結締組織化。出現神經癥狀的病豬,可見到腦膜和脊髓膜充血。
將已經確診為患豬乙型腦炎并且患病死亡豬只的腦、內臟等組織樣品,在無菌環境下提取樣品中的豬乙型腦炎病毒。然后放置于特定環境下進行分離培養,一段時間后獲取較多數量的病毒毒株,最后采取分子生物學方法鑒定。
在利用血清進行豬乙型腦炎診斷時,由于部分血清反應會呈現為陽性,為了提高鑒定結果的準確性,一般要求一次采集雙份血清,以消除無關項的干擾。將采集所得的病豬血清分別進行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等一系列試驗鑒定方法,最終確定該病。
該診斷方法主要有PCR-ELISA微板雜交法、套式PCR、半套式PCR、RT-PCR和基因芯片方法等。此外有研究表明,用乙型腦炎病毒單克隆抗體(McAb14)致敏的羊血球作反向間接血凝試驗,檢查該病毒抗原,有較高的特異性,且標本不用處理,實驗制劑保存1年仍保持穩定,反向間接血凝試驗操作簡便,可作快速診斷用。
蚊蟲叮咬是豬乙型腦炎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做好防蚊滅蟲工作是預防豬只患病的有效手段。在每年的6~9月份,應當重點做好養豬場內的清潔、消毒工作,以消除蚊蟲滋生環境。首先,要定期清理養豬場內的糞便、污水或其他雜物,并用清水沖刷豬舍,保證豬舍內清潔;其次,做好養豬場內的消毒殺蟲工作,可以噴灑低毒高效的馬拉硫磷殺蟲劑,一般情況下3~5d/次,可以有效減少養豬場內蚊蟲數量。最后,選擇晴朗天氣的傍晚進行通風,保證豬舍內空氣清潔。對于后備母豬應當重點做好防蚊滅蟲工作,有條件的豬場可以為后備母豬單獨提供豬舍,進行精細化管理。
對于新建的養豬場,應當重點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根據各地區氣候條件的不同,在蚊蟲開始大量活動之前的2~3周,即可著手進行豬只的疫苗接種工作。對于發生過疫情的養豬場,由于部分豬只體內已經獲得乙型腦炎的抗體,免疫力有所提升,因此對免疫接種時間要求相對寬泛,一般來說公豬配種前需要免疫接種一次,部分蚊蟲集中的養殖場也需要進行免疫接種。此外,注射免疫疫苗的部位要用酒精或新潔爾滅消毒,忌用碘酊。濕苗應置2~8℃保存,忌0℃以下冰凍保存,而凍干疫苗除可按濕苗保存外,更適宜0℃以下低溫保存。所有疫苗在打開后限當天用完。
養殖場工作人員要定期做好豬舍內巡邏檢查工作,如果發現疑似患病的豬只,要進行進一步的確診。一旦確診患病后,立即采取隔離措施。除了需要對患病豬只進行單獨隔離外,整個豬舍也要做好與其他豬舍的隔離,最大限度的避免病毒蔓延。隔離期間,要將豬舍內的糞便、尿液清理干凈,對于飲食、飲水器具進行嚴格消毒。豬舍隔離2d左右不發現其他疑似患病豬只后,可正常管理。
豬乙型腦炎在規模化養豬場內傳播速度極快,如果沒有做好有效的防控措施,短時間內就會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經濟損失。由于現階段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因此及早確診、及早防治非常重要。養殖人員通過掌握豬乙型腦炎的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可以對豬只是否患病有一個大體了解,進而采取實驗鑒定,確診后及時隔離,從而將損失降到最低。
[1] 陳錦成,馮賢巧,蘇丹萍,等.一例豬乙型腦炎、豬偽狂犬病與豬圓環病毒病2型混合感染的診斷[J].豬業科學,2015,(12):71-72.
趙小靜(1979—),女,本科,獸醫師,一直從事畜禽養殖、疾病防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