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娟
(云南省昌寧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昌寧 678100)
獸藥殘留在當前畜牧業生產中的危害及對策措施
任麗娟
(云南省昌寧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昌寧 678100)
獸藥殘留,是指動物使用獸用藥物后造成動物機體以及動物產品蓄積和貯存在細胞、組織和器官內的藥物原形、代謝產物和藥物雜質。獸藥殘留主要包括獸藥在生態環境中和獸藥在動物性食品中的殘留。本文從獸藥殘留的產生,對養殖業、公共衛生及環境的危害幾個方面論述了獸藥殘留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僅供同行參考。
畜牧業發展;獸藥殘留;控制措施
1.1 使用獸藥不合理
獸藥用藥種類、使用方法、用藥劑量和用藥部位不科學,都會造成藥物殘留。①藥物種類不同:吸收率高的藥物易殘留,抗生素中四環素在消化道吸收率最高,磺胺類藥、喹乙醇的吸收率一般要高于抗生素,殘留問題就較為突出。②使用藥物的方法:不同的給藥方法,其消除也有較大的差異。如豬1次內服75mg/kg鹽酸左咪唑,休藥期只需3d;若皮下或肌注,休藥期需要28d[3]。③給藥的劑量:應根據藥物種類、特點適量給藥,不能隨意加大劑量和給藥次數,否則會延長藥物在動物體內代謝和排泄時間。④用藥部位:藥物在體內的分布是不同的,其代謝產物在體內也不均勻,血中濃度高于肌肉,內臟組織中的腎和膽汁中分布較高。
1.2 獸藥、飼料添加劑市場不規范
由于我國畜禽養殖生產中疫病較多,為了控制細菌感染,飼料添加劑中一般都加有大量抗菌藥物;為了增重,有的添加激素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違規濫用藥物的現象極為普遍。另外獸藥生產不規范現象也很嚴重,獸藥制劑中不注明有效成分、隨意擴大實用范圍的現象極為普遍,容易導致錯誤用藥、重復用藥,增加藥殘量。
1.3 濫用抗菌藥物
許多養殖戶,畜禽一旦發病,就大量投用抗生素、磺胺藥等抗菌藥物,常常幾種抗菌藥同時使用,盲目加大用藥劑量。有時一種藥物短暫使用 1~2d 后,馬上改用其他藥物,不能達到有效療程。
1.4 飼養戶不懂得休藥期
休藥期是指畜禽停止給藥到許可屠宰或它們的產品(乳、蛋)許可上市的間隔時間。休藥期的規定不是為了維護動物健康,而是為了使供人食用的動物組織或產品中存在的具有毒理學意義的殘留可逐漸消除,直至達到安全濃度,對人體無害。許多農戶對即將出欄上市的畜禽依然用藥,使肉品中藥殘超標。這是造成藥物殘留最主要的原因。
1.5 動物用藥品標示不當
有些藥物標簽上(標簽及說明書)的用法指示不當,造成殘留;或者是飼養戶不按標簽上用法使用,造成藥物殘留。
1.6 不合法獸藥或藥物添加劑流入市場
目前因監管不力等原因,造成假冒偽劣藥品流入市場,養殖業者購用品質不良、來歷不明及不合法獸藥或藥物添加劑,造成藥物殘留。
1.7 食品加工環節監管不力
食品產業鏈中,食品加工企業對原材料的藥物殘留監測工作有所忽略,造成動物性食品中的藥物殘留。
獸藥殘留不僅可以直接對家畜產生急、慢性毒性反應,引起細菌耐藥增強,還可以通過環境和食物鏈,間接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性危害,而且對環境也造成了極大危害。
2.1 對人體的危害
畜產品中的藥物殘留對人體的危害性主要表現為過敏反應,各種慢性,蓄積性中毒,“三致”作用,耐藥性的產生,以及激素樣作用。人長期攝入含獸藥殘留的動物性食品,造成獸藥在體內蓄積,導致各種器官的病變,產生慢性中毒。
2.1.1 過敏和變態反應。在諸多用于治療獸藥或含獸藥添加劑的抗菌藥物中,青霉素、磺胺類、氨基糖甙類和四環素類能引起變態反應:青霉素的代謝和降解產物具有很強的致敏作用;喹諾酮類藥物也可引起變態反應和致敏作用。當這些抗菌藥物殘留于畜產品中,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后,可使部分敏感人群致敏,產生抗體。當這些被致敏的個體再接觸同類抗生素時,這些抗生素就會與抗體結合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發生過敏反應。
2.1.2 毒性作用。在許多動物性飼料中添加有亞治療量的獸藥,這些藥物通常可以產生慢性、蓄積毒性中毒反應及潛在“三致”作用。
2.1.3 誘導耐藥菌株的產生。給動物長期使用亞治療量的藥物后,可使動物機體內的菌群產生耐藥性,這些耐藥菌株的耐藥質粒通過食物鏈在動物、人和生態系統中的細菌中相互傳遞,使人和動物體內致病菌產生耐藥性,使一些感染性疾病無法有效控制,造成疾病惡化。許多研究顯示,動物性食品中抗菌藥物的殘留可使人胃腸道內的部分敏感菌受到抑制,致使菌群平衡破壞,有些條件性致病菌趁機繁殖,或使體外病菌易于侵入,導致疾病發生。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實際上等于持續低劑量用藥。動物機體長期與藥物接觸,造成耐藥菌不斷增多,耐藥性也不斷增強。抗菌藥物殘留于動物性食品中,同樣造成人與藥物的長期接觸,導致人體內耐藥菌的增加。據有關資料報道,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氟喹諾酮類藥物等由于長期大劑量使用已產生了嚴重的細菌耐藥現象,使用劑量已經是藥物剛上市時的幾倍或幾百倍。
2.2 對養殖業發展的危害
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在畜禽養殖過程中,能夠抑制動物生產性能的發揮,甚至導致動物發病或死亡。濫用藥物,易引起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及動物內原性感染和二重感染,同時增加體內藥物殘留量,不利于畜禽疾病的防治,同時影響疫苗的接種效果,使畜禽生產性能下降,收益減少。近年來,我國畜禽產品因獸藥殘留超標,已嚴重制約了出口貿易,給養殖業發展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2.3 獸藥殘留對公共衛生及環境的危害
由于畜禽飼養規模不斷擴大,為了防止動物疫病,將抗生素當成預防藥來使用,在飼料中過量使用抗生素等添加劑或動物用藥后,藥物以原藥或其代謝產物的形式隨糞尿等排泄物排出,殘留于周圍的環境中,而絕大多數藥物都具有生物活性,這些藥物可造成土質和水質惡化,長期低劑量的抗菌藥物排到環境中,造成環境中微生物的耐藥性增強。破壞人類和動物生存與發展的環境,環境的惡化又會誘發人和動物的疫病。鏈霉素、土霉素可以在環境中蓄積,并被植物的根吸收,在植物中保留很長時間的抗菌活性。其他的抗菌藥物如林可霉素、泰樂菌素還能引起環境中的耐藥沙門氏菌的數量大增。進入環境中的獸藥殘留,在多種環境因子的作用下,可產生轉移、轉化或在動、植物中富集,然后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抗寄生蟲藥物,在體內代謝較少,大部分以原形從體內排出,在動物糞便中能保持8周左右的活性,進入環境后,具有殺蟲活性,對土壤線蟲、環境昆蟲等有殺滅作用,對生態平衡造成一定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獸藥在畜禽產品中的殘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解決藥物殘留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問題和如何生產安全畜產品,已成為畜牧獸醫工作者當前的首要任務。
3.1 改善飼養環境,發展生態養殖,提倡福利養殖,減少獸藥使用
用藥只是養殖終端環節的補救措施,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措施。養殖者應改善飼養環境,做到健康養殖、福利養殖;推進科學飼養管理,合理安排飼養密度,做好環境衛生工作,減少畜禽發病概率。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生態養殖、福利養殖,并強化養殖場生物安全,減少獸藥使用。
3.2 普及相關知識,合理使用獸藥
3.2.1 普及相關知識,轉變用藥思想。目前尚有不少養殖單位不注意改善飼養條件和環境衛生,把動物健康寄希望于用藥。無病也用藥,不但使病菌耐藥性增加、疾病難以控制,同時也增加養殖成本。應加強科普宣傳,提高養殖者的素質,轉變養殖、用藥觀念。
3.2.2 嚴格執行獸藥休藥期。獸藥殘留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規范使用或濫用獸藥、飼料添加劑,這種現象在畜禽生產中尤為嚴重。要嚴格遵照獸藥使用說明,合理使用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禁止在動物休藥期內屠宰,避免造成藥物殘留。獸藥殘留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更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生態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真正認識獸藥殘留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獸藥在環境中殘留,將其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降到最低。
3.3 造成獸藥殘留的問題,主要是在飼養階段形成,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首先從源頭控制藥物殘留,要在動物飼養、屠宰、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儲藏等環節加強獸藥殘留的管理和監控管理制度。
3.4 科學合理使用獸藥
不要把抗生素當成預防藥來使用,禁止濫用藥和不對癥下藥。嚴格規定和遵守獸藥的使用對象、使用期限、使用劑量以及休藥期等,嚴禁使用違禁藥物。提倡使用非殘留或低殘留的藥物,使畜產品中獸藥殘留量降到最低或無殘留。
[1] 李大軍,控制獸藥殘留獸醫行業責無旁貸[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7,(1):75-76.
[2] 劉利強,杜娟,白永強,等.肉品中獸藥殘留的現狀及對策[J].肉類研究,2005,(9):35-38.
[3] 劉茹.淺談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及其危害[J].現代農業科學,2008,15(8):71-72.
任莉娟(1972-),女,大專學歷,獸醫師,長期從事畜牧獸醫工作。
王文庶(1960-),男,大專學歷,高級畜牧師,長期從事畜牧科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