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艷
(云南省楚雄技師學院,云南楚雄 675000)
規模羊場疫病綜合防控體系的構建研究
許春艷
(云南省楚雄技師學院,云南楚雄 675000)
本研究能夠降低肉羊在規模化養殖過程中存在的疫病風險性,推進養羊產業更加規模化、專業化及標準化發展。本文調研了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規模養羊場情況,從調研結果中,歸納與分析了全州規模羊場在疫病防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提出了科學飼養、消毒、嚴格免疫等疫病綜合防控技術。
規模羊場;疫病防控;研究
目前我國經濟穩步增長,國內對生活用品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其中對羊肉的需求量一直穩中有升,從而有利于養羊產業快速發展。近年來楚雄彝族自治州引進了國外優良羊品種進行改良,并且當地政府與各社會人士向養羊產業投入引種資金,同時還申請了國家級與省級各項養羊項目,從而有利于全州養羊產業更加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但仍存養殖戶在養羊過程中對疫病防控意識淡薄,免疫預防存在缺陷,疫病防控技術水平偏低等問題。這些因素阻礙了養羊產業向著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進程。最近幾年來,楚雄彝族自治州多次出現了反芻獸疫現象,阻礙了養羊產業的發展。該調研是以上述所提到的反芻獸疫為基礎,調研了全州有關的規模羊場,從調研結果中,歸納了全州規模羊場在疫病防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提出了規模羊場科學飼養、消毒、嚴格免疫等疫病綜合防控體系的技術問題,以期為養殖戶提供疫病防控參考。
1.1 基本情況
據2016年統計,全州山羊當年出欄1064052只,肉產量19822t,期末存欄1799024只,能繁殖母羊1072351只;綿羊當年出欄8669只,肉產量163t,期末存欄13168只,能繁殖母羊6949只。全州養殖模式大多是從個體散養模式轉向規模化與集約化的模式,有利于促進養羊產業快速發展。
1.1.1 養殖條件
山羊養殖正從傳統放養向現代化設施養殖轉變,高架全舍飼養殖模式迅速推廣。通過實際調查,全州規模羊場大多數應用高架床模式進行飼養,一些羊場中安置有自動飲水器、運動場、清理機等現代化的養殖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
1.1.2 養殖品種
全州山羊養殖品種較多,如云嶺黑山羊、黃山羊、波爾山羊、薩能等。
1.2 常見疫病
對全州羊場進行調查發現,其中存在多種傳染性疾病,如傳染性胸膜肺炎、羊痘、巴氏桿菌病、小反芻獸疫等。此外,還存在羊螨病與絳蟲病、羊球蟲病等寄生蟲病。
1.3 羊疫病流行特點
1.3.1 外來傳染性疫病難以控制
全州優質種羊數量較少,全州的種羊大多引自外地,容易帶來外來疫病侵入的風險。全州出現的小反芻獸疫現象,從調查的初步結果顯示,與從外地引進種羊有關。
1.3.2 規模羊場疫病爆發風險系數較大
全州的羊場大多采用舍飼飼養方式,其呈現的特點為集約化、密集化、規模化,一旦養殖場發生疫病,易傳播到其它養殖場,其傳播速度迅速。全州規模羊場大多采用的養殖模式是購買外地羊羔形式,缺少自繁自養模式,這樣容易造成規模羊場之間疫病相互傳染,暴發流行。最近幾年來,全州規模羊場中出現的羊痘、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給規模羊場帶來了慘重的損害。
1.3.3 并發、繼發等混合感染病加劇
全州規模羊場混合感染疫病的羊只數目增多,其中比較突出的疾病是由部分條件性與環境性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大多發生的混合感染病為細菌性與病毒病性同時發生。臨床上常見的有羔羊痢疾、羔羊大腸桿菌繼發感染等。
2.1 防病意識淡薄
畜牧管理部門多次開展了有關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示范構建活動,使得全州相關的養殖戶對羊場場址選擇、布局及設備等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部分養殖戶對疫病預防的意識比較淡薄,動物患病才去醫治的觀念根深蒂固,從而忽視了“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方針,還有部分羊場虛設消毒池等防疫設施,加大了傳染病發生的概率。
2.2 免疫預防存在缺陷
動物疫病防控部門根據本地區常見傳染病制定了羊場免疫程序,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如不及時更新免疫程序,沒有考慮到規模羊場存在的實際情況,未對免疫程序進行優化,這樣大大降低了羊群免疫效果。
2.3 疫病防控技術水平偏低
最近幾年來,養羊產業快速發展,但也有部分人盲目投資建設養羊產業。他們缺乏羊場疫病防控的知識與技術,缺乏風險意識。一些規模羊場缺少獸醫人員,從而阻礙了羊病衛生防疫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全州動物防疫工作人員不足,年齡偏大,知識老化,阻礙了新的疫病防控理念和技術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規模羊場疫病防控效果。
2.4 基層疫病綜合防控投入不足
目前大多數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部門比較關注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及春秋免疫。但是在羊病綜合防治技術方面存在一些缺點,如投入動物疫病的人力與物力不夠,診斷檢測羊病的儀器設備緊缺,阻礙了全州基層開展羊病預防與診療工作的順利進行。
3.1 轉變防病理念,落實防控措施
樹立科學與合理的防疫觀念,大力推廣“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方針,改變以往有病才治的觀念,讓養殖戶深刻了解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在引種、飼養、管理等過程中,要把預防高于一切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個環節中去。
3.2 強化飼養管理,提升養殖水準
3.2.1 科學選址建場
羊場選址應選擇地勢高燥、平坦、水質良好的地方;此外,還需與交通、村莊、養殖場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符合動物防疫規定。養殖場內部,應當合理規劃生活區、隔離區和糞污處理區。不推薦單一空間養羊模式,此模式不易開展疫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規模羊場之間應當設置合理的的防護帶。
3.2.2 推廣自繁自養模式
大力向養殖戶推廣自繁自養模式,這樣能夠達到全進全出的效果。對于規模羊場來說,要按羊的性別、年齡、品種等自身因素來選擇合適的飼養標準,按上述標準來擇選飼養模式,不要隨意變化,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羊群出現營養缺乏癥和胃腸疾病。此外,還要根據母羊的空懷、妊娠以及泌乳三個時期來開展飼養管理。
3.2.3 嚴格投入高品質飼料
根據羊的品種、年齡及用途等自身實際因素,供給適合的飼料。處于生產與發育的羊,要滿足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水等營養成分的供給,此外,還要保證供給的飼料安全與衛生。為了提升羊自身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還需添加一些綠色微生態制劑飼料添加劑等,同時還可以添加部分預防性藥物,這樣能夠達到預防與控制的效果。
3.2.4 落實隔離制度
對于外來引進的羔羊或種羊,應采取隔離飼養30天,對隔離期間飼養的羊進行實驗室與臨床有關的檢查,檢測結果無任何問題后,再開展預防性接種與驅蟲工作,同時進行消毒工作,這樣才能達到進入生產區的要求。禁止購買帶有疫病的羔羊或種羊,禁止到疫區購買。引進種羊的批次不同或不同養殖場引進的種羊,應單獨飼養,這樣能有效地避免疫病之間傳播的風險。
3.3 完善免疫程序,保證免疫成效
對于規模羊場來說,最有效與最直接預防羊病爆發的途徑是免疫接種。對于基層動物防疫部門來說,應當及時對全州羊病流行病學作實際調查,歸納與分析其特點,從而進一步優化羊場免疫程序,同時,向養殖戶開展規模羊場疫病防疫技術指導,這樣能及時開展疫病免疫接種,從而達到針對性與實效性防疫的效果。
3.4 嚴格實施檢疫,控制疫病傳播
開展動物檢疫其目的在于避免疫病的發生與傳播、保障畜禽的質量,所以應當嚴格實施。當養殖戶從外地引進羔羊或種羊的時候,要確保此產地沒有羊傳染病的發生,其次當地動物檢疫部門應對其進行檢疫,檢疫合格方可運回養殖場。特別要對羊口蹄疫、羊痘、小反芻獸疫等部分危害性較嚴重的及新型羊病展開嚴格把控。
3.5 嚴控消毒滅源,確保羊舍清潔衛生
衛生消毒能夠消滅羊體外與傳播媒介中的病原體,阻斷傳播途徑。預防、控制及消滅三個環節,能夠有效地降低羊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在規模化羊場中應把三個環節做到科學化、規范化、日常化。規模羊場一定要安置進場的消毒池與員工更衣消毒室等基礎性的消毒設施。進入規模羊場的車輛,要對其車輪與車身進行全面的消毒。規模養羊場一般謝絕外來人員參觀,對必須進入羊場的外來人員,要嚴格把控,進出要嚴格消毒。飼養人員在喂料前后要進行消毒。此外,生活區也要進行全面的消毒,引用的水源要保證清潔與安全。
3.6 加強驅蟲制度,凈化羊場環境
驅蟲一般分為環境滅蟲、體內驅蟲及體外驅蟲。不同規模羊場,要時刻按照“加強蟲檢與適時驅蟲” 有關的原則要求來開展驅蟲環節。山羊體內存在的一些寄生蟲,應用體內驅蟲方式,通常使用的驅蟲藥包括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等。山羊體外存在的寄生蟲,采用體外驅蟲方式,一般使用的藥物包括敵百蟲、螨凈等。對于整個規模羊場來說,采取環境驅蟲方式,按時間段對整個羊場各區域噴灑藥進行滅蟲。一般規模羊場開展驅蟲的時間在春、秋兩季。規模羊場中的羔羊,其月齡在30天至60天之間進行一次藥物驅蟲。此外,動物防疫部門與各規模羊場應當探尋新型的羊寄生蟲病的控制和凈化模式。
3.7 強化病羊診療控制,防止疫病傳播
當各規模羊場中發現羊群出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時候,要展開隔離工作,及時向所屬的動物防疫部門作出匯報,給出相應的防控措施。對患有傳染病的羊或疑似病羊進行確診,確診后及時給出相應的治療措施;無法治療的羊要根據國家給出的相關處理措施進行處理;并及時采取封鎖等措施,避免傳染病大幅度傳播。
3.8 嚴格落實無害化處理制度
規模羊群中存在的病死羊、羊糞及排出的污水,應采取無公害方式解決。羊糞通常采用一般生物熱消毒法,經過處理后用作農機肥使用。污水通常采用漂白粉或生石灰來處理。病死羊采用化制、掩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方式。這樣能有效地避免傳染病的傳播。
3.9 加強基層動物防檢隊伍建設
大力實施政府獸醫制度,進一步轉變當地政府部門的有關職能;當地政府應在宏觀調控與執法要求上大力關注產品質量,有利于推進養羊產業進一步發展,從而提升肉羊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確保動物防檢人員與鄉鎮獸醫人員辦公經費;為執法人員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從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1] 王丹,黃益紅.大中型規模羊場的疫病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7):109.
[2] 季愛芳,徐國慶.規模羊場疫病綜合防控體系的構建研究[J].畜牧獸醫雜志,2015,34(3):138-140.
[3] 馬富平.規模羊場疫病防控和疫苗使用[J].山東畜牧獸醫,2015,36(8):86-87.
[4] 李競.關于鄉村規模羊場疫病綜合防控體系構建的討論[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5):52-53.
[5] 陳永生.規模羊場疫病綜合防控的實踐[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7):118.
[6] 周鵬,劉良佳,王高富,等.試論規模化羊場山羊疫病綜合防控措施[J].畜禽業,201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