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健
(重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1120)
重慶市某縣首例輸入性羊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調查
胡 健
(重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1120)
對重慶市某縣首次輸入性羊布魯氏菌病進行疫情調查和血清學診斷監測,對此次疫情進行風險評估,并針對該縣提出布魯氏菌病防控建議。
羊布魯氏菌??;流行病學調查;建議
布魯氏菌?。ê喎Q“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在我國被列為二類動物疫病。在重慶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楊澤林等[1]報道自2011年起,重慶市畜間布病疫情呈大幅上升趨勢,布病感染渝西地區偏高,渝東北和渝東南偏低,分布有明顯的地域特點。
2016年7月12日,重慶市某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某村一羊場場主報告:場內母羊出現流產。當地獸醫主管部門立即派出專家赴現場調查,根據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疑似布病,立即采集癥狀突出山羊血清送至該縣動物疫控中心獸醫實驗室進行檢測,確診為布病。
1.1 病例定義
疑似病例:2016年7月9日以來,重慶市某縣某羊場羊群中出現母羊流產、死胎,公羊睪丸炎和跛行癥狀的山羊。
確診病例:按照《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規定,通過琥紅平板凝集實驗篩選和布病試管凝集實驗方法檢測確診疑似病例的血清,結果為布病陽性。
1.2 調查方法
采取現場調查,問詢和實驗室檢驗的方法。對臨床病例采用臨床癥狀觀察和病例剖檢來描述疾病的臨床發病特征[2]。按照 OIE動物疫病風險評估框架開展疫情擴散風險定性評估。
2.1 臨床表現
調查的疫點內的發病母羊多表現為流產前精神沉郁,食欲減退,起臥不安,陰門腫脹,流出粘膿性分泌物,隨后產出死胎,或產出生活力很弱的胎兒,很快死亡。發病公羊表現為出現睪丸炎、睪丸腫大和關節炎癥狀。
2.2 疫病分布情況
按照農業部《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將疑似患病動物進行隔離,將該羊場312只以及周邊受威脅的125只山羊逐頭采集血清送至該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實驗室診斷檢測。該羊場出現布病陽性山羊41只,陽性率13.14%。受威脅的123只山羊無癥狀,且血清學診斷為陰性。患病羊只及其流產胎兒、胎衣、排泄物等按照相關規程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患病動物污染的圈舍、物品嚴格進行消毒。對該羊場進行隔離觀察,定期采集血清進行實驗室檢測。
2.3 疫病來源
本病潛伏期一般為潛伏期一般為14~180d。向畜主詢問得知,該養殖場自建場以來一直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經營,僅在2016年3月11從鄰縣A縣某羊場調入一只種公羊,A縣為重慶市布病重點防控區縣,2016年7月9日該場出現母羊流產,按潛伏期推算該批山羊感染時間在1月9日~6月5日,符合種公羊調入時間,且該縣之前尚未發現布病,綜上所述,本次疫情為一起輸入性疫情。
2.4 風險評估
布病病毒傳播途徑為皮膚粘膜接觸傳染、消化道傳染和呼吸道傳染,故將風險因子鎖定為疫點內的羊、飼料、墊料、飲水、糞便、器具、運輸車輛、人員等,其中:疫點內原有的羊只和引進的種公羊自購入之日只在固定區域放牧,放牧區域和周邊農戶具有自然山脈屏障,自引種之日起未曾有羊只調出,判定為低風險;飼料、飲水、器具、墊料均未出過羊圈,判定為低風險;疫點糞污均按規定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判定為低風險;運輸車輛均未進飼養區,判定為低風險;飼養人員及畜主在此期間有離開飼養場,發病期間有2名獸醫站工作人員到圈舍進行診療和采樣,有攜帶病原的可能,判定為高風險因子。
對釋放風險高的人員流動環節進行暴露風險的評估:畜主及飼養人員期間去過周邊16戶人家,16戶中均未飼養牛羊,暴露風險低;獸醫站工作人員自診療結束后經消毒設施消毒且未到過其他牛羊養殖戶,暴露風險低。養殖場場主、飼養人員以及接觸過疫點基層獸醫工作人員通過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抽血化驗確定布魯氏菌陰性。根據釋放和暴露風險評估結果,該疫點向其他場群傳播布病的風險低。
本次調查的追溯時間段為1月9日 ~ 6月5日,該場種公羊引進時間為2016年3月11日,種公羊引進前所在養殖場所屬區縣A縣為重慶市布病重點防控區縣,已出現山羊布病病例。該縣在此之前未發現布病,且周邊羊群經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測未發現布病。該養殖場圈舍和放牧區域與周邊農戶有自然山脈屏障。因此推斷此次疫情為該縣首次山羊布病輸入性疫情。對釋放風險和擴散風險通過問卷調查和現場查看進行評估,最終確認該疫點向周邊飼養場戶擴散小,風險較低。
本次山羊布病疫情為通過從布病重點防控區縣引進種公羊導致的輸入性疫情。在全縣范圍內進行疫情普查和對疫點發病羊只、排泄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及對飼養場所嚴格的消毒后,本次疫情被徹底控制,無擴散風險。
(1)該縣地處渝、川、陜結合部,畜禽來源復雜,調運日益頻繁,面臨極大外源性動物疫病入侵風險,動物調運監管難度大。應加強對養殖戶進行相關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和動物調運法規的宣傳,培養養殖戶防范動物疫情和規范調運動物的意識。加強對基層人員相關業務知識培訓,提升應對突發動物疫情的能力。該縣近年來山羊產業發展迅速,動物調運頻率增加,但應宣傳引導養豬戶堅持自繁自養,限制從布病疫區引進活羊。
(2)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牛、羊布病疫情普查,定期對牛、羊血清進行監測,對監測到的布病陽性牛、羊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
[1] 楊澤林,馮超,曾政等.重慶市 2002~2013 年畜間布魯氏菌病監測與分析.畜牧與獸醫,2015,(47):165-166.
[2] 董春霞,黃恒,凌洪權,等.重慶市一起輸入性小反芻獸疫應急流行病學調查.中國獸醫雜志,2015,(5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