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撈 岳國現
(魯山縣畜牧局,河南魯山 467300)
魯山縣仔豬腹瀉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治研究
劉 撈 岳國現
(魯山縣畜牧局,河南魯山 467300)
在當前的養豬生產中,無論是在規模化養豬場還是傳統型家庭散養戶,仔豬腹瀉都很常見,該病可導致仔豬成活率下降、生長緩慢、發育停滯而成為僵豬,甚至死亡,給養豬生產帶來重大經濟損失。針對魯山縣養豬業現狀,調查了11個鄉鎮110家豬場仔豬腹瀉流行特點,并分析了影響仔豬腹瀉的因素,提出了防控建議。
魯山;仔豬腹瀉;調查;防控
1.1 材料
選自養豬場或農戶飼養的0~60日齡仔豬(品種不定,出生后健壯程度不定)。
1.2 調查研究地點
在全縣11個鄉鎮110家豬場作為調查試驗點。
1.3 方法和內容
1.3.1 腹瀉標準的確定為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豬群便于調查研究,調查之前特制定如下的統一標準。即糞便稀軟或成水樣,排糞次數增多,或呈努責,或里急后重的現象,糞便的顏色為黃色、灰色、紅色、白色、綠色或褐色等,糞便中無明顯的混雜物或含有未消化的乳凝物、飼料渣、血凝物、黏液、黏膜等,腹瀉嚴重的仔豬出現脫水、心力衰竭等癥狀。
1.3.2 方法 采用查閱資料和現場調查的方式。在11個鄉鎮進行,每個鄉鎮隨機選擇10個飼養5頭以上產仔母豬的養殖場作為調查研究對象,選擇對象不能在同一村莊或者相鄰的地點。進行現場調查、采集病料實驗室檢驗、防治實驗研究。
1.3.3 內容 仔豬的發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發病原因、發病季節、發病日齡、影響因素和防治效果觀察。
1.3.4 結果的統計分析:對所收集的調查數據進行百分比分析。
2.1 發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情況
對10587頭仔豬調查,結果為發病率、死亡率病和死率分別為61.6%、37.2%和46.3%。
2.2 仔豬腹瀉的死亡占有率
共調查從出生到出欄因病死亡豬4861頭,其中0~60日齡仔豬死亡3797頭,因腹瀉死亡3125頭。0~60日齡仔豬死亡數占總死亡的78.1%,其中因腹瀉死亡仔豬占總死亡的64.3%,占仔豬死亡的82.3%。
2.3 發病原因
根據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對采集的412份病料,進行實驗室檢驗,非傳染性腹瀉為124例,占總腹瀉的30.1%。傳染性腹瀉288例,占總腹瀉的69.9%。檢出由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引起的仔豬黃白痢239份,占58.0%,其中黃痢73份,占17.7%,白痢166份,占40.3%;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仔豬副傷寒13份,占3.2%;由C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仔豬紅痢7份,占1.7%;由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仔豬傳染性胃腸炎26份,占6.3%;由胃腸道線蟲引起的仔豬腹瀉3份,占0.72%;缺鐵性貧血引起的仔豬腹瀉36份,占8.7%;維生素缺乏引起的仔豬腹瀉2份,占0.49%;消化不良性腹瀉86份,占20.9%。
2.4 發病季節
遂平縣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為最寒冷的月份,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4℃,而每年的6月至8月為最炎熱的月份,最高氣溫可達35℃,其余時間為溫和月份。據此對0~60日齡仔豬全年發生腹瀉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病率最高的是12月~次年2月,其次是9月~11月,再次是3月~5月,最低的是6~8月份。
2.5 發病日齡
在全縣部分鄉鎮的養豬戶中選擇了1625頭初生仔豬,從0日齡開始至60日齡,以3d為一個時間段,母豬和仔豬均按其原來固有的飼喂方式和其自身飼養條件飼養,在自然條件下觀察仔豬腹瀉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仔豬在生長過程中一般要經過兩個腹瀉高峰期,第一個腹瀉高峰期的發病時間為產后2~7d,發病率達20~38%。第二個高峰期的發病時間為產后27~40d,發病率達25~40%。
2.6 其他影響因素
(1)初乳的影響從無乳或母豬死亡的仔豬中選擇196頭仔豬隨機的分為兩組,第一組102頭用普通牛奶,和第二組94頭先用奶牛的初乳飼喂2日后再用普通牛奶飼喂,共計飼喂35天,第三組為對照組正常采食母乳的575頭仔豬。結果發現,采食母乳的仔豬發病245頭,發病率42.6%,采食普通牛奶的仔豬發病98頭,發病率96.1%,采食奶牛初乳的仔豬發病62頭,發病率66.0%。
(2)補飼的影響將2748頭仔豬分為4組,采用蘭州正大仔豬料補飼,第一組693頭從7日齡開始,第二組678頭從14日齡開始,第三組674頭從21日齡開始,第四組703頭斷乳前不補飼。調查發現,早期補飼對仔豬腹瀉影響很大,7日齡,14日齡,20日齡和不補飼的發病率分別為21.9%,27.0%,37.0%,和47.9%。
(1)調查結果表明,仔豬腹瀉在我縣流行廣,發病率高達61.6%,死亡率23.0%,病死率37.4%;0~60日齡仔豬死亡數占肥育豬總死亡的78.1%,其中因腹瀉死亡仔豬占總死亡的64.3%,占仔豬死亡的82.3%。該病已成為制約我縣發展養豬業的主要疫病之一。
(2)引起仔豬腹瀉的病因有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兩種,其中傳染性因素占總腹瀉的69.9%,非傳染性因素占30.1%。傳染性因素有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白痢,傳染性胃腸炎,沙門氏菌引起的仔豬副傷寒,C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仔豬紅痢,胃腸道線蟲引起的腹瀉。非傳染性因素有消化不良引起和營養缺乏引起的腹瀉。
[1] 沈峰.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的預防[J].飼料博覽,2004,(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