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豪 姜淑靜
(1.海陽市小紀鎮畜牧獸醫站,山東海陽 265100;2.海陽市盤石店鎮畜牧獸醫站,山東海陽 265100)
農村中小規模豬場疫病防控措施淺談
于英豪1姜淑靜2
(1.海陽市小紀鎮畜牧獸醫站,山東海陽 265100;2.海陽市盤石店鎮畜牧獸醫站,山東海陽 265100)
加強對農村中小規模豬場疫病防控措施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豬場疫病防控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加強對農村中小規模豬場疫病防控措施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筆者對農村中小規模豬場疫病防控措施進行了分析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農村;中小規模豬場;疫病防控;措施
(1)豬疫病流行情況從當前農村生豬養殖看,常見的豬疫病超過30余種,且有所增加,疫病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豬瘟、豬肺病等疫病不僅給生豬養殖帶來極大危害,同時也有新的傳染病出現,比如:豬藍耳病,會導致大量生豬死亡,給養殖戶帶來極大損失。此外,疫病混合感染情況越來越多,大多數農村規模豬場的豬只發病是兩種或者以上病原菌感染,這給診療帶來很大難度,在一定程度上使豬只的病死率增高,而帶來經濟損失。同時,因豬只疫病、抗生素濫用等會使豬只免疫力降低,易引起繼發性感染。農村中小規模豬場通常飼養密度較大,環境較差、豬舍的通風性不佳,內部的有害氣體有較高濃度,會導致豬只抵抗力下降,會增加豬只的病原易感性。
(2)豬場疫病防控現狀從當前對農村中小規模豬場疫病防控情況看,主要表現為:
①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不強。一些豬場為最大節約成本,往往不會聘請獸醫專業人員,僅僅20%的豬場會聘請獸醫。且大多數養殖人員是從其他行業轉過來的,對生豬養殖的病疫防疫認識不夠,往往是聘請當地人員擔任飼養員,在生豬飼養管理及豬只疫病防控上缺乏必要知識,存在缺位情況,以致于飼養和疫病防控不科學。
②疫病防控工作不到位。有些豬場未能嚴格按免疫程度開展工作,認為生豬養殖周期較短,只需做好常見疫病防控就可以,譬如:豬瘟、黃白痢等,可以不做其他疫病的防疫。
③消毒設施不健全。大多數豬場只有在出現疫情時才會設消毒池,日常很少設置,特別消毒室更是缺乏。同時,又因采購仔豬渠道較多,車輛、外部人員進出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毒和防疫難度。
2.1 加強預防工作
一是要做好檢疫及隔離。應從正規豬仔市場選購仔豬,或在本豬場選擇健康良好的仔豬。對于新購進的豬仔和種豬需要持續觀察3~4周,再放入到既有豬群中。在新豬只進入豬舍后的第1周的日常飼料中需加適量抗生藥物,以免因環境應激出現病癥。在停用藥3d之后,需要按病疫防控程序開展疫苗接種,自市場采購的仔豬不管之前的防疫效果如何,均應重新免疫。二是制定并落實消毒制度。農村中小規模豬場通常對日常消毒工作不夠重視,甚至缺乏消毒意識。為避免養殖人員、外來人員等進出攜帶的病原菌及污染物帶進豬場,應在豬場入口設消毒池等設施,外來人員需經消毒后才可進去。堅持定期或不定期對豬場消毒。三是加強科學的免疫接種。免疫防控就是對動物進行人工接種某種疫病的疫苗,讓動物對某種病癥產生相應的抵抗力。疫苗的注射需要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并應用有效疫苗,要根據豬場實際情況制定免疫規程。豬場主可和所在地畜牧畜牧站、動物防疫中心等機構的專家進行合作,依照所在地的季節氣候表現、豬場周邊環境、飼養管理水平等情況制定出適合本豬場的免疫程序。對于種公豬,在每年的春、秋兩季應用豬瘟、口蹄疫、蘭耳接種各1次;對于種母豬,在產前30d,產后巧天接種1次,對于育肥豬,20d 和60d的齡分別接種豬瘟、口蹄疫、蘭耳各1次,或者進行超前免疫;對于后備種豬,在產前的1個月接種1次,確定留種后再接種次。對于種豬,則在春、秋季分別用兩季分別接種豬丹毒、豬肺疫菌苗。
2.2 強化飼養管理
一是選用優質飼料。不管無論生豬市場行情怎么變化,均要確保豬只的營養需求,不得輕易調整或改變既有飼料營養配方。在飼料中適當添加膚制品等,可有效提升豬只的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抗病力。此外,在豬飼料內添加中添加適量0.2%生物活性膚,可有效避免仔豬斷奶后的應激,增強機體免疫力。此外,要確保有足夠的干凈飲水。二是做好通風及溫度控制。豬場內各個豬舍必須通風良好,確保空氣新鮮,以降低室內的氨氣、硫化氫氣體等的濃度,進而預防和減少呼吸道病癥的發生。此外,需加強室內溫度管理,夏季做好降溫,冬季做好保溫,最大現代控制晝夜溫差。特別是種豬分娩、保育等場地需要進行良好的保溫、通風等工作。三科學合理分群。豬群要控制得當,每一個豬圈中的豬只量控制在巧頭。以減少豬群轉欄次數,有效預防應激,讓生豬的養殖場地更為干燥、衛生、潔凈。
2.3 科學合理用藥
用藥預防是生豬養殖疫病防疫的重要應急措施。比如:在秋季天氣逐步變冷,可在豬飼料內適當添加抗呼吸系統病癥的藥物;在冬季寒冷、潮濕環境下,需加適量抗腹瀉藥物;在母豬產仔前后應用抗炎藥物,同時對新生和新買仔豬、斷奶及轉群分欄豬只進行用藥防病,可得到良好效果。在用藥防疫中,還需特別注意配伍禁忌規定。不管是用藥飲水或拌飼料,濃度需一致,飲水用藥之前需要禁飲2~4h,藥量足夠,但不得隨意加量,確保用藥周期。通常預防用藥5~7d,用藥過程中,需密切注意生豬狀態,如有異常需及時進行處理。
2.4 早發現早診斷
豬只在發病早期通常是無明顯癥狀的,需密切、細致觀察才可發現。要合理分配飼養員工作時間,種豬、仔豬的飼養人員需有20%的時間進行投料、清掃等工作,其余時間對豬群進行觀察,以便能及時發現豬只的異常。對豬病診斷主要開展病學調查、癥狀分析、病理解剖學、實驗室病原學等。養殖人員可依照本地區或周邊疫病流行情況排除某些病癥,減小范圍,如確診需當即應用有效藥物治療。
疫病防控直接關系到農村中小豬場的養殖效益,應在了解豬疫病流行趨勢基礎上,加強預防工作,做好飼養管理,且在用藥預防上要科學合理,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療,早治療、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l] 李學華,陳昌勇.淺談小規模豬場的疫病防控措施[J].畜禽業,2012,(7):34-35.
[2] 張安啟,唐正和,何在啟,等.淺談小規模豬場疫病防控與凈化的綜合措施[J].山東畜牧獸醫,2011,(12):47-48.
于英豪(1986—),男,山東省海陽市人,助理獸醫師,畜牧獸醫,主要從事動物診療和動物檢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