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麗紅
(常熟市碧溪動物防疫站,江蘇常熟 215513)
動物疾病在畜禽養殖中的病因和防控措施探討
季麗紅
(常熟市碧溪動物防疫站,江蘇常熟 215513)
在畜禽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的出現將會嚴重威脅動物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導致死亡。本文主要是針對動物疾病在畜禽養殖中的病因和防控措施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動物疾病;畜禽養殖;病因;預控措施
當今時期,我國社會中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畜禽養殖業同樣也得到了迅猛發展。隨著我國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壯大,養殖的動物種類也更加豐富,對于推動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需要對動物疾病的發生概率提高重視程度,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以此防止疫情擴散。
1.1 畜禽養殖中的動物的傳染病現象
在畜禽養殖階段,通常都會具有養殖密集的特點,從而導致在養殖過程中經常發生非常嚴重的傳染病。此種傳染病具有非常強大的傳染性,動物之間通過接觸就能發生感染,并且還會根據空氣、水源等介質發生傳染,嚴重影響畜禽養殖情況。有很多因素導致畜禽養殖發生傳染病,比如說病毒、細菌以及真菌等等。上述因素均可能導致動物發生傳染病。一般來講,如果畜禽動物發生傳染病,都會伴隨著一些不良反應,嚴重威脅到動物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在動物發病的第三個階段,此種發病反應更加顯著,所以,必須對疾病做好隔離或者疏散處理,以此降低其傳染效果。
1.2 畜禽動物的寄生蟲病
在畜禽養殖過程中,寄生蟲病屬于一種常見的畜禽養殖動物疾病。一般來講,寄生蟲病主要包括內寄生蟲病和外寄生蟲病兩種分類。內寄生蟲主要是指原蟲和蠕蟲,而外寄生蟲則是指寄生蟲屬于節肢動物。如果畜禽動物所飲用的水中含有幼蟲、或者所食用的飼料中具有蟲卵,均會導致畜禽動物感染寄生蟲病。通常情況下,寄生蟲都會找尋固定的宿主,然后會在宿主身上進行生長、發育、繁殖。
1.3 畜禽養殖中動物的普通疾病
普通疾病也是普遍存在于畜禽養殖動物中的一種疾病。對于動物的普通疾病來講,一般來說可以細分成三種,分別是畜禽動物的內科疾病、外科疾病、以及產科疾病。在個體養殖戶中,更容易發生畜禽養殖動物的普通疾病,個體養殖戶能夠根據動物的病理情況做好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開展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此保護動物的生命安全。在畜禽動物的內科疾病中,包括很多種類的表現方式,但是外科疾病則主要是外傷,相對來講更加容易處理;動物的產科疾病,也就是動物懷孕到生產之間所發生的一些疾病,產科疾病較為復雜多變。
畜禽養殖動物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病菌、或者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動物出現疾病,動物機理在受到破壞之后以疾病的方式進行表示。如果動物出現疾病,將會嚴重影響自身的身體狀況。一旦動物疾病具有感染性,將會使其他動物被感染上,形成大規模范圍內的疾病,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畜禽養殖屬于非常復雜、系統性的工作,而導致動物發生疾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點:
2.1 動物生長環境
動物的生長環境或活動環境,均會對動物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在畜禽養殖過程中,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出現不好狀況,將會影響到動物的生長情況,致使動物機體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動物新陳代謝與外界環境的能量守恒的交換條件無法滿足,動物機體無法開展正常的新陳代謝,體內系統出現失衡狀態,從而根據動物的生理表現出一定病理狀態。在動物疾病中,很大一部分疾病均是由環境因素導致,所以畜禽養殖戶必須對環境因素提高重視。
2.2 人為因素
畜禽養殖過程中,動物出現疾病的另一個因素是人為因素。首先,在對動物開展預防或者治療的階段,由于養殖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充分,或者是對藥物知識理解出現錯誤的情況,從而使用藥物不恰當,無法科學配置藥物,盲目使用藥物,導致藥物藥性發生變化,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藥性具有毒性,一旦動物食用之后,動物就可能出現中毒反應,嚴重威脅了動物的身體健康。其次,畜禽養殖場在建設階段缺乏正確指導,不夠規范科學。現階段,我國很多畜禽養殖場在選擇場地時,均出現無法合理選擇建設場地的現象,具體的設施配套也不夠齊全。在選址階段,養殖戶沒有親自到實地進行考察,對養殖環境沒有做到充分了解,由于一些設備的缺失,致使養殖環境非常惡劣骯臟,缺乏管理,從而導致動物常會出現呼吸道疾病。最后,養殖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在我國一些畜禽養殖場,并且有設立專門的管理人員和消毒人員,通常都會好幾種活都由一個人來干,如果有的畜禽動物發生病死狀況,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嚴重污染養殖環境,進而致使動物發生疾病。
3.1 增加畜禽動物疾病防控技術推廣體系的投入
為了確保畜禽養殖場動物能夠健康成長,有必要加強畜禽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各級政府需要大力支持和推廣畜禽動物疾病防控技術。全面貫徹有投入就有收入的方針,加強動物疾病防控技術的經濟投入,大力發展和構建畜禽的生產以及獸醫技術推廣體系,以此實現畜禽動物疾病的有效預防和控制。
3.2 動物的管理和飼養工作必須要加強
在畜禽養殖場的日常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循和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對于養殖場的消毒工作、以及其他一些處理工作,有必要制定嚴格的管理措施。在選擇和使用消毒劑時,必須合理使用,正確操作,一旦出現不規范的使用,將會在動物體內留下有毒害性質的藥物,將會嚴重威脅動物的身體健康。養殖場有必要做好消毒工作,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消毒,保證養殖場空氣干燥流通,以此為動物創建良好的生活生長環境。動物飼養必須按照科學合理的原則開展,保證動物每日獲取均衡的營養,以此提高動物的抵抗能力。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定期做好清理和消毒工作,以此在根本上消滅細菌;同時正確處理動物的糞便等廢棄物,確保動物生長環境足夠衛生健康,降低動物發生疾病的概率。此外,養殖戶有必要在養殖場中構建養殖體系,自繁自養,全面提升防疫工作效果,對于降低動物出現動物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從而確保自身得以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
3.3 嚴格落實檢疫制度
國家為了更好的服務養殖戶,更好的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陸續推出了農業養殖保險、養殖無害化處理補貼、養殖溯源系統、電子開證等新管理方案與技術,認真學習和掌握這些管理方案與技術,開展好日常檢疫工作,做到登門檢疫,憑耳標、免疫記錄規范電子出證。與示范養殖戶一起學習科學養豬知識,根據每個示范養殖戶的實際情況做好指導工作,解決疑難雜癥,做到了及時咨詢、及時答復。對經營肉制品的超市、專柜等定期進行督查,以確保肉品安全;做好規模場生豬無害化處理、賠付工作;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宣傳力度,做好能繁母豬、生豬、奶牛芯片植入、理賠、材料報送和賠付。此外,嚴防“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的生產、經營、使用;抓好畜禽及其產品的檢疫檢驗,確保產地檢疫率、屠宰檢疫率均達100%,尤其是生豬“瘦肉精”殘留抽檢,確保全年各類養殖場抽檢覆蓋面100%,從源頭上保障了畜產品質量安全。
3.4 養殖場的空氣必須保證要暢通
非常多的動物疾病的出現原因,均是由于養殖場的環境惡劣而出現,動物疾病的病原體可以利用空氣進行傳播,因此,有必要對養殖場的空氣做好正確處理,保持通風干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如果某種動物疾病可以通過空氣進行傳播,那么此種疾病具有更加廣闊的傳播范圍,發病率也會很高。因此,養殖戶必須對此種現象提高警惕,保持養殖場的空氣通暢,以此從根本上杜絕動物疾病的發生。
3.5 疫情發生后的措施
如果畜禽養殖動物已經發生了疾病疫情,養殖戶必須及時開展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此解決動物疾病。如果以長遠利益的角度分析,有必要對養殖場的防疫工作加強重視,開展相關建設,并且需要定期對養護環境做好消毒工作,將發生疾病的動物及時做好隔離工作,科學處理,防止疾病疫情發生進一步擴大。而其他沒有感染疾病的動物,養殖戶需要對此類動物注射藥物,以此提高動物的機體抵抗能力。在治理動物過程中,養殖戶需要認真、詳細、準確的做好記錄工作和監控工作,有利于為以后的疾病治理提供依據作用。對于動物的用藥方面,必須保證藥物的規范性,合理用藥,以此盡快治理好動物疾病,將養殖場的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小,以此保護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在畜禽動物養殖過程中,加強對動物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對于畜禽養殖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畜禽防疫工作在操作階段涉及到很多方面內容,要求養殖人員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知識,積極探尋和引進先進的動物疾病預防和應對措施,同時完善養殖場的建設,以此降低動物疾病的發生概率。
[1] 張秉臣.動物疾病在畜禽養殖中的病因和防控措施探討[J].畜禽獸醫科技信息,2014,(12):7-8.
[2] 沙維,楊智勇,周來寶.畜禽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4,(10):239.
[3] 余清.畜禽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對策研究[J].當代畜禽,2014,(10Z):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