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海蓬
(遼寧省鳳城市賽馬鎮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鳳城 118113)
仔豬“四段”高效營養管理措施
池海蓬
(遼寧省鳳城市賽馬鎮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鳳城 118113)
仔豬營養和飼養階段的安排與仔豬的斷奶日齡、斷奶體重、欄舍設置、轉群安排等因素密切相關,大體分為以下模式。
仔豬;飼養;相關
應該說國內最早推廣使用的飼料(正大311/551)其實就是一階段的飼養模式,那時候的生豬大多是內三元杜長本/杜大本,約45日齡斷奶,到70日齡以后再轉換成小豬料。在當時的生產水平下,60日齡豬體重為15kg,最好的能達到19 ~20kg,母豬平均年產2胎,全群料肉比在4:1以上。
現在的通用型乳豬料或一些低端乳豬料比較適用于一階段模式,用于斷奶比較遲、品種一般的生豬,該模式優點是飼喂簡單方便、成本較低,它的缺點就是仔豬生產潛力沒能充分發揮出來。
隨著母豬品種良種化、雜交化,國外豬種及雜交豬成了規?;B殖的主要品種,仔豬提前斷奶成了必然的要求。
原有的一階段飼料不能滿足仔豬生長需要,特別是當仔豬斷奶日齡提前后,從母奶過渡到飼料這一階段十分重要。在原有的一階段乳豬料基礎上,企業針對營養濃度、適口性和可消化性等方面推出了專門化的教槽料產品,以滿足仔豬教槽和斷奶的需要,通常使用階段是教槽至45日齡;后期為保障豬群健康和快速生長推出了保育階段專用料產品——保育料,它的使用階段為45日齡~70日齡。
該模式是為解決斷奶仔豬生長停滯、保育豬成活率低、僵豬比例高的問題。
仔豬具有快速生長的潛力,但因為種種因素導致仔豬75%以上的生長潛力沒有發揮出來。為實現仔豬斷奶日齡進一步提前,以及更好的杜絕仔豬斷奶后的負增長和生長停滯狀況,同時解決藍耳病、圓環病毒等免疫抑制性難題,利于保育豬的飼養,企業對原有的二階段飼養模式進行改良,推出了新的三階段用料模式:教槽料+保育前期料+保育后期料。
對教槽料進行進一步升級,滿足了仔豬更早日齡斷奶的營養需求,使教槽料的營養濃度更高、消化性更好、適口性和抗拉稀效果更佳,實現了實際飼養工作中的教槽方便性和輕松斷奶的目標,仔豬在斷奶10d內日增重可達300克以上。教槽料在21日齡~25日齡斷奶至35日齡階段使用,用量約4kg,仔豬35日齡體重可達9.5~10.5kg。
在保育料方面,對保育期飼料進行優化,專門推出保育前期料,使用日齡也提前到35日齡~42日齡,保育前期是生豬生長過程中一個比較微妙的階段。
首先要在營養上實現轉變,要從高營養、高消化率、高適口性的教槽料過渡到以玉米、豆粕等常規原料加工的保育料產品,避免二次營養應激發生。
其次,保育前期也是疫病高發階段,由于仔豬在斷奶前后正處于免疫空窗期,機體抵抗力低下,導致病原微生物在體內大量定植,到了保育前期時,仔豬往往開始表現出相應臨床癥狀。
第三,在保育前期,使用多種疫苗造成的應激對仔豬健康和生長都是一個巨大挑戰。飼喂專門化的保育前期料,除能提供高營養、高消化率的飼料外,還能促進機體免疫力的提升,減少仔豬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發生,降低各種免疫應激,有效改善保育前期豬群健康狀況,利于豬群生長。保育前期料的使用階段為35日齡~42日齡一直到49日齡~56日齡。
該模式也是目前很多豬場在實際使用中的最經典模式。
代母奶+教槽料+保育前期料+保育后期料。
四階段模式主要適用于某些超早期斷奶豬場,特別是為了達到凈化特定疫病而進行超早期隔離斷奶的豬場,當然也可用于無乳仔豬或非正常哺乳仔豬的救治。該模式與三階段飼養模式的主要區別在于增加了類似于代母奶的第一階段料。
[1] 陳兆剛.仔豬“四段”高效營養管理措施[J].獸醫導刊,2016,(6):84-85.
[2] 閆淑霞.仔豬“四段”高效飼養管理措施[J].農村科學實驗,2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