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萍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金碧鎮畜牧獸醫站,云南大姚 675400)
本地雞散養技術淺議
陳亞萍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金碧鎮畜牧獸醫站,云南大姚 675400)
家庭養雞,是我鎮廣大人民群眾一項傳統的、具有投資少、規模小、見效快的飼養業,普及和應用科學飼養技術,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才能保障和促進養雞業的健康發展。
本地雞;養殖;技術;淺議
金碧鎮是大姚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鎮有27個村(居)委會,387個村民小組,22648戶農戶,98047人,2015年底全鎮家禽存欄240755羽,出欄451527羽,占全縣家禽存欄的32.1%,出欄的46.2%。家庭養雞,是我鎮廣大人民群眾一項傳統的、具有投資少、規模小、見效快的養殖行業,多以自繁、自養為主。雖然規模小,但飼養農戶多,家庭散養仍然是我鎮家禽養殖的主要生產形式,提高其飼養管理水平,對家禽養殖的健康、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1.1 肛門鑒別法
首先看肛門的張縮情況,一般雄雛的肛門括約肌比雌雛發達,張縮能力強。因此,在出雛的當天,可將雛雞托在手中,看其肛門的張縮情況,如果閃動而有力,為雄雛;閃動一陣、停一陣、再閃動一陣,張縮次數較少且慢,為雌雛。
1.2 羽毛鑒別法
主要根據翅、尾羽生長的快慢來鑒別。雛毛換生新羽毛,一般雌的比雄的早,在孵出的第四天左右,如果雛雞的胸部和肩尖處已有新毛長出的是雌雛;若在出殼后七天以后才見其胸部和肩尖處有新毛的,則是雄雛。
1.3 動作鑒別法
總的來說,動物雄性要比雌性活潑,活動力強,悍勇好斗;雌性的比較溫馴懦弱。動作銳敏為雄,動作遲緩為雌;舉步大為雄,步調小為雌;鳴聲粗濁多為雄,鳴聲細悅多為雌。
1.4 外形鑒別法
雄雛一般頭較大,個體粗重,眼圓形,眼睛突出,嘴長而尖,呈鉤狀;雌雛頭較小,體較輕,眼橢圓形,嘴短而圓,細小平直。
小雞從出殼到60日齡左右叫雛雞,這段時間的培育亦稱育雛。人工育雛,就是根據雛雞的生長發育規律,應用科學方法進行喂養。
2.1 調節適宜溫、濕度,提高雛雞成活率
初出殼的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一般要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濕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雛雞適宜的溫度為:初出殼的幼雛保持在30~32℃,以后,每5d降溫1~2℃,一個月齡后,如外界氣溫在20℃以上時,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
2.2 及時供水開食、搞好日糧搭配
雛雞的飼料應根據其營養需要和日齡科學配制,要求較高的能量和較高的蛋白質。一般日糧中,谷實類為50~60%;糠麩類為5~10%;油餅類為20~25%;動物性飼料為7~20%;骨粉、貝殼粉4~5%;食鹽0.3~0.5%。青飼料另外加喂,尤其沒有維生素添加劑時,不能斷喂青料,喂量約為精飼料的30~50%。
2.3 調控適宜光照,促進雛雞發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溫、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進鈣磷代謝、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并能殺菌。因此,應采取遮光的辦法使雛雞得到適當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換羽,同時還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惡癖。
中雞也稱童雞、育成雞、青年雞、后備雞。其特點是:生長發育最為旺盛,骨骼、羽毛和肌肉等生長最多的時期。
3.1 飼養方式
飼養方式可多種多樣,較為常見的有:
3.1.1 平養:即在雞舍地面鋪有墊料,讓雞散放在墊料上飼養。平養在室外可設置一定運動場。此方法適用于中、小型養雞數量較多而勞力較充裕的養雞戶。
3.1.2 籠養:即把雞關在籠子內飼養。是現代化和工廠化養雞的一種主要飼養方式,也是家庭,尤其是城鎮職工、居民養雞的一種主要方式。
3.1.3 放養:即白天讓雞在戶外自由活動和覓食,傍晚讓雞自行進籠,它是廣大鄉村比較常用的飼養方式。
3.2 飼養管理
3.2.1 日糧的需求及合理搭配。隨著中雞消化機能的增強,采食量愈來愈大,日糧可在小雞料的基礎上逐漸減少蛋白質飼料的比例,適當加糠麩類粗料和青綠飼料。這一階段雞的營養需要一般為:粗蛋白質12~15%,粗纖維5%,鈣1%,磷0.6%,食鹽0.3~0.5%。作為種用的雞,飼料代謝能不宜過高,以免過于肥胖,不利生殖系統發育。
3.2.2 適宜的飼養密度和及早上棲架。為了促進雞骨骼、肌肉和內臟器官的發育,增強體質,應降低飼養密度,一般每1m2雞舍以5~10只雞為宜。平養方式應擴大運動場地,并在場內設置砂池,以便雞進行砂浴和增加活動量。有條件的地方,盡可能進行放牧飼養。
3.2.3 分群飼養和及時去勢劣種公雞。為了保證雞群均衡生長,應及時進行大小、強弱分群飼養,尤其公母雞更要注意分群。因為公雞較強,吃料時常排擠母雞,而且公雞比母雞性成熟早,追逐母雞,影響母雞的正常發育。所以,一般能明顯地分出公母時就應分群飼養。對于2月齡的小公雞,除根據需要留作種雞外,其余不符合種用的,可短期限育肥作肉雞出售或去勢上籠飼養。
4.1 產蛋雞的日糧配合
飼料是保證母雞產蛋的物質基礎,而科學搭配飼料是保證母雞多產蛋的先決條件,根據產蛋雞對營養的需要,在日糧中應保持16~18%的粗蛋白質,代謝能2600~2900大卡/kg。而能量飼料或稱淀粉料不宜過多,以免母雞身體積聚脂肪過多影響產蛋。同時搭配給1~1.5%的鈣素。另外,要常喂青料以滿足雞對維生素的需要。此外,要保證新鮮清潔的飲水。據了解,母雞在24h內得不到飲水,會使產蛋下降30%左右,至少10d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4.2 適宜光照與溫度
自然光照(太陽光)和人工光照(燈光照)對雞的生殖腺有刺激作用。雞是恒溫動物,成雞體溫調節機能健全,對環境有一定的適應性。但溫度超過其適應范圍,也會影響產蛋率,試驗表明,當環境溫度升高1℃,飼料的消耗就下降1.6%。雞沒有汗腺,當氣溫超過30℃時,就用增加呼吸次數來散熱,致使采食量減少20~25%,產蛋量下降20~30%。此外,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有所降低。
4.3 保持雞舍空氣清新與安靜
雞舍空氣清新與否,對雞的健康和產蛋力影響很大。因為雞體溫高(41~42℃)、呼吸快、新陳代謝旺盛,因此,雞舍要注意通風換氣,以排除有害氣體,避免缺氧,降低濕度,以減少疾病感染。此外,雞性怯弱,易受驚擾而產蛋減少,如因某些原因捕捉,引起雞只炸群,驚慌飛逃,往往在一、二天內產蛋量下降30~50%。同時還會出現下軟蛋和薄殼蛋。所以,應保持雞舍及周圍安靜。
4.4 及時催醒抱窩母雞
母雞產生巢戀抱窩是母性的表現,也是雞繁殖后代的本能,母雞抱窩后,由于食欲減退,消耗體質,而產蛋停止。如不加以處理,少則停產20d,多則30~40d以上。人工催醒抱窩母雞的方法很多,比較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1)把剛抱窩的母雞關在籠里,吊在光亮的地方,使其不能長期伏臥,這樣能很快醒抱。
(2)采用“一穿、二刺、三灌醋”方法。先用一根羽毛橫穿抱窩母雞的鼻孔,暫不取出;再用針分別刺入抱窩母雞的兩腳跟中部約1cm深,每天一次,然后再給抱窩母雞灌服2匙酸醋,每日一次,一般一次即可醒抱,如一次未醒抱,可連續用2~3次即可。
4.5 要使母雞多產蛋,除做好飼養管理外,在技術上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要選擇飼養高產品種的母雞;注意選留高產的個體母雞;做好雞群更新。通常母雞產蛋第一年最高,第二年比第一年減少20%左右。產蛋三年后的母雞,除個別優良且產蛋量較高的母雞外,一般都應予淘汰。
不作留種用的中雞或肉用仔雞的飼養后期,采用上籠育肥,可以在短其內獲得明顯的增重。育肥方法主要是創造一個安靜、光線較暗的環境,并通過限制雞的活動和增加淀粉和脂肪較多的飼料,以促進肌肉的豐滿和脂肪積累,從而達到育肥的效果。具體做法:
5.1 驅蟲
雞體內有寄生蟲,會影響育肥。因此,育肥前,應進行一次驅除雞體內的寄生蟲。
5.2 上籠飼養
經過驅蟲后的雞,一般要籠養育肥,以便限制雞的活動。同時,雞舍內要保持黑暗與安靜的環境,使雞飽食后安睡。
5.3 供料
育肥雞主要靠體內積累更多的脂肪。因此,育肥雞日糧應以玉米、稻谷、小麥、木薯、紅薯等淀粉性飼料為主,適當減少魚粉等動物性飼料,以免造成浪費,且影響肉質風味。有條件的可利用一些榨油的下腳料或雞用飼料添加劑,育肥效果更佳。
[1] 李謙.農村散養本地雞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2,(10):173.
[2] 王紹武.土雞散養技術淺析[J].獸醫導刊,2015,(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