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敏/山東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屠宰企業價格風險管理
鄭思敏/山東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經濟學上講,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價格的水平與市場供求量的變化密切相關,而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價格的高低往往是在市場供求一定的情況下由供應商、生產商、采購商,即消費者圍繞商品的價值互相博弈的結果。
屠宰企業,價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決定采購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生豬成本,運輸的成本,人力成本,市場的供求關系等。
1.以降低成本為目的的采購價格。采購價格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生豬成本,其次才是市場需求,而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影響最小。
2.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銷售價格。決定銷售價格的因素主要是生豬的收購成本,制造費用和市場供求關系等,其中生豬的收購成本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其次是市場關系。制造費用在這中間影響不大。
通過對采購價格和銷售價格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同一個生豬屠宰企業中,生豬價格的高低決定了屠宰企業生產成本的高低,而銷售價格的高低決定了盈利水平的高低。不管是采購環節還是銷售環節,生豬的價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屠宰企業作為生豬產業鏈各個環節中最核心的一個環節,在面對上游的養殖環節時,需要承受上游養殖成本的轉移。在面對下游銷售環節時,又需要承受下游部分銷售成本的轉移。為了獲取利潤,屠宰企業往往可以利用其在生豬收購方面壟斷的優勢,來壓低生豬的收購價格,將其面對終端豬肉市場時所受的損失轉移到上游的養殖環節中去。這樣看來,好像是屠宰企業位于生豬產業鏈的一個強勢地位,但事實上往往是屠宰企業并沒有獲得多少盈利,甚至還有很多屠宰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兩方面。
1.生豬豬源不穩定,造成了屠宰企業效益不穩定。眾所周知,生豬的產業鏈不僅僅是一條生產鏈,還是一條生物鏈,從整豬的培育、母豬的妊娠、仔豬的培養等大約需要15個月的時間,如果市場出現生豬豬源短缺時,可能需要15個月的時間才能把生豬的出欄數量提升上來。而一旦生豬源過量,要等養殖場、養殖戶減少生豬數量,也需要很長的調整時間。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豬價總是出現明顯周期性變化的原因。
2.中國豬肉的生產成本過高。生產成本過高造成了屠宰企業向豬肉采購商價格妥協,丟失了很大一塊利潤。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大國,同時也是豬肉生產大國和豬肉進口大國。2016年中國全年的豬肉產量是5299萬噸,同比下降了3.4%,全年豬肉的進口量是162.03萬噸,同比增長了108.27%,雖說與中國自有5 299萬噸的產量相比,進口數量只占總量的3%,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從數據來看,2016年的進口量比2015年增長了108.4%,翻了整整一倍多,這是一個爆發式增長。
1.屠宰企業不能光低頭殺豬,還要抬頭看市場。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生豬價格預警體系,及時對市場作出預警,調整銷售計劃。
2.屠宰企業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措施穩定豬源。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做:第一,有條件的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產業鏈條,投入資金,改善養殖環境,提高養殖水平,比如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產子數,活子數,出欄數等等;第二,屠宰企業與生豬養殖場、養殖戶結盟,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成立生豬合作社,公司+農戶+農場,公司+養殖基地,甚至可以引入金融機構的服務等等,大家形成利益共同體,組建成航空母艦,來共同抵御市場風險。在這里,協會要發揮他們的引導和指導作用,尤其是在誠信體系建設上;第三,充分利用當前剛剛起步的生豬期貨交易平臺來穩定豬源。這一交易平臺的出現,未來將對于中國穩定豬源方面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3.屠宰企業要大力發展品牌豬肉,提升豬肉附加值。當前,屠宰企業面臨的現實情況有兩個,第一是豬肉品牌與養殖環節的關聯度降低,沒有密切的關聯度,就形成了品牌不穩定性;第二,屠宰企業的品牌往往就是這個企業的商標,既是企業的肉品牌,又是肉制品品牌,品質更多體現在生產加工工藝上,并沒有從本質上體現豬肉的內在品質,所以我們也呼吁做生豬育種的科學家們在育種時不僅要照顧到經濟效益指標,還要兼顧到豬肉的營養,將品質納入到育種的評價指標體系。
4.用好政府的扶持政策。中國有句俗話,豬良安天下。為此,中國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屠宰企業一定要仔細研究各項政策,協會應該積極為企業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幫助企業將各種扶持政策爭取到位、落實到位。
屠宰企業若能做到以上四點,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屠宰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的損失,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當前的生豬產業鏈中,除了供求關系以外,食品安全和疫病風險是大家公認的影響價格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未來可能還會出更多新的影響價格的因素。
1.動物福利問題。隨著社會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將動物福利作為法規頒布事實,肯定會對肉的品質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也必須認識到會對中國的生豬養殖、運輸、檢驗檢疫和屠宰成本造成一個很大的提升。這是作為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都比較清醒的認識到的。
2.環保的壓力。最近中國正在實施史上最嚴的環保政策,從廢棄物的處理,病死豬的處理,污水處理、新型能源使用等等,這些新的設備設施和環保要求,都給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增加了很大的成本。最近在山東省就在進行著一系列的小養殖戶、散養殖戶的關停措施,原有的大養殖戶的集中化,屠宰企業的環保設施升級,這樣投入成本和周期都是比較長的。
3.快速增長的人力成本。相對而言,屠宰行業屬于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尤其是在分割環節,現在在發達地區,員工招聘非常困難,所以很多企業不斷向西北、東北地區轉移,但是這個轉移有一個過程,要跟市場有一個對接關系,如果把生產端轉移之后,跟市場端的距離同樣會造成成本的上升,所以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講,人力成本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成本。
4.碳排放的壓力。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指出,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到全球的14.5%,而它排放的溫室氣體中有45%是生產飼料時排放的,另外39%是由動物排放出的氣體。也有科學家指出,畜牧業及其副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51%以上,中國政府向全世界承諾積極努力降低碳排放量。而碳排放權的交易試點早在2011年啟動,雖然目前還沒有直接影響到畜牧養殖和屠宰企業,但碳排放對我們行業的影響已經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