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比伍果/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農牧局
豬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曲比伍果/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農牧局
豬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不僅發生于豬,牛、羊等動物也可發病,還能感染人。豬發生該病后,以口腔黏膜、蹄部、鼻鏡、乳腺等部位出現水皰和爛斑為主要臨床特征。該病傳播速度較快,流行面廣,成年豬發病后多為良性經過,仔豬發病后死亡率較高。一旦發生口蹄疫,常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在豬生產中,建立嚴格執行豬口蹄疫的防控制度、提高防控意識可以有效地降低該病的發生機率。本文作者從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診斷和綜合防控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行業內相關人員針對豬口蹄疫的防控提供一定參考。
口蹄疫病毒屬于微RNA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屬,是RNA病毒中最小的一個。目前,世界上該病毒共有有A、O、C、亞洲1型(Asia1)和南非(SAT)1、2、3型等7個血清型與100多種血清亞型。各血清型之間沒有交叉免疫現象,發病后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同種血清型的各個亞型之間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導致生產的疫苗不能提供完全免疫保護的主要原因之一。口蹄疫病毒在流行過程中、經過免疫的動物都易出現變異,而且頻率很高,由于口蹄疫病毒的這種變異與突變速度加快,該病毒流行的毒株越來越復雜,這給口蹄疫的疫苗免疫帶來了較大難度。
患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通過分泌物、排泄物、臟器、血液及豬產品等污染環境,易感動物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損傷的皮膚、黏膜等引起感染。空氣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傳播媒介,風速的高低直接影響豬口蹄疫病的傳播速度。易感豬中,仔豬和未經免疫接種的豬接觸病毒后易感染,而且臨床癥狀也較為明顯。
豬口蹄疫一般一年的四季均可發病,但冬、春季節較為嚴重,溫度多變的季節多見,在不同的地區,流行季節不一樣。目前,我國的口蹄疫疫情較為穩定,但在該病的防控中也不能忽視,據報道,世界上口蹄疫疫情分布最嚴重的地區在亞洲和非洲,我國當前存在的口蹄疫病毒毒株主要是古典中國型的豬毒譜系(Cathay拓撲型)、東南亞拓撲型(SEA拓撲型)、緬甸98型(MYA-98譜系)、中東-南亞拓撲型(ME-SA拓撲型泛亞譜系),還有亞洲1型口蹄疫(Asia1)。該病還可以在牛、羊、豬等動物之間傳播。
該病的潛伏期為1~2 d,發病豬只以蹄部水皰為主要臨床特征,發病初期體溫可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采食量減少,甚至食欲廢絕。口腔黏膜先形成小水皰或爛斑,經過1 d左右的時間出現具有熱、痛等典型的臨床癥狀,水皰破裂后常形成爛斑。有的病例,母豬的乳腺處皮膚出現水皰。成年豬病例很少死亡,仔豬發病后很容易死亡,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是急性胃腸炎和心肌炎,其死亡率可高達100%。病死豬剖檢后的病理變化主要是出現水皰和爛斑,出現的部位有口腔黏膜、咽喉部和氣管部黏膜。心包出現彌漫性點狀出血,心肌切面出現灰白色或淡黃色的斑點或條紋,心肌似煮肉樣,俗稱“虎斑心”。
根據本病的流行特點、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即可做出初步診斷,在豬生產中,需要借助實驗室診斷進行確診,常用的方法有病毒分離與鑒定、血清學診斷和分子生物學診斷等。
1.預防措施。除了加強飼養管理外,需要不從疫區引進豬只及其產品,對引進的豬只進行嚴格的口蹄疫檢疫,在口蹄疫常發季節注意減少豬群的應激,提高豬只的抗病力。另外,對豬群進行免疫接種也是較有效的措施,還可以使用康復血清或高免血清。
2.控制措施。當發生口蹄疫后,在特殊情況下進行隔離治療,防止繼發感染,促進病豬早日痊愈。對發病豬群進行監測,避免疫情擴散。按制定的控制計劃,對疫區進行封鎖、撲殺、消毒,直至解除封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