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明,許爾濤
(1.四川省儀隴縣農廣校,四川 儀隴 637676; 2.四川省儀隴縣五福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儀隴 637676)
現代農業常見經營模式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余慶明1,許爾濤2
(1.四川省儀隴縣農廣校,四川 儀隴 637676; 2.四川省儀隴縣五福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儀隴 637676)
本文闡述了現代農業5種常見經營模式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義、內容、方法。通過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為現代農業提供人才支撐和保障。
現代農業;經營模式;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現代農業是指廣泛應用現代科技、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其常見經營模式包括:
1.1 自主經營型
有農業大戶、家庭農場和生產型合作社,土地使用權由農民承包和流轉獲得,農業設施自建,自主經營,自產自銷,自負盈虧。農民投資成本高,市場、技術風險大,存在人才、資金、管理三大瓶頸,特別缺乏“能人”帶動。
1.2 雇傭經營型
農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土地使用權,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和農業設施;自主經營,自建銷售渠道,產品統一品牌、包裝;企業投資巨大,土地、技術、資金、管理、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本壓力大,雇傭農民生產率低,中層管理人才和中堅技術人才缺乏。
1.3 租賃經營型
政府或農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土地使用權,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和農業設施;投資主體不進行生產和經營,只是將建成的農業設施(如大棚、養殖場等)出租給農民生產和經營,通過收取租金回收成本和產生效益;農民承租農業設施,繳納租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農民掌握部分生產經營主動權,承擔一定風險;投資主體投資成本巨大,風險由農民部分承擔,投資回收期較長;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建設,對推進區域農業產業化、規?;⒃O施化具有較大作用。
1.4 承包經營型
農業企業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提供技術指導,將勞動力外包給農民(如需設施由農民自建)并回收產品。農民保留土地使用權,只提供勞動,無需承擔風險,農民不掌握生產經營主動權;農業企業一般有較好的品牌和市場占有率,銷售渠道暢通;企業承擔市場、技術風險,面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民違約轉賣產品等問題。
1.5 訂單生產型
由農業企業下生產訂單,交付一些訂金,農民承接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如需設施由農民自建),產品由企業收購。農民保留土地使用權,農民不掌握生產經營的主動權,承擔企業違約的風險;農業企業自主加工、經營、銷售農產品或接受訂單,企業的投入主要是定金,承擔市場風險或轉移風險,面監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民違約、買方違約等問題。
要想上述5種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獲得成功,必須全面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2.1 新型職業農業的分類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現代農業從業者。主要包括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和社會服務型三大類型。
2.1.1 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 主要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如種植業方面,在丘陵山區,要求糧油作物生產經營規模達到2hm2以上;或經濟作物生產規模達到2hm2以上;或代耕代種或單季全種托管作業面積達到6.67hm2以上。
2.1.2 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 主要包括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工人、農業雇員等。在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較為穩定地從事農業勞動,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農業管理人員和生產經營骨干。
2.1.3 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 主要包括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農村經紀人等。在社會化服務組織中或個體直接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人員。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意義重大,現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是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等關鍵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解決農業后續乏人和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是深化農村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大舉措。
2.2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特點
2.2.1 培訓理念深入人心 培訓理念實現了由“培訓”到“培育”、由“辦班”到“育人”的轉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包括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環節,培訓后還要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全程保育式服務。
2.2.2 培訓內容充實全面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是以服務農民職業發展能力為導向設置培訓內容。課程體系包括生產技術、經營管理、通用知識3個模塊。農民既要學習種養殖知識,也要學習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業經營管理、市場經濟知識。既要傳授農業生產技術,更要培養經營管理技能。農民學員獲得教育培訓合格證書并通過認定后,每年還要完成不少于24學時的繼續教育。
2.2.3 培訓方式注重實效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培訓要求是“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的。培訓按農時季節和關鍵生產環節科學劃分培訓階段,分階段扎扎實實地開展培訓;重視實踐教學,推行送教下鄉、田間學校等做法,組織學員到現代農業示范園、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觀摩、考察、學習、體驗新技術和先進經營管理經驗;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以學員為中心和主體的參與式、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式,在參與中激發興趣、活躍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