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財經
共享單車火拼下半場,不靠數量還能靠什么?
波士財經
擠爆城市!
有資本撐腰的共享單車們,從去年底開啟了上半場的拼爭,現在數量過分膨脹的共享單車,正經受著數量之后該去向何方的考驗。
廈門當地媒體今天曝出一個消息:30萬輛共享單車擠爆廈門!這座城市雖然是中國房價高位的四小龍之一,一樣是共享單車爭逐的主要陣地。
共享單車出現在廈門,不過是去年12月的事,數月過去,行業繁榮但亂象也生發。據報道,廈門蓮坂BRT站,曾有數十部共享單車圍困人行道的局面。
無獨有偶。共享單車最早進入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一樣被共享單車數量猛增所困擾。
自2016年4月22日摩拜單車登陸上海以來,中國共享單車的市場大戰與資本大戰便隨即揭幕。在最初的發展中,上海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單車城市。目前ofo在上海已投放18萬輛共享單車,摩拜投放量超過10萬輛。加上其他品牌,投放總量超過45萬輛,注冊用戶超過450萬。
據說,這一數字離60萬輛的容量臨界點,僅一步之遙。
北京則是共享單車角逐的第二座城市。北京市西城區交通委近日約談了摩拜、ofo兩家共享單車企業,要求企業控制西城區共享單車數量,10條大街禁停共享單車。
而北京的石景山區將對共享單車進行總量調控,當某個企業共享單車投放數量超過3萬輛時,需要向政府相關部門報批,經同意后才能繼續投放。
深圳共享單車已經達到52萬輛,這些天更令大家關注的是,這座城市在國內各大城市中率先正式發布《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發展的若干意見》,對網約單車予以規范管理。其中提及,投放規模要與全市或者區域設施承載能力、市民出行需求及企業線上、線下管理水平等相適應。
變局正在降臨于共享單車。
當共享單車達到一座城市承受的飽和狀態時,怎么辦?無論是城市管理者與企業運營者,都要有前瞻性的預判和應對。
資本迅速涌入,上半場的共享單車之戰可謂“布局”,數量之爭是核心。那么,在數量達到城市容量的臨界點時,下半場的市場之爭以何為核心?相信業內也會心中有數。
波士財經認為,自行車回歸城市,不會像資本期待的那樣速戰速決,因為作為城市交通的熱門樣式,共享單車與城市管理、交通體系的磨合期并不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