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然
(三臺縣安居畜牧獸醫站,四川綿陽 621115)
豬瘟與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劉自然
(三臺縣安居畜牧獸醫站,四川綿陽 621115)
豬瘟為豬瘟病毒感染而誘發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在國內此病被列為一類傳染病,危害流行范圍極廣。近些年來,此病的流行形式正由頻發的大流行逐漸向多地的散發性經過。而且,臨床表現類型,更呈現亞臨床經過,多數易感其他混合感染癥。豬藍耳病為免疫抑制病,此病的發生這些年,與豬瘟的易感性大增,嚴重威脅生豬養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結合多年來一線的工作實踐,重點闡述豬瘟與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方法,在此基礎上,匯總了:加強豬群管理,改善用料配方;緊急接種疫苗,增強抗病體質;積極對癥施治,防繼發感染癥;封鎖隔離豬場,尸體無公害處理等一系列的綜合防病措施,以供同仁參考和借鑒。
豬瘟;豬藍耳病;防控
豬瘟為豬瘟病毒感染而誘發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危害流行范圍極廣,此病流行目前正向多地的散發性經過發展。而且,發病病例中,更呈現亞臨床經過的病例居多,多數易感其他混合感染癥。豬藍耳病為免疫抑制病,這些年與豬瘟的易感性大增,嚴重威脅生豬養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文章由此介紹此混合感染癥的診斷和防治措施,為科學養殖降低此病感染幾率提供技術指導。
早期感染,體溫驟升,高達42℃,食欲不振,甚至廢絕,精神萎靡,排糞便干燥,時常伴有腹瀉。檢查病畜四肢、耳朵、腹下、背部等處,明顯有大小不等的紫斑,眼圈發青。病豬呼吸困難,個別腹式呼吸,鼻孔有粘液流出。隨病程加劇,臥地不起,四肢站立不穩,走路搖晃,共濟失調,眼睛有膿性分泌物,眼瞼水腫。到發病后期,伴發明顯神經癥,原地轉圈、四肢游泳狀,聲音嘶啞。個別致死病例,因心力衰竭而亡。
剖檢病仔豬。病豬血凝不良,皮下充血,全身淋巴結腫脹、充血、出血。其中多數病豬鼻腔充血、出血,心包積有少許淡黃色液體,肝臟呈上黃色,腦膜充血、出血。部分病豬頸部皮下水腫明顯,心臟腫大,肺臟腫大、充血,呈黃褐色、褐色,脾臟出血、腫大,呈暗紅色。個別病豬豬胃及小腸黏膜充血、出血。
4.1 涂片鏡檢
抽取病豬耳靜脈血樣,分別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稀釋,蓋上蓋玻片,100×10倍顯微油鏡下觀察,在紅細胞表面、邊緣及血漿中均可見球形、環形、月芽形的擺動蟲體:血液涂片經姬姆薩染色后油鏡檢查,可見藍色蟲體附著在紅細胞表面或游離于血漿中、無菌取肝、脾、淋巴結等組織做涂片、固定,革蘭氏染色,高倍鏡檢,發現有單個、成對或短鏈排列的陽性球菌。
4.2 細菌分離培養
無菌取肝、脾、淋巴結等組織分別接種于血清瓊脂平板,置37℃培養24 h,均見有灰白色、圓形、透明、中央隆起、表面光滑的露珠樣菌落、
4.3 血清學檢查
取病豬血清,分別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豬瘟、圓環病毒病、豬藍耳病、偽狂犬病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只有藍耳病檢測呈陽性,且為100%。
4.4 藥敏實驗
實驗室內致病菌藥敏實驗,經證實:此菌對林可霉素、頭孢噻呋、丁胺卡那霉素等藥物,有較強的敏感性。而對鏈霉素、環丙沙星等藥物,無敏感。
調查此病發病情況,了解此病臨床癥狀,結合此病剖檢病變,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可確診此病為豬瘟與豬藍耳病混合感染。
5.1 加強豬群管理,改善用料配方
首先,改善飲用水質量,確保健康、潔凈、衛生,符合安全用水的基本要求。其次,科學配比用料,穩定預混料配方,不要經常變動,控制原料質量,滿足其生長發育營養需求。
5.2 緊急接種疫苗,增強抗病體質
接種防疫疫苗,為有效預控此病的關鍵。用豬PRRS滅活苗,每次2頭份,全群緊急接種;豬瘟脾淋苗,每次2頭份,全群緊急接種,用于此病早期感染的全群防控效果更好些。
5.3 積極對癥施治,防繼發感染癥
此病目前特效藥不多,嘗試用對癥療法,是有效預控此病的關鍵。常用抗生素治療,效果更好些。混飼拌喂,氟苯尼考或強力霉素,用量20~30mg/kg(以氟苯尼考計),一日2次 連用3~5d。用藥治療期間,兩種藥物交替用,避免耐藥性產生。同時,飲水中加多維素、葡萄糖、黃芪多糖等等,增強豬群抗病體質,降低此病感染幾率。
5.4 封鎖隔離豬場,尸體無公害處理
根據動物防疫法的基本要求,對發病豬場務必立即封鎖,全群立即徹底無留死角消毒,遏制此病致病菌的擴散和蔓延。對禽畜舍內消毒,用0.5%過氧乙酸、0.3%“滅毒王”消毒;對場地內消毒,用5%燒堿或20%生石灰,潑灑消毒。病死豬尸體禁止食用,嚴格無公害處理,所有污物集中堆積銷毀。
(1)接種防疫疫苗,務必根據豬場實際情況而定,制定更為合理的免疫程序,嚴格參照接種程序接種。種豬做好口蹄疫、豬瘟、豬藍耳病、豬細小病毒病、豬偽狂犬病的接種防疫工作,而對于仔豬、母豬、育肥豬等等,都要接種豬藍耳病疫苗,結合定期抗體水平監測,及時做好補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組織豬群病原學檢測,注意淘汰陽性豬群。
(2)豬場養殖搞好引種工作,引種前配合血清學檢疫,確定為PRRS何PSH陰性的豬場,方可安排引種。避免引進陽性豬,確保引進種源的安全健康。
(3)診治無效的病豬,尸體務必及時處理,深埋作無公害處理,禁止流向市場食用或銷售,做好控制疫病傳播感染的可能。
[1] 朱偉山,林廣洪,林志強.豬藍耳病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J].新農業,2011,(9):35.
[2] 鮑勃·莫瑞森.控制藍耳病的最新研究進展[J].獸醫導刊,2016,(21):20.
[3] 王國華.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診斷及防治[J].湖南畜牧獸醫,2016,(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