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_ 本刊記者(發自湖北武漢)
一字之變彰顯新魄力
執行_ 本刊記者(發自湖北武漢)

鄧聯繁

喬新生

黃紅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腐敗問題治理呈現出實踐發展與理論創新相互促進的鮮明特征。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近來,新的表述“黨風廉潔建設”逐步替代了過去大家熟知、廣為使用的“黨風廉政建設”的提法。雖然只是“一字之差”,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兩者對“廉”有著不一樣的詮釋和標注。近日,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就這一話題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以下簡稱“喬”)、湖南省廉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鄧聯繁(以下簡稱“鄧”)、江蘇南通大學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紅平(以下簡稱“黃”)進行了專訪,請三位在反腐倡廉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此進行解讀和探討。
記:據你們的了解,從“黨風廉政”到“黨風廉潔”這一表述上的變化,最早出現在什么時候,這一變化有何深意?
鄧:“黨風廉潔建設”的表述早已有之,如從中國知網檢索可知,《中國石化報》2010年2月4日第2版曾發表《黨風廉潔建設早謀劃重實施》的報道,《辦公室業務》雜志2014年第1期曾發表署名文章《黨風廉潔建設的重要性分析》。但總體而言,在2016年10月20日之前,“黨風廉潔建設”的表述使用次數極少,也不具有權威性。2016年10月20日19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在《正風反腐,人心所向:干部群眾熱議<永遠在路上>》一文中使用“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系該網站首次使用此表述。之后一天即10月21日,《中國紀檢監察報》4次使用“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分別出現在第一、四、五版。這是該報使用此表述的最早記錄。隨后,中央紀委有關領導、中央紀委文件、中央辦公廳文件等使用該表述的消息也陸續見報。11月以來,媒體與地方予以跟進,“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逐步走上反腐倡廉前臺,“黨風廉潔建設”的使用頻率由此劇增。我的理解是,“黨風廉潔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拓展版、升級版,即反腐倡廉要實現全覆蓋、無盲區,不限于政治領域與從政者。
黃:據我了解,2016年10月28日中央紀委副書記吳玉良介紹十八屆六中全會情況的答記者問時,用到了“黨風廉潔建設與反腐敗”這一表述。隨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再次使用了這一新表述。近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志刊載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講話——《全面從嚴治黨 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在這篇重要的講話中,王岐山又多次使用“黨風廉潔建設”這一新表述。雖然“黨風廉潔建設”相對過去“黨風廉政建設”的提法只是一字之變,但就是基于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實踐成果進行總結和概括的一字之變,昭示著當下中國腐敗問題治理的新動向。
記:剛才都談到中國的反腐敗將會有新的動向,這個新的動向會呈現出怎樣的格局?
黃:這個新動向,具體而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作為主體的全員參與,全社會在反腐上進行無縫對接;二是作為對象的全員參與,任何部門特別是公共部門要實現全面覆蓋。從“黨風廉政建設”到“黨風廉潔建設”,盡管是一字之差,但彰顯的理念有質的飛躍,絕不是做文字游戲。比較而言,“黨風廉潔建設”的內涵更豐富,涉及范疇更全面。
喬: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政治意義卻非常豐富。首先,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于反腐敗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其次,它標志著我國反腐敗的體制將發生重大變革;第三,它預示著我國在反腐敗的問題上將會出臺基礎性的法律文件,反腐敗與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將有機統一起來。
把黨風廉政建設修改為黨風廉潔建設,其內在含義就在于,不僅要關注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問題,同時還要關注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以及社會評價問題,要求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真正成為社會的楷模,成為道德的標桿,成為公眾學習的榜樣。黨風廉潔建設不僅強調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職業道德,同時還強調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個人私德,強調黨員領導干部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都必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覺地發揮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而使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先進的政黨。
記:是否可以理解為,這一表述的變化可能意味著中國的反腐敗斗爭可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喬:中國的反腐敗是在特定歷史時期、特定歷史階段,為了整頓黨的作風而發起的一場艱苦的政治斗爭。反腐敗選擇“以治標的方式為治本贏得時間”,一方面說明我國腐敗現象積重難返,反腐敗面臨嚴峻的局面。另一方面說明我國高層為如何反腐敗制定了清晰的戰略目標和具體的路線圖,決心以雷霆萬鈞之勢,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形成不敢腐的社會氛圍。而就目前的情況看,在中央持續高壓反腐的威懾下,不敢腐已經在黨政官員心中形成了潛意識,隨著制度的籠子越扎越密,權力之手越管越嚴,不能腐的現狀也在向好發展。但這都是治標,不是治本,治本是要最終實現不想腐。要真正實現“不想腐”,就必須對全社會的方方面面進行系統改造,對社會、政府、家庭等各個環節進行“拋光打磨”,把以前一些不好的東西剔除。
觀念上的變革,往往會帶來體制機制上的改革,帶來制度上的改革。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我國對反腐敗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我國反腐敗的體制機制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反腐敗的制度體系將會更加完善。今后無論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工作還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私生活,無論是國家工作人員還是市場主體經營者,都將被納入統一的反腐敗制度體系加以調整。我國反腐敗制度建設既充分借鑒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以及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同時又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肯定那是,不遠的將來,我國將出臺一系列有關反腐敗的法律文件。我國反腐敗將會使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形成有機的統一整體,反腐敗一定會成為社會共識,腐敗分子將無處遁逃。
黃:反腐敗斗爭的成功要訣,就是既要治標,又要治本,實現標本兼治。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反饋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這種情況突出表現為腐敗存量和腐敗增量問題都很嚴重。因此,在黨的十八大結束后不久,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明確提出:“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其實,這句話就是針對十八大后的反腐敗形勢作出的理性選擇。但經過近四年的持續努力,當下“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事物質的飛躍,形勢的根本性好轉,已經為治本贏得了時間。從“黨風廉政建設”到“黨風廉潔建設”的變化,表明反腐敗形勢好轉。“黨風廉潔建設”的新表述,要求腐敗治理在兼顧治標的同時,更多地把關注重點投向治本。
記:鄧教授,您2014年以來一直倡導“廉潔中國”“廉潔學”,您的新書《當代中國廉潔建設:戰略、脈絡與范疇》也于2016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對于中央將“黨風廉政建設”改稱“黨風廉潔建設”,您有何感觸?有什么打算與新觀點?
鄧:對此變化,我深感振奮,備受鼓舞,即研究與倡導“廉潔中國”“廉潔學”有了更好的大環境特別是政治環境,進一步增強了信心;同時也增強了壓力與動力,即在廉潔建設的新形勢下,“廉潔學”的意義與需求更加凸顯,因此決心更加專注于“廉潔學”的探索,并集中精力在以下幾個層面尋求突破:一是就宏觀而言,立足“反腐倡廉”習慣表述與實踐,舉“廉潔(反腐)學”之旗,努力探索“廉潔(反腐)學”的基礎理論,嘗試構建“廉潔(反腐)學”的理論框架。廉潔學與反腐學是一體兩面,“廉潔(反腐)學”有利于更好地回應各方關切與統領反腐倡廉理論研究。二是就中觀而言,深化反腐倡廉與依法治國、現代法律制度與傳統廉潔文化的交叉研究,做大做強具有原創性、民族性、時代性、專業性,具有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有助于增強中國法學國際話語權的“法律廉潔學”。三是就微觀而言,深化這幾年來一直進行的“制度廉潔性評估”研究,將之運用到具體個案中,如對《行政監察法》進行廉潔性評估,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建言獻策;對《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等進行廉潔性評估,為公共資源交易的廉潔風險防控與體制機制改革建言獻策。一言以蔽之,廉潔中國可期,我將繼續為反腐倡廉鼓與呼。
記:“廉潔建設”相對于以往的“廉政建設”在內涵上更加廣泛,在如何推進黨風廉潔建設的策略上會有哪些變化?
鄧:首先,要全面推進廉潔建設。相對于廉政建設而言,廉潔建設在主體、對象、內容等方面更加周延,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依法治國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借鑒此觀點,廉潔建設也不能片面、碎片化,而要做到廉潔從政廉潔從業共同推進,廉潔政治、廉潔經濟、廉潔文化、廉潔社會一體建設,將反腐倡廉要求貫徹落實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其次,要深化廉政建設。廉潔建設包括廉政建設,不排斥廉政建設。建設廉潔政治,堅決反對腐敗,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始終高度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松廉政建設,只能不斷深化。當前,尤其要有效加強對高級干部的監督,并借鑒“舉孝廉”的傳統,加大對清正廉潔干部的選拔使用力度。最后,要著力補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廉潔經濟、廉潔文化、廉潔社會等短板。著力補齊這些短板的過程,本身就是推進廉潔建設的過程,有利于改變領導干部被圍獵的社會環境,促進政治生態的改善,形成風清氣正的廉潔中國。
黃:策略是指實現目標而根據形勢發展制訂的行動方針。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用兵如神,經常打勝仗,靠的就是靈活有效的斗爭策略。從“黨風廉政建設”到“黨風廉潔建設”的表述變化,意味著未來腐敗治理策略基于現實情況,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將反腐重拳傾注于基層。嚴打“老虎”固然重要,但相對于人民群眾的感受而言,嗡嗡亂飛的“蠅貪”禍害更大。“黨風廉潔建設”呼應了人民群眾的心聲。二是堅持抓早抓小。“黨風廉潔建設”要求“對干部身上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及時‘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糾正,這是愛護干部,而不是苛求干部。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不能哄著、護著,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問題”。三是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結合。“黨風廉潔建設”包含兩層意蘊,既強調守住底線,又要求樹立追求至善的高線,二者結合,方可結出累累反腐碩果。一言概之,從“黨風廉政建設”到“黨風廉潔建設”的表述變化,要求腐敗治理在深化中堅持、在堅持中深化,做好經常作戰和長期作戰的準備。
記:理解黨風廉潔建設的最終是要達成什么樣的目的?
鄧:在堅持廉政建設、從嚴治權、從嚴治吏的基礎上,加強改進面向全體黨員、全社會成員的廉潔建設,意在開創廉潔社會的新局面。不但在政治領域可以大幅降低腐敗發生概率,在醫療、教育等社會領域的腐敗現象也會大為減少。同時,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更應該是廉潔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型政商關系應體現為“親”“清”兩個字,所以構建新型政商關系也是重點。此外,還要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向“腐敗亞文化”說不,以形成崇廉拒腐的良好社會氛圍。從社會土壤中根除腐敗病菌,從源頭上扼殺腐敗滋生的可能性,這可能是當前把廉政擴展為廉潔的一個重要目的。
喬:從我國反腐敗的經驗教訓來看,絕大多數腐敗問題都是在復雜社會關系中產生的。部分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之所以中箭落馬,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經不起金錢腐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忘記了中國共產黨員的本色,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忘記了黨紀國法,逐步地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因此,在反腐敗的過程中,既要強調黨員主體地位,要求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同時又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形成腐敗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
從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其他地區反腐敗的經驗來看,只有把反腐敗的觸角伸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商業領域的反腐敗一查到底,才能真正扭轉社會風氣,改變一些腐敗分子的心理預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及美國其他金融監管機構,在對美國企業特別是大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審查的過程中,經常發現腐敗案件,華爾街投資銀行多次因違反美國海外反腐敗法而被迫繳納巨額罰款。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反腐敗并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反腐敗是社會共同的責任,只有建立系統性的反腐敗社會體系,才能形成“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反腐敗社會環境。我國之所以實行監察體制改革,在北京、山西和浙江推行監察委員會試點工作,就是想要建立全社會反腐敗的監察體系,把黨政機關反腐敗與社會反腐敗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形成預防腐敗、懲治腐敗的系統,從而使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不能也不愿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