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彭新林(北京海淀)
構建反腐敗國際合作新秩序
文_彭新林(北京海淀)
在當今全球化時代,腐敗已成為困擾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世界性難題,且越來越呈現出跨國(境)發展趨勢。攜手打擊跨國(境)腐敗,加強包括追逃追贓在內的反腐敗國際合作,不僅是我國反腐敗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訴求。
不久前勝利閉幕的G20杭州峰會更是將反腐敗列為會議討論的重點議題之一,圍繞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等事項達成多項共識,取得了豐碩的反腐敗成果,包括通過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在華設立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制定“2017~2018年反腐敗行動計劃”,積極打造原則、機制、行動“三位一體”的國際反腐敗格局。這些反腐敗重要成果的取得,既充分體現了我國在反腐敗國際合作領域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同時也會對未來反腐敗國際合作新秩序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
G20峰會作為當今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其始終關注反腐敗議題,并為深化包括追逃追贓在內的反腐敗國際合作做出了不懈努力。自2008年由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機制升格為領導人峰會后,歷次G20峰會對反腐敗議題都有所涉及和關注。從最初的加強金融監管,防止利益沖突,到成立反腐問題工作組,通過年度反腐敗行動計劃,再到落實反腐敗行動計劃,建設反腐敗合作網絡,成立相關反腐敗研究機構,反腐敗議題在G20峰會中的分量是逐年加重的。
G20杭州峰會高度關注反腐敗議題,尤為重視反腐敗追逃追贓務實合作,這不是偶然的。一方面,這表明世界主要經濟體對反腐敗追逃追贓國際合作重要性的認識在深化;另一方面,也與我國在國際反腐敗領域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密切相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國內重拳“打虎拍蠅”與海外強力“獵狐”雙管齊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顯著成效,營造了有利于追逃追贓的強大法治聲威和輿論氛圍,國際社會給予高度評價。揆諸近年來我國參與反腐敗國際合作的歷程和實踐,不難發現,反腐敗追逃追贓就是其中最為鮮明的主題,也是我國反腐敗國際合作的著力點。
G20成員國攜手打擊跨境腐敗,在追逃追贓事項上密切合作,有著共同的利益基礎。我國腐敗分子外逃的主要目的國是G20成員國,腐敗分子外逃以及大量腐敗資金外流,除了助長腐敗的囂張氣焰,也會沖擊逃入國的經濟金融秩序,損害其人民利益和國家形象,損害其法治尊嚴和反腐敗成效。因此,加強G20成員國反腐敗追逃追贓務實合作,是符合各方利益和關切的“雙贏”選擇。
當然,反腐敗追逃追贓合作畢竟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法治等多個方面,而G20成員國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各國國情不同,開展反腐敗追逃追贓合作的需求、重點和主張也不盡一致,難免會存在分歧甚至障礙。對此,G20成員國應當樹立合作共贏理念,在平等互利、求同存異、注重實效的原則下,尊重彼此在反腐敗國際合作領域的核心利益,照顧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關切,要以建設性的方式管控分歧。尤其是要努力克服法律制度方面的差異,深入開展追逃追贓合作相關重點專題的研究,不斷找到合作的突破口,找到合作的最大公約數,盡力提高合作效率。
事實上,只有推動G20杭州峰會反腐敗成果落實,才能放大峰會效應,更好促進反腐敗追逃追贓工作的開展。因此,在G20杭州峰會就加強反腐敗追逃追贓合作達成重要共識的情況下,要確保相關反腐敗成果在實踐中貫徹執行,關鍵就在于敦促各國切實履行承諾,進一步明確、具體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合作的目標、措施和路徑,制定落實方案,探索開展反腐國際追逃追贓合作的靈活框架。特別是我國要發揮在反腐敗國際合作領域的“領頭羊”作用,提高我國在反腐敗國際合作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研究和吸取國際反腐敗經驗,加強對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的難點及對策等重點專題的研究,努力尋找合作突破口,牢牢把握合作的主動權,積極推動G20成員國為追逃追贓工作創造有利條件,重點開展追逃追贓信息情報交流、個案合作、勸返、資產返還與分享等務實合作。
(作者系G20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