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德國、加拿大特派特約記者 張曉東 青木 陶短房 ●柳玉鵬 陳一

“所有人應當認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危險的世界中。恐怖主義對所有國家都構成威脅。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在俄羅斯“北方之都”圣彼得堡地鐵站3日發生血腥的恐怖爆炸后,俄《消息報》4日發出這樣的呼吁。截至當地時間4日晚,圣彼得堡地鐵爆炸死亡人數上升至14人。目前尚未發現有中國人傷亡的消息。俄偵查部門已經鎖定了一名俄羅斯國籍的中亞嫌犯,但還沒有任何恐怖組織聲明與此事有關。圣彼得堡地鐵發生爆炸后,世界多國,包括此前一直對俄恐怖襲擊持“曖昧態度”的歐美多國都表示了對俄羅斯的支持。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與普京通電話,表示愿全力協助俄方對襲擊作出回應。不過,此前曾多次為西方恐襲遇難者亮燈的美歐眾多地標性建筑卻未按慣例為這次恐襲亮燈,一些西方媒體報道此次襲擊時的“雙重標準”也遭到網民激烈批評。
俄鎖定恐怖嫌犯
“濃煙繚繞、被損毀的地鐵車廂,渾身是血的受傷民眾,3日發生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地鐵爆炸現場的這些畫面,令眾多的受害者想起了以往曾經發生的襲擊事件”。“德國之聲”4日稱,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俄多地的地鐵或交通系統一再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這些事件大多是來自北高加索地區的極端恐怖分子進行的自殺式爆炸襲擊。報道稱,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故鄉,迄今一直平安無事,但現在這已經成為過去。此次地鐵爆炸事件就發生在普京總統在該市逗留期間。
俄衛生部長斯科沃爾佐娃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圣彼得堡爆炸死亡人數上升至14人,11人在爆炸現場死亡,另有3人因傷勢過重死亡。目前仍有49人住院治療,13名輕傷者已經回家。塔斯社4日稱,圣彼得堡市政府決定為每位地鐵爆炸事件遇難者的家庭撥款100萬盧布,同時為每位重傷者和輕傷者撥款50萬和25萬盧布。圣彼得堡市還宣布從4日至6日為哀悼日,當地各機構降半旗哀悼,廣播和電視停止播放一切娛樂活動。此外,亞馬爾等多個城市也宣布3天哀悼日。
俄新社4日稱,在圣彼得堡地鐵爆炸事件發生時,普京正在當地,他當即就爆炸事件進行了回應。4日凌晨,普京來到圣彼得堡“技術學院”地鐵站為爆炸死難者獻花,隨后前往俄聯邦安全總局圣彼得堡分局就地鐵爆炸案召開專門會議。
目前俄總檢察長辦公室已宣布事件為恐怖襲擊。塔斯社4日稱,經過俄羅斯強力部門與情報機構的緊張工作,最終確認了實施圣彼得堡地鐵爆炸事件的嫌犯身份。俄偵查委員會發言人稱,嫌犯是烏茲別克裔的俄籍人賈利洛夫。俄安全局與內務部調查人員在裝爆炸裝置的書包內發現了賈利洛夫的基因痕跡,再根據此前犯罪痕跡專家結論以及監控攝像頭的記錄確認就是賈利洛夫實施了爆炸事件。此前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也發表聲明稱,恐怖事件制造者可能是在該國出生的賈利洛夫。
俄新社稱,據初步調查顯示,此次恐怖分子是單獨行動。他用背包挾帶爆炸裝置進入地鐵,在地鐵行駛在“技術學院”和“先納亞廣場”地鐵站之間時引爆了爆炸裝置。爆炸發生后,地鐵司機并未停車,而是直接將列車開進車站。俄偵查委員會發言人稱,司機的這一決定是正確的,為立刻展開疏散和幫助受害者提供了可能。此外,恐怖嫌犯還曾將一個威力大三四倍的爆炸裝置偽裝成滅火器放在“起義廣場”地鐵站上。這枚爆炸裝置沒爆炸就被發現,否則后果更加不堪設想。
俄正成為恐怖組織“頭號敵人”?
“為什么俄羅斯會成為恐怖襲擊的新目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2015年普京首次下令對敘利亞進行空襲時,他的任務很清楚:搶在生活在敘利亞的恐怖分子返回俄羅斯之前把他們干掉。來自俄高加索地區的數千名恐怖分子前往敘利亞加入了恐怖組織,這些人在戰爭中變成了殺人不眨眼、能力強悍的魔頭。報道稱,與法國、比利時和英國一樣,俄羅斯政府一直擔心這些人會返回國內制造恐怖襲擊。
美國政治新聞網引述蘭德公司政治分析師、國際反恐中心副研究員克拉克的分析稱,圣彼得堡地鐵爆炸案可能是新一波國際恐怖行動浪潮的開端。報道稱,俄羅斯正快速取代美國成為“基地”組織、“伊斯蘭國”和其他恐怖激進組織的頭號敵人。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4日稱,俄羅斯數名專家認為,圣彼得堡地鐵爆炸組織者精心策劃此次犯罪行為,他們企圖對全國發起挑戰,但是他們不會得逞。俄羅斯瓦爾代俱樂部主任蘇斯洛夫認為:“這起恐怖襲擊的時間和地點都有政治含義,顯然,襲擊在普京訪問圣彼得堡期間進行,是為了發出猖狂的信號,也就是說國際恐怖主義將繼續,并伴隨著俄羅斯的行動。”統一俄羅斯黨最高委員會主席格雷茲洛夫認為,圣彼得堡地鐵的爆炸旨在進行恐嚇。但他強調:“不向這種恐嚇屈服是俄羅斯社會、媒體、政治家以及所有在社會中有影響力和權威人士的共同任務。”
在4日克里姆林宮記者會上,有記者問道:“圣彼得堡地鐵爆炸正好發生在普京訪問當地期間,這是否會被認為是對普京的個人挑釁?”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毫無疑問,總統身在圣彼得堡時發生了恐怖襲擊,這一事實不得不引人深思,關注這個問題,這是情報部門需要分析的。”他稱,在國內發生的任何恐怖襲擊都是對包括國家領導人在內的每個俄羅斯公民的挑戰。
俄羅斯《生意人報》4日引述公正俄羅斯黨領導人米洛諾夫的話稱,此次恐襲是向普京發出的挑戰,目的是破壞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因此,該黨計劃再次推動通過對恐怖分子實施死刑的議案。不過,統一俄羅斯黨國家杜馬議員列維科稱,目前世界“獨狼式”恐襲不斷增加,這一爆炸與近期在美國和西歐國家發生的恐襲一樣。這一恐襲與普京在圣彼得堡參加活動無關。
西方有誰為圣彼得堡亮燈
圣彼得堡發生地鐵爆炸案后,多國紛紛致電支持俄羅斯反恐。俄衛星新聞網4日報道了習近平主席就圣彼得堡地鐵爆炸致普京的慰問電。習近平表示,中方強烈譴責這一令人發指的恐怖襲擊行徑。在這艱難的時刻,中國人民同俄羅斯人民堅定站在一起。中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愿同俄羅斯及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反恐合作,維護世界及地區和平與安全。俄衛星新聞網還稱,在中國新浪微博上,絕大部分網民都對襲擊者與極端主義進行了譴責,并為俄羅斯祈福。
美歐等西方領導人也紛紛致電俄領導人。美國白宮3日宣布,特朗普當天與普京通電話,譴責發生在圣彼得堡地鐵的襲擊事件,并表示美國政府愿全力支持協助俄羅斯對事件做出回應,將肇事者繩之以法。此外,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4日分別與普京通電話。聯合國安理會強烈譴責此次襲擊,聯合國秘書長則呼吁“盡快將策劃者繩之以法”。
盡管西方領導人如此表態,但西方主流輿論似乎并不以為然。此前無論倫敦、尼斯、布魯塞爾還是伊斯坦布爾等地發生恐襲后,西方的眾多地標性建筑都會第一時間亮起該國主題色以示支持和同情,但這次為圣彼得堡亮燈的城市屈指可數。“勃蘭登堡門不為圣彼得堡亮俄羅斯國旗色引發批評”,德國《焦點》周刊4日稱,圣彼得堡發生爆炸后,柏林勃蘭登堡門沒有按照慣例為受害國俄羅斯亮出其國旗顏色。柏林市政府發言人辯解說,圣彼得堡不是柏林的姊妹城市。對此,當地網民在社交網絡批評柏林市政府的做法。在法國,尼斯、波爾多、勒阿弗爾以及里昂是圣彼得堡市的友好城市,然而這4個城市沒有一個對圣彼得堡爆炸事件表示慰問和支持。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也一切如常。有網友諷刺稱:“今天歐洲才展示出了她‘善良、包容、有同情心的真面目。”
一些西方媒體還一如既往把非西方的恐襲與“陰謀論”等其他因素聯系起來。“今日俄羅斯”4日報道了多家西方媒體這種“雙重標準”的行徑: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報道爆炸案時稱,爆炸事件“可能是一種轉移視線的企圖,目的在于讓公眾不再關注要求反腐敗調查和普京下臺的呼聲”。另一家英國媒體“天空”新聞臺也稱,此事有可能被俄羅斯政府用來“將對抗議者群體的限制正當化”。美國《華盛頓時報》報道圣彼得堡恐襲時配了一張莫斯科“反腐敗”抗議游行的照片。對此,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稱將與該報就此事進行交涉,“我們希望他們不是在故意誤導公眾。”
對此類“雙重標準”,也有西方媒體看不下去。“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沒有人一定是安全的”,德國《新奧斯納布呂克報》4日稱,布魯塞爾、莫斯科、倫敦、巴黎已經多次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圣彼得堡恐怖襲擊也不會是最后一次。恐怖分子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傳播恐怖。不管在西方,還是俄羅斯,沒有人是安全的。報道稱,全球反恐的前景是暗淡的,因為世界仍有許多未解決的沖突,包括在高加索和中東地區。為防止文明被糟蹋,地球上無論東西南北,只有一個機會:更加緊密地合作。▲
環球時報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