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朋
本文作者多次帶隊參加國際軍警狙擊手比賽,在此,作者從比賽科目設置入手,呈現狙擊手應強化的幾項技能——
近幾年來,我軍參與國際軍事交流已成常態化,隨著交流的深入,更多地了解外軍的有益做法,有助于提升我們的訓練水平。
如今,無論在城市抑或其他作戰環境下,狙擊戰術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作戰環境的變化以及任務的特殊性,要求狙擊手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完備的射擊技能。如利用瞄準鏡精準測距能力,特殊條件下的射擊方式,外彈道學的掌握與應用等。本文就這幾個問題作一深入解讀。

國產高精度狙擊步槍瞄準鏡基本密位點分化板
利用瞄準鏡分劃精準測距
說起利用瞄準鏡分劃進行測距,許多人認為這不算什么高深的技能。不錯,這對于射手來說的確是一項基本技能。但狙擊手追求的是高精度、高命中率,就要求必須準確測定目標距離。目前,各國的狙擊小組當中,激光測距儀已經是標配的輔助器材,是狙擊手精準射擊的法寶,激光測距儀也往往成為狙擊手的依賴。然而,越是精密的設備,其維護保養要求越高,使用過程中極易損壞。當激光測距儀損壞時,狙擊手就必須利用隨身攜帶的其他輔助設備進行測距,如指北針、望遠鏡、瞄準鏡等。在這些設備中,只有瞄準鏡的密位分劃能夠進行精準測距。然而在使用瞄準鏡時,大多數射手僅知道每個密位點的間隔是1個密位,而忽略了瞄準鏡中隱含的其他密位間隔。
在近幾年我軍參加的國際狙擊手大賽中,均要求狙擊手必須熟練使用瞄準鏡進行精確測距,且目標距離均為非整數距離。如澳大利亞狙擊手比賽一個重要的應用科目中,要求射手必須使用觀瞄鏡對縱深1200m以內任意出現的目標進行觀察測距并射擊,目標暴露時間在20~40秒之間。因此,要想準確測定目標距離,就需要精細的密位刻度尺。通常瞄準鏡分劃板的刻線間隔均為1個密位,顯然無法滿足精準測距的需要。為了便于觀察瞄準,瞄準鏡分劃板不可能將密位點刻得過密,過密則射手在瞄準時將受到極大的限制。其實,為滿足精確瞄準的需要,技術人員巧妙地將不同間隔的密位線隱含在刻線之中。如國產高精度狙擊步槍瞄準鏡的分劃線中,較長的分劃刻線的長度為1密位,而分劃線兩端的箭頭狀圖案由4根線組成,相鄰兩根線的間隔為0.33密位……等等。國外高精度狙擊步槍瞄準鏡通常采用圓點作為分劃標志,圓點的直徑為0.2密位,半徑為0.1密位,相鄰兩個圓點中心間的距離為1密位……等等。弄懂隱含分劃,狙擊手就可獲得更高的射擊精度。
以實例說明。當目標在瞄準鏡內映像極小時,如果使用間隔為1個密位的分劃測量,判讀誤差將大于0.1個密位。比如寬度為0.5m的目標在910m的距離上,準確密位約為0.55,而瞄準鏡內測得密位為0.65(應用公式測出射擊距離500/0.65=769m,按770m計),距離誤差為910-770=140m;射手將射擊距離裝定為770m時,其在910m距離上彈道落差為(10-7.55)×14=35cm(密位10為910m的瞄準角,即槍口上仰角度,7.55密位為770m的瞄準角,14cm為1密位在140m距離的寬度)。而如果加上實時的風偏影響,射彈命中率更低。
受過專業訓練的狙擊手運用隱含的精細密位刻線測量時,誤差可控制在0.05密位以內,從而極大提高命中率。
完備的射擊技能
利用分劃密位點修正瞄準點射擊
利用光學瞄準鏡瞄準,當測定目標距離后,射手即會利用緊定手輪進行裝定。然而當瞄準鏡調整轉螺損壞時,又如何對不同距離的目標實施射擊呢?

國際狙擊手大賽中的目標靶設置。上圖為需要射擊搖擺的紅心圓靶;下圖為需要射擊后方不動的紅心圓靶
在2016年哈薩克斯坦狙擊手大賽中,主辦方根據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實際情況,設置了這樣一個科目。其要求射手對200~800m內的多個目標實施連續射擊;目標出現后,射手必須自行測定目標距離,而后根據掌握的彈道知識,使用瞄準鏡密位點結合改變瞄準點位置的方法實施精確射擊。如,射手使用的瞄準鏡為中心大“十”字線100m歸零。當對200m的目標射擊時,射手應采用中心下方的第一個密位點并瞄向碟靶中心下方1cm處即可精準命中目標。當對800m的身靶射擊時,就要用中心下第8個密位點瞄準目標中心。
因此,狙擊手在平時的訓練中,必須牢記手中武器的矯正特點,并熟記各個密位點對應的目標距離,只有這樣,當瞄準鏡轉螺出現故障時,射手憑借過硬的基本功依然可以出色地完成狙擊任務。
對搖擺目標射擊
對搖擺目標射擊是模仿歹徒劫持人質時的射擊,可分為對搖擺目標(歹徒)實施射擊和對搖擺物(人質)后部的固定目標(歹徒)實施射擊,兩者的區別是第一種情況是射擊移動目標,第二種情況是射擊固定目標。
對搖擺目標射擊時,射手要根據目標距離計算出彈頭飛行時間,并根據搖擺的頻率求出擊發時機即提前量。如在哈薩克斯坦狙擊手比賽中,目標距離300m,搖擺周期為0.8~1秒,彈頭在此距離上的飛行時間為0.43秒。對第一種情況的搖擺目標射擊時,射手應采用待機射擊的方法進行,即瞄準移動靶擺動到一側末端時與固定靶之間的中間位置,待擺動物到達一側末端的瞬間完成擊發,彈頭飛行過程中,目標恰好移動至中間位置,從而可準確命中目標。對第二種搖擺目標射擊時,射手依然采用待機射擊的方法進行,不同點是當搖擺物通過中心位置后完成擊發,彈頭飛行中搖擺物恰好移動至一側,從而可命中后方物體。
側身射擊
狙擊手在執行任務當中,各類突發情況極多,有時會嚴重影響其正確瞄準射擊。如有時會遇到射擊觀察孔無法實施正常瞄準,需要射手側身瞄準才能夠瞄向目標。當狙擊手在執行任務中遇到此類情況時,該如何應對呢?側身射擊時,對于300m以內的目標,射手可以采用修正瞄準點的位置進行射擊。如對260m的目標射擊時,正確的瞄準角為1密位。而當射手側身時,射彈會偏向一側26cm,考慮到偏離量及彈頭在重力作用下會向下運動,因此,射手只要瞄向目標的邊沿且將槍口適當抬高即可。但在中遠距離側身射擊時,武器的彈道會發生較大改變,如果依然按照上述方法則根本無法命中目標。如對500m距離的目標射擊時,射手的瞄準角約為4密位,當側身瞄準時,瞄準線在500m距離會向左(或右)偏移200cm(1密位在500m處對應為50cm,則4密位在500m處對應為200cm),射彈偏離目標較遠。因此射手要想側身射擊中遠距離目標,必須改變裝定距離的方法,即將方向手輪當高低手輪用,而將高低手輪當方向手輪用。

2016年澳大利亞狙擊手比賽中,要求狙擊手不使用激光測距儀,而使用光學瞄準鏡進行觀察測距并射擊

2016年哈薩克斯坦狙擊手比賽中標靶設置。標靶前方設有帶孔的障礙物,要求射彈穿過圓孔擊中后方目標
掌握精準的外彈道學原理
2016年哈薩克斯坦狙擊手大賽中,在對220m的目標靶射擊時,舉辦方在比賽開始前,提出在射擊位置前方增加一道障礙,障礙的中心有一個6cm的圓孔,要求射彈必須通過圓孔擊中目標,槍彈碰到圓孔則成績無效。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特別是在近距離上增設障礙孔,對我軍選手來說是從未訓練過的。面對新情況,我軍選手認真分析武器的彈道規律,精確計算出彈道數據,并一舉拿下該科目。
以我國的CS/LR4型7.62mm狙擊步槍為例,據測定,其在100m校正歸零后,在16m距離的彈道高為-0.75密位,對220m的目標射擊時其瞄準角為0.75密位,通常使用中心下方1密位點,此時槍彈在16m的彈道高為0密位,射手在正確裝定220m的距離后,只需要使瞄準點對正圓孔中心即可命中目標。當目標距離為400m時,此時的瞄準角為2.5密位,裝定400m的距離,瞄準圓孔下沿即可擊中目標。因此,狙擊手要了解自己手中狙擊步槍的彈道變化規律,打出不同距離的詳細射表,從而在實戰中準確無誤命中目標。
國際狙擊手大賽設置的比賽科目,充分考慮到實際作戰中的各種情形,考驗的不僅僅是射手的射擊技術,更是考驗射手的多方面知識。
編輯/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