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顯++楊長琴++張國偉++倪萬潮
摘要:以試驗示范結果為依據,明確了麥(油)后早熟棉直播高產栽培的產量結構,及實現該產量結構的生育和農藝指標,提出了高產栽培品種選擇、適宜的土壤條件和各生育期的關鍵技術措施,集成了麥(油)后早熟棉直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供長江流域下游棉區參照。
關鍵詞:長江流域下游棉區;麥(油)后早熟棉;高產栽培;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 S562.0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12-0150-02
收稿日期:2016-10-08
基金項目: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編號:BE2014389);江蘇省三新工程(編號:SXGC[2014]299)。
作者簡介:劉瑞顯(1980—),男,山東濰坊人,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作物生理生態基礎與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E-mail:liuruixian2008@163.com。
長期以來,麥棉兩熟是長江流域棉區的主要種植制度。以營養缽育苗移栽為主的植棉技術用工多、勞動強度大、機械化水平低,嚴重制約了棉花生產的發展,而麥(油)后棉花直播技術具有省工節本且利于機械化操作的特點[1],已經成為棉花生產發展的主要方向。2010—2016年,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在長江流域下游棉區先后開展了麥(油)后棉花直播技術適宜品種的篩選[1]、關鍵栽培技術[2-4](肥料運籌、群體調控)的試驗、示范,筆者總結制定了麥(油)后早熟棉精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包括適用品種、產量結構、土壤肥力、生育指標、農藝指標和栽培技術,以期為長江流域下游棉區麥(油)后直播早熟棉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1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長江流域下游棉區,其他地區也可參照使用。
2適用品種
需經省級以上(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適合當地條件的高產、優質、抗病蟲、早熟陸地棉品種,生育期110 d以內。
3產量結構
籽棉產量3 750 kg/hm2,霜前花率80%。產量結構:總鈴數90.0萬個/hm2以上,鈴質量4.0 g以上,衣分37%以上。
4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15 g/kg以上,堿解氮100 mg/kg以上,速效磷10 mg/kg以上,速效鉀100 mg/kg以上。
5生育進程
5月底至6月初,大麥、小麥或油菜收獲后,露地直播,7月初現蕾,7月下旬開花,9月中下旬吐絮。
6生育指標
出苗整齊,一致性好;7月上旬現蕾,7月底開花,開花時棉花株高達30~40 cm,單株果枝7~8臺、果節20個左右,主莖日增量1.8 cm左右。7月底8月初開花,8月中下旬為開花盛期,9月上旬為開花末期。8月中旬打頂后棉花株高達80~100 cm,單株果枝13臺左右、果節數42個左右,株高最大日增量1.8 cm左右,單株大鈴5~6個。吐絮期單株成鈴12~15個,不貪青遲熟,10月底前吐絮率達到80%,爛鈴少,吐絮暢。
7農藝指標
7.1密度及單株主要性狀指標
密度67 500~97 500株/hm2;單株果枝數11~13臺,單株果節數40~45個,最終株高80~100 cm。
7.2施肥
氮肥(純N)150~225 kg/hm2,磷肥(P2O5)75~105 kg/hm2,鉀肥(K2O)150~225 kg/hm2,其中有機肥氮量不少于總施氮的20%。氮肥分苗肥和初花肥,按4 ∶[KG-*3]6運籌;磷肥苗期一次施用;鉀肥分苗肥和花鈴肥,按5 ∶[KG-*3]5運籌。
7.3化控
麥(油)后直播棉播期遲且品種為早熟棉,植株個體小,原則上宜輕控,苗蕾期以促為主。
全生育期用用甲哌[XCZ17.tif]90~120 g/hm2。盛蕾期(7月上旬)宜輕控,用甲哌[XCZ17.tif]7.5~15.0 g/hm2;
盛花期(7月下旬8月初)普控,用甲哌[XCZ17.tif]22.5~30.0 g/hm2;打頂后1周(8月15—20日)重控,用甲哌[XCZ17.tif]60~75 g/hm2。
8配套栽培技術
8.1苗期
8.1.1滅茬整地前茬收獲后及時滅茬耕種;滅茬整地質量要高,達到“平、細、實”的標準。也可滅茬后板茬搶墑或造墑播種,土壤含水量過大,則要等適墑后播種,切忌爛播爛種。
8.1.2種子準備選用經種衣劑包衣的小包裝良種,種子純度≥95%,凈度≥99%,發芽率≥85%,水分≤12.0%。
8.1.3適時早播機械點播,每穴播種2~3粒,播種深度為 3~4 cm。播種密度67 500~97 500 株/hm2,行距為76 cm。播種后用40%乙草胺水乳劑或50%異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兌水1 500~2 000倍,噴于土表,防除雜草。
8.1.4間苗、定苗棉苗長到2~3葉期時間苗、定苗。早熟棉生長勢弱,變異株生長勢強,間苗要注意保證純度。
8.1.5防病治蟲棉花子葉平展時,要及時噴廣譜保護型殺菌劑,如代森錳鋅、堿式硫酸銅、百菌清等,防止苗病發生。已發生苗病,噴施50%多菌靈或50%甲基硫菌靈或70%代森錳鋅等廣譜性內吸殺菌劑。棉花苗期害蟲主要有地老虎、棉蚜、棉薊馬等。
8.1.6施苗肥棉苗出苗1周后應及早施苗肥。氮肥用量(純N)75~90 kg/hm2,磷肥用量(P2O5)75~105 kg/hm2,鉀肥用量(K2O)90.0~112.5 kg/hm2。
8.2蕾期
8.2.1施肥棉苗長勢不足的棉田酌情施用速效氮肥促進發棵。缺硼棉田用750 g/hm2左右高效速溶硼肥兌水375~450 kg/hm2 葉面噴施。
8.2.2化控7月上旬對有旺長趨勢的棉田,用甲哌[XCZ17.tif]7.5~15.0 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灑,控制棉苗旺長。
8.2.3病蟲防治蕾期的主要害蟲有:盲椿象、玉米螟、蚜蟲和棉紅蜘蛛等,要注意分類指導,合理防治。
8.2.4常規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培土壅根。保溫保濕,加快棉花生長,促進現蕾、搭架。麥后直播棉因播期遲,植株較小,抗災能力弱,蕾期應保證“三溝”(主溝、支溝、廂溝)通暢,能灌能排,減輕“梅雨”危害。
8.3花鈴期
8.3.1施好花鈴肥7月底8月初開花時,施氮肥(純N)108~135 kg/hm2,鉀肥(K2O)90.0~112.5 kg/hm2。缺硼棉田用1500 g/hm2高效速溶硼肥兌水750 kg/hm2葉面噴施。
8.3.2適時打頂打頂一般掌握單株留11~13 臺果枝,在7月底8月初進行。
8.3.3及時化控蕾期控制旺長和無效果節,花鈴期用甲哌[XCZ17.tif]22.5~30.0 g/hm2兌水450 kg/hm2噴霧,協調營養和生殖生長;打頂后1周左右化控,用60~75 g/hm2甲哌[XCZ17.tif]兌水 450 kg/hm2 噴霧,控制無效果節。
8.3.4防治病蟲害8月份棉蟲發生種類仍較多,特別是棉鈴蟲四代和五代重疊發生,應加強預測預報,做好以防治棉鈴蟲為主,兼治煙粉虱、斜紋夜蛾、棉紅蜘蛛等其他害蟲的防治工作,提高防效。
8.3.5抗災防澇(旱)麥后直播棉根系淺,花鈴期臺風暴雨前培土壅根、清溝理墑;臺風暴雨襲擊后及時排水降漬、扶理棉花,補施肥料或根外追肥,促進恢復生長。嚴重干旱時及時澆水抗旱。
8.4吐絮期管理
8.4.1根外追肥對早衰棉田,于9月上中旬用1%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霧2~3次,增加鈴質量。
8.4.2防治害蟲主要防治紅鈴蟲、斜紋夜蛾、煙粉虱等害蟲,及時用菊酯類農藥噴霧。
8.4.3乙烯利催熟對遲熟棉田要及時噴施乙烯利催熟,時間為10月20日前后(中午溫度在20 ℃左右,晴天無風),用40%乙烯利水劑3 000~3 750 mL/hm2,兌水450~ 750 kg/hm2 全田噴霧。
8.4.4適期采收,嚴控“三絲”棉鈴鈴殼開裂后1周左右棉花完全吐絮為最佳采收期。田間濕度大時,及時采摘中下部黃鈴。提倡不摘“笑口桃”,不撿露水花,不帶殼收花,不夾雜碎葉,切實做到分收、分曬、分藏、分售。采摘、交售棉花禁止使用化纖編織袋等非棉布口袋,禁止使用有色線、繩扎口,防止異性纖維混入。
[HS2][HT8.5H]參考文獻:[HT8.SS][HJ2mm]
[1]楊長琴,劉瑞顯,楊富強. 長江下游棉區適宜麥后直播棉品種篩選[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8):81-83.
[2]楊長琴,劉瑞顯,楊富強,等. 種植密度對麥后直播棉產量與品質形成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2013,29(6):1221-1227.
[3]楊長琴,張國偉,劉瑞顯,等. 種植密度和縮節胺調控對麥后直播棉產量和冠層特征的影響[J]. 棉花學報,2016,28(4):331-338.
[4]張國偉,楊長琴,倪萬潮,等. 施氮量對麥后直播棉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16,27(1):15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