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瑛++李愛民++惠飛虎++張永吉++祁建波++張永泰



摘要:于2014—2015年間在江蘇里下河地區以江蘇省地方品種小蠟臺為材料,研究200、300、400 mg/L 3種濃度多效唑、烯效唑對茭白生長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烯效唑、多效唑且均可縮短茭白節間長度,顯著降低茭白株高,促進有效分蘗,提高茭白產量,300 mg/L為適宜濃度,這一濃度下多效唑、烯效唑處理產量分別比對照提高33.9%、305%,過高濃度抑制植株生長,反而降低了產量。
關鍵詞:植物生長調節劑;多效唑;烯效唑;茭白;江蘇里下河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45.204;S482.8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12-0189-03
收稿日期:2016-01-15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15)1044];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編號:BE2013388);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編號:SXGC[2016]208)。
作者簡介:張瑛(1979—),男,江蘇泗陽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新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E-mail:yzjzk@126.com。
通信作者:張永泰,碩士,研究員,主要從事油菜和蔬菜的育種、栽培研究。E-mail:yzlam@126.com。
多效唑、烯效唑作為抑制類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果樹、蔬菜、花卉以及大田農作物上的形態效應、生理效應和田間應用有廣泛研究。多效唑、烯效唑均可以增加水稻分蘗數,提高產量,同時降低株高,提高抗逆性[1-3]。烯效唑處理黃瓜穴盤苗,能有效地降低株高與莖粗,提高葉綠素含量與光合速率,培育黃瓜壯苗[4]。多效唑、烯效唑可以抑制馬鈴薯地上植株生長,促進薯塊膨大,提高產量和淀粉含量[5-7]。多效唑還可以抑制花生株高,提高總分枝數和有效莢果率[8]。在草坪的生長管理中,烯效唑、多效唑被用來促進草坪地上部分產生更多分蘗,抑制其頂部生長,從而使草坪更加平整和致密[9-10]。茭白(Zizania latifolia)與水稻、小麥同屬禾本科,總分蘗數也是決定茭白產量的重要指標,但有關多效唑、烯效唑對茭白生長發育調控的研究鮮有報道,為了解多效唑和烯效唑對茭白的應用效果,本試驗以蘇州小蠟臺茭白為材料,研究不同濃度多效唑、烯效唑對茭白生長發育的調節作用,為這類生長調節劑在茭白生產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本試驗于2014—2015年在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灣頭水生蔬菜栽培基地進行,土壤為黏質土,肥力中等,前茬種植慈姑。茭白品種為蘇州小蠟臺,4月20日種植,平均每墩1.6株母株,株行距60 cm×60 cm,常規大田管理。
1.2試劑與處理
試驗設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A)、5%烯效唑可濕性粉[CM(25]劑(B)2種植物生長調節劑類型,3種濃度處理:200、300、[CM)]400 mg/L(多效唑分別為A1、A2、A3,烯效唑分別為B1、B2、B3),對照(CK)不進行任何處理,處理時間為定植后 20 d,將生長調節劑均勻噴灑在植株葉面,每個處理20墩,設3個重復。
1.3測定方法
于5月20日,即處理10 d調查茭白株高、總分蘗數;8月25日調查茭白植株的株高、節間長、分蘗數;10月15日開始采收茭白,每隔3 d采收1次,并調查單墩結茭數、茭白株質量,計算小區產量。
1.4數據處理
使用Excel和DPS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茭白節間長的影響
研究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均有抑制細胞伸長、縮短節間的作用[1-3]。本試驗調查了茭白植株下部的3節節間的長度,在正常生長環境下CK的3節節間逐漸伸長,而經過生長調節劑處理的節間長度均有一定程度的縮短,其中烯效唑處理節間長度要低于同濃度多效唑處理,但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多重比較顯示,中高濃度(300 mg/L)處理的節間長度與對照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而高濃度(400 mg/L)處理節間[JP3]長度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表1)。說明多效唑、烯效唑都可以抑制茭白下3節節間的伸長,且濃度越大抑制的效果越顯著。
2.2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茭白株高的影響
本試驗分別于5月20日、8月25日測量了不同處理下茭白的株高,各處理數據見表2。處理后10 d,各處理間株高差異均不顯著,其中多效唑(A)處理株高隨著處理濃度的增加逐漸下降,而烯效唑(B)處理略有增加,說明在生長調節劑使用初期對茭白株高的影響不大。8月25日茭白已經進入孕茭期,植株不再增高,各處理中CK植株最高,達 205.0 cm,而經多效唑、烯效唑處理的植株株高明顯降低,且隨著濃度的增加下降幅度進一步增大。多重比較表明,300、 400 mg/L 生長調節劑處理的茭白株高與CK間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且烯效唑處理的株高要低于多效唑處理的植株,相同濃度間的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2種調節劑處理下,烯效唑不同濃度處理株高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說明烯效唑對株高的作用效果要強于多效唑。
2.3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茭白分蘗與成茭的影響
張鳳蘭研究認為,小蠟臺秋茭發生有2個高峰期,分別在5[CM(25]月中旬至6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11],本試驗在5月20日、8月25日調查了各處理茭白的單墩分蘗數。如圖1所示,5月20日,CK單墩分蘗數最少,平均10.9個,多效唑處理茭白分蘗數略低于烯效唑處理,多效唑處理單墩分蘗數隨著施用濃度的增加而呈增長趨勢,烯效唑處理先升高,B3處理又略有下降。8月25日,進入孕茭期,部分分蘗開始孕茭,同時也有一些無效分蘗退化。與5月20日相比,這一時期CK的分蘗數增長最快,增加了24.4%,低濃度、中濃度處理增長逐漸減少,而高濃度處理又有一定幅度降低,特別是烯效唑處理分蘗數下降明顯。說明多效唑、烯效唑在前期促進了[JP3]分蘗的發生,隨著茭白的發育2種調節劑均抑制了植株的分蘗,高濃度處理抑制明顯,2個時期各處理間差異均不明顯。
[FK(W10][TP張瑛1.tif]
有效分蘗率以實際成茭總數占8月25日調查的茭白總分蘗數的百分比表示,各處理有效分蘗率如圖2所示。CK的單墩有效分蘗數9.84個,而無效分蘗數達到3.75個,有效分蘗率最低,只有72.4%。其余各處理,隨著生長調節劑施用濃度的增加無效分蘗數逐漸減少,有效分蘗率呈增加趨勢,B3處理的有效分蘗數最高,達到86.5%,高出CK處理14百分點。由于B3處理的平均單墩分蘗數只有9.25個,總數最少,因而有效分蘗數最低,每墩只有8個,其他處理均高于CK,其中A2、B2處理每墩平均有效分蘗數分別為11.25、11個,說明低濃度的多效唑和烯效唑均具有促進分蘗的作用,而高濃度有抑制作用。
2.4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茭白產量的影響
綜合茭白的各項產量因素如表3所示,300 mg/L生長調節劑處理下,各項指標最高,其中A2處理的分蘗總數最高 (403 035個/hm2),B2處理次之,而400 mg/L處理分蘗總數明顯下降,其中B3處理最低,只有257 100個/hm2。有效分蘗率隨著濃度的增加呈遞增趨勢,B3處理最高,達86.486%。但由于分蘗總數過低,B3處理的有效分蘗數只有 222 360個/hm2, 低于CK的273 495個/hm2, 其余處理均高
[TP張瑛2.tif]
于對照。茭瓜質量的變化趨勢與其他產量因素相似,CK處理的茭瓜質量最低,只有0.083 7 kg,可能由于無效分蘗多而耗費養分所致。除B3處理外各處理最終產量均高于CK,且隨著生長調節劑處理濃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多重比較顯示,不同濃度處理間多效唑處理差異達顯著水平,烯效唑處理間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并均與對照產量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其中A2處理最高,達 30 664.155 kg/hm2,較CK增加了33.9%,B2處理次之,較CK增加了30.5%,說明適量施用多效唑和烯效唑均可以顯著增加茭白產量,但濃度過高可能阻礙了茭白生長,導致分蘗總數和茭瓜質量減少從而降低產量。
3結論與分析
有研究認為,烯效唑、多效唑使植株矮化的生物學基礎是使細胞變小,細胞排列緊密,在低濃度時,烯效唑控長效應是多效唑的10倍,在大田生產應用時較高濃度的控長效應是多效唑的4~5 倍[1,12]。本研究也發現,烯效唑效果優于多效唑。
植物的生長發育受體內激素平衡的調節,研究表明,多效唑、烯效唑的使用會降低植物體內IAA和GA的含量,使CTK含量和CTK/IAA 值增大,而這正是啟動稻麥分蘗的重要內在因素[13-14]。IAA和細胞分裂素對分蘗的調控主要是通過改變IAA和細胞分裂素的比例來達到的,即小麥分蘗發生與主莖IAA和細胞分裂素(ZR+Z)含量,尤其是二者的比值密切相關。當IAA/(ZR+Z)值低時,利于分蘗發生,高則不利于分蘗發生[15-16]。江解增等認為,茭白膨大的啟動因子是CTK而非IAA,而GA在茭白膨大過程中幾乎沒有起作用[17-18],因此多效唑和烯效唑對茭白分蘗和肉質莖膨大有促進作用。本研究表明,隨著多效唑和烯效唑處理濃度的增加,分蘗總數、有效分蘗數和茭白質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300 mg/L濃度處理產量最高,多效唑、烯效唑處理分別比對照增加了33.9%、30.5%。
適量使用多效唑和烯效唑可以明顯縮短節間長度,降低茭白株高,同時促進茭白分蘗,提高有效分蘗率和茭瓜質量,增加茭白產量,但過量使用會延緩甚至阻礙茭白的生長發育,降低茭白的群體數量和質量,導致茭白產量降低。在本試驗各濃度處理中,多效唑和烯效唑處理茭白的適宜濃度均為 300 mg/L,多效唑處理的產量要略高于烯效唑,但增產幅度不顯著,因而2種處理劑均可以作為茭白生長調節劑使用。但由于多效唑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對后茬作物苗期生長易產生影響,因而在生產中使用烯效唑作為茭白生長調節劑比較安全。
[HS2*2][HT8.5H]參考文獻:[HT8.SS]
[1]王熹,余美玉,陶龍興. 烯效唑對稻苗的生物學效應[J]. 中國水稻科學,1993,7(4):199-204.
[2]王熹. 烯效唑對稻苗的生理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1994,8(1):15-20.
[3]黃熙志,孔德虞,柳長澤. 烯效唑對水稻的增產效果及應用技術[J]. 農業科技通訊,1994(7):27-28.
[4]蔣玉香,鄭一強. 烯效唑化學調控對黃瓜穴盤苗生長發育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2013,4(28):11289-11290,11349.
[5]楊國放,姜河,紀志雨,等. 葉面噴施烯效唑對馬鈴薯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遼寧農業科學,2006(2):81-82.
[6]抗艷紅,許寅生,薛蓮珍,等. 2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馬鈴薯生長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5):52-55.
[7]余凱凱,姚滿生,高虹,等. 不同生育期噴施多效唑對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6):8904-8906.
[8]宮慶濤,張坤鵬,武海斌,等. 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對花生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山西農業科學,2015,43(1):25-27,53.
[9]孫洪仁. 乙烯利、多效唑及修剪處理對盆播早熟禾的影響[J]. 草業科學,1993,10(4):18-21.
[10]劉曉靜. 植物生長延緩劑對草坪植物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 草原與草坪,2003(4):12-15.
[11]張鳳蘭. 兩熟茭白生長動態研究初步Ⅰ 秋茭[J]. 中國蔬菜,1991(2):31-33.
[12]朱國平. 雙晚軟盤育秧利用烯效唑,多效唑控高比較試驗[J]. 安徽農業科學,1997,25(4):309-310.
[13]王熹,俞美玉,陶龍興. 烯效唑的生理活性及應用研究初報[J]. 作物雜志,1993(2):33-34;
[14]陳善坤,曾曉春,劉傳飛. 多效唑促進水稻秧苗分蘗作用機理的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1993,5(1):11-14.
[15]馬興林,梁振興. 冬小麥衰亡過程中內源激素作用的研究[J]. 作物學報,1997,23(2):200-207.
[16]梁振興,馬興林. 冬小麥分集發生過程中內源激素作用的研究[J]. 作物學報,1998,24(6):788-792.
[17]江解增,曹碚生,黃凱豐,等. 茭白肉質莖膨大過程中的糖代謝與激素含量變化[J]. 園藝學報,2005,32(1):134-137.
[18]江解增,邱屆娟,韓秀芹,等. 茭白生育過程中地上各部位內源激素的含量變化[J]. 武漢植物學研究,2004,22(3):24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