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砧 高星 趙華甫
摘要:為科學指導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竣工驗收等階段耕地質量評價工作的開展,擬探索土地整治項目區耕地質量提升評價方法與思路。基于農用地分等與定級方法,分別對整治后耕地質量等別和級別進行評價,并以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土地整治項目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經土地整治后研究區內耕地質量等別和級別均有所提升,其中國家自然等別平均提升0.69等,最低提升0.04等,最高提升1.76等;國家利用等別平均提升0.50等,最低提升0.03等,最高提升1.36等;耕地質量級別平均提升1.10級,最低提升0.11級,最高提升 3.18 級。研究結果表明,基于農用地分等與定級的土地整治項目區耕地質量評價結果能夠全面地反映項目區內耕地質量及其變化情況,研究可為土地整治項目區內耕地質量評價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土地整治;分等;定級;耕地質量;評價;四川省中江縣
中圖分類號:F301.2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12-0405-05
收稿日期:2015-11-10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編號:2015BAD06B01)。
作者簡介:陳學砧(1989—),男,山東德州人,碩士,主要從事土地利用與評價。E-mail:chenxuezhen_ok@126.com。
通信作者:趙華甫,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土地評價和土地規劃。E-mail:huafuzhao@163.com。
農用地整治作為當前土地整治工作的熱點,對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1]。隨著土地整治項目的大量開展,土地整治項目區耕地質量評價逐漸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2-7]。目前,大多數學者直接采用農用地分等的方法進行土地整治項目區耕地質量評價[2-4],但由于土地整治影響耕地質量因素與農用地分等因素的不銜接性,其評價結果未能充分體現土地整治項目實施的成效。鑒于此,有些學者提出了在農用地分等的基礎上增加自然質量、生產條件和利用水平等修正因素進行土地整治項目區耕地質量評價[1,5-6]。另外,有些學者提出通過構建新的、更加完整的指標體系,以對土地整治項目區耕地質量進行評價[7-8]。總體而言,已有研究成果為土地整治項目區耕地質量評價提供了思路和借鑒,但由于缺乏相關規程、規范指導,且其指標體系與計算過程略顯繁雜,其評價方法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尚顯薄弱,其成果在實際項目尺度上的應用存在一定限制。
基于對土地整治項目區耕地質量評價方法實用性與可行性的考慮,本研究采用農用地分等與定級雙評價的方法,分別對整治前后耕地質量等別和級別進行測算比較,并以四川省中江縣土地整治項目為例進行實證研究,以期為今后土地整治項目中耕地質量提升評價提供指導和借鑒,為推進耕地質量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1研究思路與方法
1.1研究思路
1.1.1土地整治工程對耕地質量因素影響分析
農用地分等、定級是從不同角度對耕地質量進行的定量表述。其中農用地分等是依據構成耕地質量穩定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耕地質量綜合評定,其結果在全國可比[9]。農用地級別是依據構成耕地質量的自然屬性、社會經濟狀況和區位條件進行的耕地質量綜合評定,其結果在縣域內可比[10]。
目前,土地整治項目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和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工程。其中,土地平整工程包括格田整理、坡改梯工程以及耕作層地力保持工程等。在土地平整工程實施過程中,通過表土剝離、田面平整、客土回填等工程措施可增厚有效土層,消除田面坡度;通過一定的機械工程措施或爆破改土等方式可有效消除地表巖石露頭度;通過對田塊進行有效歸并和分割,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田塊形狀與耕作條件[11]。灌溉與排水工程實施過程中,通過對灌排渠系及其建(構)筑物的改造與更新,可有效提升項目區灌溉保證率與排水條件。田間道路工程實施過程中,通過新建、整治田間道與生產路,可提升項目區道路通達度,改善農業生產、交通運輸條件。土地整治工程對耕地質量等別和級別因素影響見圖1。
1.1.2土地整治項目區耕地質量評價方法選擇
通過上述分析,土地整治工程通過改良農用地分等中有效土層厚度、灌溉保證率、排水條件、地形坡度、地表巖石露頭度等因素對耕地自然質量產生影響,通過改善農用地定級中田塊形狀、田間道路通達度等生產條件、區位條件因素對耕地級別產生影響。倘若完全以現行農用地分等成果作為土地整治項目耕地質量評價依據,會弱化土地整治對耕地質量的提升成效,導致評定的整治后耕地質量低于實際情況[6]。基于對評價方法的標準化、規范化以及實用性的考慮,本研究基于農用地分等與定級的方法,建立服務于土地整治項目的耕地質量評價方法。通過對整治后分等、定級相關因素重新定量分析,以整治前后耕地質量等別和級別的變化情況來確定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后耕地質量提升效益,從而客觀體現土地整治對耕地質量提升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