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仕倫
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為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幾點體會
文/嚴仕倫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審議通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以下簡稱《準則》和《條例》),表明了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開創(chuàng)了黨的建設嶄新格局和全新境界。作為從事民族宗教工作的一名干部,必須充分認識十八屆六中全會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學習貫徹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堅定不移地把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到實處,以管黨治黨的過硬成效不斷開創(chuàng)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強化建章立制,扎緊制度籬笆。落實好全面從嚴治黨的部署和要求,必須以改革精神推進民族宗教領域各項制度建設,進一步明法度、嚴約束,不斷提高管黨治黨水平。要緊緊圍繞中央要求和民族宗教中心工作,以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全國和全省宗教工作等會議精神為契機,以民族宗教重大研究課題為抓手,針對突出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制定了于法周延、于事簡便,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的規(guī)章制度,扎緊制度的“籬笆”,用制度鞏固成功經驗、規(guī)范各項工作、推動工作落實,不斷提高黨建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水平。
強化遵規(guī)守矩,狠抓作風建設。人無規(guī)矩則廢,黨無規(guī)矩則亂。講規(guī)矩是興黨之要、立身之本。作為民族宗教工作系統干部,要用黨章規(guī)范言行,把黨章作為最基本最重要的規(guī)矩來遵守,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自覺維護黨章,對照黨章找差距,按照黨章抓建設,遵照黨章抓落實。要嚴格執(zhí)行《準則》和《條例》,切實把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內監(jiān)督作為民宗系統作風建設的重要衡量檢驗標尺。要繼承和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將其作為立規(guī)矩、懂規(guī)矩、守規(guī)矩的重要內容,作為民族宗教工作系統干部自覺傳承的行為規(guī)范。要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養(yǎng)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要牢固樹立法治觀念,不斷強化法律意識,自覺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要緊緊盯住民族宗教重要領域、重要問題、重要節(jié)點以及作風問題新情況,著力解決作風建設中存在的頂風違紀問題。
強化依法行政,規(guī)范權力運行。堅持依法行政是推進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設的題中之義。要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及責任倒查機制,推進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依法妥善化解涉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糾紛,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民族宗教事務的能力。要全面梳理部門權力清單,進一步下放和取消部分行政審批事項,科學合理編制服務流程圖,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對權力集中的機構和崗位,要實行分事行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明確執(zhí)法權力的邊界。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完善行政復議和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及時關注網絡輿情,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強化壓力傳導,打造廉潔隊伍。堅持將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壓力進行層層傳導、層層分解,讓每一級組織、每一個部門、每一名民宗干部都在從嚴治黨工作中找準位置、明晰職責、發(fā)揮作用,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抓一把手,牢固樹立“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是失職、不抓黨風廉政建設是瀆職”的理念,切實擔負起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抓班子成員,嚴格履行“一崗雙責”,落實各自分管領域責任,堅持從嚴治黨工作與民族宗教業(yè)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要按照“一把手負總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層層簽訂廉潔自律承諾書和從嚴治黨責任書,將任務細化量化,落實到崗到人。抓風險點,健全依法決策機制,盯牢掌握人權、財權、行政審批權等敏感崗位的民宗干部,健全完善內控機制,推進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
強化示范引領,發(fā)揮帶頭作用。“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正人必先正己。領導帶頭就是鮮明的旗幟,上級垂范就是無聲的命令。民宗干部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重要部署,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帶好頭、作表率,為全黨全社會作出良好示范,帶動黨風政風民風進一步好轉,把全面從嚴治黨推向縱深。要帶頭作廉政承諾,帶頭講廉政黨課,帶頭參加責任制檢查考核,帶頭對下級領導干部進行廉政談話,帶頭參加下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和述職述廉會,帶頭如實報告?zhèn)€人事項,主動接受輿論監(jiān)督,對發(fā)現的問題立行立改,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發(fā)揮好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作者單位:湖北孝感市民宗局)
責任編輯:邱楊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