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一萌 雷劍鋒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范城市武漢在行動
文/羅一萌 雷劍鋒

2016年7月,國家民委先后確定了兩批共12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范城市,武漢市作為中部地區唯一入選城市,位列第一批5個國家示范城市之首。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形勢下城市民族工作的新課題。面對這個新課題,武漢在行動。
武漢市現有少數民族流動人口20多萬人,其中55個少數民族俱全,以回族、維吾爾族和土家族為主。由于語言風俗、飲食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一些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對城市管理規章不了解、不理解。為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多年來,在武漢市委、市政府歷任領導一貫高度重視下,武漢市民族工作部門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服務方法。
武漢市民宗委把維護全市民族宗教領域團結穩定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主動擔責、依法履責,妥善化解矛盾糾紛。依托民族宗教網格化信息系統,建立來漢少數民族經營網點信息和來漢少數民族人員信息庫。加強與來漢少數民族群眾的走訪聯系,與他們建立長期固定的常態性聯絡機制,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多年來,全市沒有發生一起因化解不力、處置不當和保障少數民族人員合法權益不到位而引發的重大不穩定事件。
建立機制,為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工作提供機制保障。武漢市建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為組長,民宗、城管、工商、教育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參加的全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領導小組,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工作格局。
推行“四共兩聯合”的部門協作機制。即民宗部門與各成員單位實行信息共享、秩序共管、教育共抓、責任共擔,聯合執法、聯合調研的工作機制,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武漢市為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政策性文件相繼出臺。尤其是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全市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在漢新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兩份含金量高的文件,有效提升了全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綜合水平。
區域聯動,加強少數民族流入地與流出地對接工作。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少數民族流入地與流出地對接的工作要求,2016年11月,武漢市民宗委黨組書記李林平率隊赴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固原市兩個來漢少數民族流出市調研,并對已經建立了合作關系的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進行回訪,簽訂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合作共管協議書》。吳忠市、固原市、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一致認為武漢市是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非常包容的城市,提出“進得來、留得住、能受益”的服務管理理念站位高,體現了對西部少數民族高看一眼、厚愛一層的博大情懷。
2016年10月,武漢市民宗委主任王獻良與蘭州市民宗委主任黃凱分別代表兩地民宗委,共同簽署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輸出地輸入地工作協作機制協議書》,兩地民宗部門正式建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合作共管機制。該協議以“區域聯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密切協作、齊抓共管、互利共贏”為原則,以推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法治化、規范化服務管理為目標,以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合法權益保障為重點加強合作。
截至目前,武漢市已經與來漢少數民族主要流出地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蘇,青海西寧、海東,甘肅蘭州、天水,四川甘孜、阿壩,寧夏吳忠、固原等11地黨委政府部門建立合作共管協議,健全了信息互通、定期互訪、干部互派,共同開展宣傳教育、共同推動經貿合作、共同維護社會穩定的“三互三共同”工作機制。

武漢市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和法治宣傳教育,努力消除心理隔閡,讓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能夠感受到溫暖。目前,武漢市民宗委已發放5萬冊漢文和維吾爾文兩種文字的《武漢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手冊》。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中開展“融入武漢民族大家庭,適應城市法治化管理”等主題教育活動,連續舉辦了4屆“六好”模范經營戶評比表彰活動,發揮來漢少數民族模范經營戶的示范帶動作用。
堅持對民族工作干部進行教育培訓,幫助公安、城管等部門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建立聯系,增強他們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016年11月16日,武漢市民宗委指導市伊斯蘭教協會舉辦了“武漢市流動少數民族、流動穆斯林骨干學習班”。重點針對在來漢少數民族人員中存在的占道經營、拆遷租賃補償、用工勞務糾紛等問題從政策法規角度進行剖析解讀,同時介紹了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前景,引導來漢經商務工人員轉變觀念、提升素質,不斷適應城市發展和法治化管理的新需要。
學員們紛紛表示要把武漢市作為自己的第二家鄉去愛護、去建設,為武漢的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武漢市以解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實際困難為重點,搭建實用的服務平臺,在全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聚集較多的社區建立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點”,在16個區的政務活動中心設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中心”,方便來漢務工經商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前來咨詢政策、辦理業務和困難求助。在48個少數民族經營門店或公司設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聯系點”,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相互聯系、相互關照提供便利。成立了少數民族法律援助中心,常年聘請維吾爾語翻譯,重點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近年來,武漢市民宗委協調配合各職能部門為來漢常住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免費辦理居住證,為隨遷子女免費辦理入學、轉學手續,解決“入學”問題,全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隨遷子女與武漢籍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已為500多名少數民族流動人員辦理了隨遷子女就學手續。
為加強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信息化建設,武漢市民宗委加大投入力度,調整充實內容,加強督辦檢查,加快全市民族宗教網格化系統建設,推進全市民族宗教網格化系統數據收集、整合、共享力度,不斷強化網格化數據服務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效能。
目前,全市各區均已建立市、區、街道、社區(村)四級民族宗教信息采集體系?;I建市級“武漢市民族宗教網格化信息中心”,對全市民族宗教網格化信息建設進行統籌協調,指導各區民宗部門做好相關數據錄入及更新,協助綜治部門指導街道社區網格員做好民族宗教信息采集。2016年以來,推動各區新增錄入2.5萬名少數民族人員基本數據信息,提高了全市民族宗教信息系統錄入全面性、準確性。
為加強涉疆服務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流出地、流入地對接機制,2014年5月,成立了“新疆少數民族人員服務管理湖北(武漢)工作站”。工作站受新疆、湖北雙重領導,日常工作接受湖北省、武漢市民宗委指導,在武漢市民宗委掛牌辦公,由市民宗委負責日常聯系、服務和管理。
工作站成立以來,駐站干部運用掌握雙語、具備親情鄉情、了解漢疆兩地政策法規的優勢,當好翻譯員、調解員、宣教員,深入街頭巷尾,走訪調研。駐站干部與新疆籍少數民族群眾交朋友、打交道,發放便民聯系電話卡,建立了常態性聯系,引導他們適應城市法治化管理,融入武漢民族大家庭。還配合城管、公安等部門,妥善處置矛盾糾紛近百起,有效維護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作者單位:中國民族報武漢市民宗委)
責任編輯:范楊文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