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專業化服務 提高種糧效益(上)
近年來,隨著青島市小麥高產創建項目的實施及小麥生產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土地托管與流轉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規模化種植被越來越多的農戶認可,極大地提高了種植效率與管理水平及效益。
即墨市段泊嵐鎮為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試點鄉鎮,通過集成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實現農機農藝相結合,為本鎮及周邊農戶提供了技術樣板。
(一)高度重視施肥、品種選擇與播種質量。通過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不斷提高土壤肥力。一般667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2000千克以上,純氮(N)15~18千克,磷(P2O5)6~10千克,鉀(K2O)6~10千克,硫酸鋅1~2千克;全部有機肥、50%氮肥、100%磷肥、60%鉀肥、全部鋅肥作底肥,于耕地前均勻施于地面,然后耕翻于地下,50%氮肥、40%鉀肥作追肥施用。根據當地地力水平,選擇單株生產力高、豐產性好、適應性強的高產優質小麥優良品種。耕翻(深松)與耙耢、鎮壓相結合,整平地面,做到上松下實;種子包衣或拌種,播種時用辛硫磷等藥劑防治地下害蟲。
(二)控旺防凍防倒與氮肥后移。早春通過鎮壓、化控等措施,適當蹲苗控制,667平方米莖數超過80萬、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在起身期前后噴施“壯豐安”等化控劑,控制旺長;“倒春寒”過后,立即采取施肥澆水、根外追肥等措施,及時補救;在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或天達2116。
在拔節期前、4月中旬,項目區麥田均結合澆水進行追肥。追肥量為剩余的50%氮肥、40%鉀肥,每667平方米澆水40立方米。
(三)實施病蟲害綜合防治。通過各種媒介向農戶宣講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具體包括返青起身期防治紋枯病,667平方米用5%的井岡霉素水劑100~150毫升,對水50~70千克,噴澆于小麥莖基部;麥蜘蛛,用0.9%阿維菌素3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麥蚜,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8~10克噴霧防治。拔節后防治銹病、白粉病,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30克噴霧防治;3月上中旬小麥返青后及時化學除草;5月中下旬結合葉面噴肥實施“一噴三防”措施。
(四)重視機械配置,提供專業化服務。目前,段泊嵐鎮農機總動力達到9.8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1200臺,小型拖拉機3500臺,其中小麥聯合收獲機160臺,玉米聯合收獲機98臺;農用水泵5353臺,其他農機動力及配套農具2萬余件。全鎮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85%以上。小麥生產全程實現機械化,機收率達100%。專業化服務發展迅速,通過采取政策扶持、組織跨區作業、建立幫扶責任制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鎮發展農機大戶190余戶。

通過組建扶持專業化合作社,強化合作社的技術實力,不斷給農戶提供服務,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
從2013年秋種開始,結合糧食高產創建項目的實施,平度市農業局確定蓼蘭鎮蒲家村為平度市糧食高產創建核心示范方,重點示范推廣小麥寬幅精播+玉米三行一帶增產模式的高產栽培技術,集中建設了80公頃的小麥寬幅精播和玉米精量播種示范方。平度市農業局積極整合高產創建、良種補貼、一噴三防、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集中進行扶持。一是免費為該合作社提供小麥寬幅精播機、玉米精播機、拖拉機、自走式卷盤噴灌機等;二是對新技術示范田的種子、緩控釋肥和生物菌肥進行物化補助;三是對示范方內深耕深松、播種、噴灌、統一噴藥、統一收獲等專業化服務進行補助。示范方良種覆蓋率、寬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噴三防”、深耕深松、玉米機械化精播等關鍵技術推廣率均達100%。
(未完待續)
(石巖 李松堅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小麥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