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樹平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這句杜甫用來描寫江畔美景的詞,恰好也可以描寫大莊科鄉的“綠”:植被覆蓋率98%,森林覆蓋率47.51%,林木綠化率85.69%,大莊科鄉境內是里里外外通透著“綠”。而白居易“林間暖酒燒紅葉,石上題詩掃綠苔”的句子又可以拿來說說驅車前往大莊科鄉途中所見那漫山紅葉的美號以及內心深處被勾起的那份歡兔一般的詩情畫意。在12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9個行政村延聯勾勒出北京市延慶區大莊科鄉的地域圖,這個坐落于北京市延慶區東南部的深山區鄉鎮,多山、多林地、多突石與峻峰,風景優美。當然不止于此,細細尋來,你會發現這里有故事、有歷史,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渾然天成一個“世外桃源”。
2016年10月19日,本刊記者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賞著紅綠相間的山間美景深入到大莊科鄉進行采訪,為大家翻開那些沉淀在深山鄉鎮的美麗故事……
明方向:
環境建設是立鄉之本
記者:榮鄉長您好,一路來到大莊科鄉,看到綠樹成蔭,紅葉如鋪,果實如墜,空氣沁人心脾,所以先請您介紹介紹大莊科鄉的自然生態環境。
榮欣鋒:好的。大莊科鄉位于延慶區東南部,屬于深山區鄉鎮。距北京城區40公里。地域面積是125.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5300多人,常住人口比較少,約3000多人,按照這個比例來說可以說是地廣人稀。人員結構上偏重于老年人和小孩兒。生態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富。東南與懷柔區黃花城鎮為鄰,南與昌平區長陵鎮接壤,西、北與本區井莊、永寧鎮毗鄰,是延慶區聯接懷柔區與昌平區的重要樞紐。大莊科鄉轄區下轄29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轄區內多山、多林地、突石和峻峰,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東有蓮花山森林公園、白龍潭、漢家川,西有雙秀峰自然風景區、南有旺龍潭峽谷自然風景區、龍泉峪古長城等多處景點。全鄉植被覆蓋率98%,森林覆蓋率47.31%,林木綠化率85.69%,鄉域內有8株一級古樹、7株二級古樹,其中最古老的樹齡達700年,鄉域內盛產板栗、核桃、紅果、栗蘑等農產品,素有“瓜果之鄉”的稱號,水果產量很大,是老百姓的主要產業,在北京及周邊小有名氣。大莊科鄉經濟構成主要以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無規模以上工業,是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
記者:聽您介紹,大莊科鄉的美渾然天成,堪比“世外桃源”,但我們在走訪中發現,這里不僅僅有天然的美,每一個村莊的環境衛生都做得非常好,不僅干凈、整潔,村道上更是多見裝點景色的花圃和小景觀,請您介紹一下大莊科鄉的環境整治工作。
榮欣鋒:再美好的自然環境,沒有人愛護和治理維護也不行。鑒于大莊科鄉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延慶區委區政府對大莊科鄉的發展定位,大莊科鄉歷任領導都把環境建設作為立鄉之本,作為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非常重視。專門組建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的環境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環境建設辦公室,處理日常環境建設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生態環境包含很多方面,環境衛生、綠化美化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諸如空氣、水環境等都需要管理機構時刻關注、精心呵護。對于大莊科鄉的環境和生態建設,我們除了高度重視之外,還會抓住契機,積極爭取參與中央和市級的環境整治項目,加大資金投入用于環境建設改造。做好鄉村環境規劃工作,堅持重要自然資源的保護及儲備,保留鄉村自然古樸的特征,盡量在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向“生態化”和“景觀化”發展。
其次是加強對環境建設工作者的管理,做好具體工作,注重實效。全鄉設置了189名保潔員,并簽訂責任書,落實了衛生保潔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鄉級保潔隊,對村莊環境衛生進行督查。針對村干部應該擔負起環境衛生的管理職責,設立了環境衛生獎懲制度,即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各村的環境衛生進行不定期不定時的評價檢查,對發現的環境衛生問題進行取證、公示,對各村檢查情況進行打分、排名,再根據整體評價情況進行獎勵和處罰。與此同時,為加強與村干部溝通,加強各村環境建設,利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建立大莊科鄉市容環境交流平臺,隨時進行環境衛生監督管理和通氣,隨時在平臺發布發現的問題,及時有效。這樣就在制度上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管理辦法。
大莊科鄉另一個環境建設方面的亮點是白色垃圾的治理工作。白色垃圾是對廢塑料污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為了通過全民共建的方式對白色垃圾實施有效治理,大莊科鄉發起了一項與村民互動的活動——白色垃圾換日用品,由鄉政府每個季度組織一次。這項活動得到了村民的廣泛支持和積極互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到目前為止共換取150噸白色垃圾,交由專門機構進行統一處理,區域內看不到一個廢棄的塑料袋垃圾。由于大莊科鄉地處深山區,垃圾清運相對困難,因此將生活垃圾從源頭上加強分類收集工作也是鄉里的重點工作。
在此基礎上,我們把各項專項整治行動合理安排,緊密部署,主要分為公路沿線專項整治行動、村莊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垃圾渣土專項整治行動、鏟冰除雪專項整治行動等,使全鄉整體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塑品牌:
精深雕琢村域文化
記者:我了解到,大莊科鄉不僅自然環境優美,而且歷史資源豐厚,并在此基礎上塑造了不少特色村莊,請您為大家盤點一下轄區內的自然風景與歷史文化資源情況。
榮欣鋒:大莊科鄉境內不僅有以“三山兩水”(蓮花山、燕羽山、雙秀峰、懷九河、鐵爐河)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景觀,更有著悠久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和優良的革命傳統。是一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如包括鐵爐、沙塘溝、景兒溝、慈母川、霹破石、董家溝、里長溝等七個村莊的紅色后七村,都是當年的抗日根據地。其中沙塘溝村是當年抗日戰爭時期平北地區第一個建立黨支部的地方,霹破石村是開辟平北根據地時建立的第一個聯合縣政府——昌延聯合縣政府,有的村是加工機械武器的主要場所,有的村專門組織群眾援助工作;再有,2014年考古發現的遼代冶鐵遺址群,主要由礦山、冶煉、居住及作坊遺址等構成,分布區域主要位于水泉溝、鐵爐村、漢家川、慈母川等地。反映了遼代冶鐵技術水平,從側面反映了北宋時期中原地區的冶煉水平,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再有明代內長城的主線龍泉峪長城,墻體是用當地出產的大塊花崗巖筑成,充滿歷盡滄桑的風貌,是長城沿線最奇特之景;蓮花山景觀不僅外形酷似“蓮花”,更為奇特的是在其半山腰部有三尊70余米高由自然巖石形成的巨佛,呈現出“三佛映壁”的奇特景觀;慈母川村。相傳八仙之一的漢鐘離決心前往蓮花山出家修道,在這里向老母辭行,其母一步一送,依依不舍,即不舍兒子遠走,又不愿因為母子之情而阻擋兒子修道的決心,只得灑淚而別,其母子分別處也因此得名辭母川,后又稱慈母川;近年來大莊科鄉境內還發現了距今二三百萬年前冰川時期的“冰臼”,是我國已發現的數以萬計的冰臼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最為壯觀和完美的冰臼。經過鑒定證實,這還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大冰臼,堪稱冰臼王國中的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