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松
通過對大莊科鄉三個特色村莊的實地考察及與鄉長的座談,感覺大莊科鄉黨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清晰,政府職能定位準確,干了政府該干的事,一是圍繞延慶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定位,重點抓轄區生態環境建設。二是挖掘轄區文化特色,通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環境的整治與建設,打造干凈、整潔、具有平北特色的村容村貌。三是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讓農民得利。既沒有越位,也沒有缺位。
大莊科鄉具備很好的發展基礎,紅色、橙色、藍色、白色、黑色“五色”文化初見端倪,“五色”文化蘊含著很大潛力。針對大莊科鄉的現實,我提出三點具體建議:開闊視野,壯大產業、厚植文化。一是以特色文化整合資源,持續舉辦大型活動,形成品牌。大莊科鄉作為地處山區的基層政府,自身掌握的財政資金、優秀人才、機構有限,要發展就要善于搭建平臺、整合各種資源,為全鄉的環境建設、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爭取國家、北京市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并將國家、北京市級項目或活動在大莊科鄉落地,如挖掘慈母川村孝文化,將每年北京市“孝星”頒獎現場落在慈母川村;與北京市教委溝通,將慈母川村、霹破石村列入全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還應積極引進社會組織參與大莊科鄉的建設與發展。二是可以借鑒臺灣臺南市土溝村社區“鄉村美術館”的經驗,打造屬于大莊科鄉的“美術館”,帶動一方經濟。三是借鑒中國鄉建院在全國70多個村鎮成功示范推廣的、以村社內置金融為切入點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模式,把農民再組織起來,把土地、村舍等要素再集約經營起來,讓農民的產權和集體成員權流轉交易起來,推動農民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體。
(責任編輯:李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