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么會變成小“蝸?!保?/p>

有的寶寶明顯比其他寶寶動作慢,即使有強烈的外界刺激,他們仍然行動遲緩,慢條斯理,這是他們一生都不太可能改變的先天氣質。
有時候,寶寶并不是故意磨蹭,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處在發育中,對所做的事情動作不熟練,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
寶寶對時間的概念比較模糊,他們不知道把一件事情盡快做完會有什么好的結果,也不認為慢慢做有什么不好,比如,成人都知道,自己上班、寶寶上幼兒園都不能遲到,而寶寶則不然,爸爸媽媽上班和自己上幼兒園晚了,對他們來說無所謂。
2-5歲的寶寶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注意的廣度很大,但穩定性不夠,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吃飯時,窗前有小鳥飛過,他們就會放下碗去看個究竟而忘了吃飯,所以,他們做事情總是斷斷續續、拖拖拉拉。
做喜歡的事情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情則慢吞吞,這是很多寶寶的毛病,比如,寶寶想出去玩,但媽媽讓他先把玩具收拾好,他心里不高興,可又不得不干,于是就磨洋工。
很多家長為寶寶包辦了很多事情,這也會導致寶寶患上拖延癥,比如,媽媽嫌寶寶吃飯慢,就喂他吃;嫌寶寶整理不好書包,就天天幫他整理,這樣寶寶就會漸漸養成磨蹭的習慣。
有的寶寶在做事情時缺乏自信心,擔心自己做不好,瞻前顧后,畏畏縮縮,速度當然快不了。
成人做事情通常是為了得到結果,而寶寶做事情通常是為了體驗和享受過程,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活動過程中的時間比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