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生豬屠宰檢疫存在的難點及對策
莫崇譽/廣西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現代社會食品健康問題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生豬屠宰檢疫工作逐漸走向正規化。但部分基層地區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如生活生產方式、工作條件等,造成生豬屠宰檢疫工作中存在一些難點問題。文章中以基層生豬屠宰檢疫為出發點,分析難點問題的解決措施。
生豬由活豬變為豬肉產品環節眾多,其中最后一道重要檢疫程序就是生豬屠宰檢疫,這也是保證豬肉及其產品質量的主要環節。生豬屠宰檢疫分成兩個階段:宰前檢疫及宰后檢疫,前者主要檢查生豬健康狀況,后者利用簡易設備檢疫檢驗豬肉中是否存在寄生蟲、病害等。就基層生豬屠宰檢疫現狀分析,存在定點屠宰場規范化程度偏低、屠宰網絡不全等問題,具備資格的畜牧獸醫人員完成生豬屠宰檢疫工作,并督促對檢疫不合格病害精心無害化處理。開展屠宰檢疫工作可以保證豬肉及產品質量,但實際中存在問題給檢疫工作造成困難。
1.檢疫工作力量不足。在眾多的檢疫工作中,獸醫作為一個特殊行業,一直受到傳統老觀念的影響,得不到社會的足夠關心和重視,導致從事獸醫工作的人員越來越少。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在當前屠宰場檢疫工作中,最復雜的問題就是當前檢疫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屠宰場缺乏相應的檢疫設備,再加上檢疫人員的工作觀念落后,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我國檢疫工作的進步和發展。
2.存在私屠亂宰情況。由于市場生豬肉的需求量在不斷擴大,很多群眾為了自己利益的增加就對生豬進行隨意屠宰,有的農村屠戶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在生豬檢疫事件中故意逃避,將這些未經檢疫的生豬肉帶到市場上進行販賣。而這些未經檢疫的豬肉不僅對生豬市場造成影響,還對豬肉規范經營戶帶來沖擊,如果這些生豬患有某些傳染性疾病,還有可能影響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3.屠宰檢疫工作不全。分析當前屠宰場檢疫工作可以明確,大部分屠宰檢疫依舊停留在傳統方式上,主要為眼觀、手摸及刀切等,以自身經驗為出發點判斷豬肉品質及好壞。這種簡單方法一定程度存在科學性與嚴謹性不足,加上畜牧養殖產業不夠規范及產品流動性加快,這就使得很多潛在病原體與微生物通過各類形式傳播,傳統檢疫手段很難檢測出這些情況。
1.創新技術方法。首先,定期對檢疫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實際指導,確保檢疫人員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其次,政府要加強對檢疫事業的宣傳和引導,在提高獸醫工作者待遇的同時,也要提高對檢疫工作者的待遇,鼓勵檢疫人員加強對屠宰檢疫工作的重視度和責任心,加強社會對于獸醫檢疫行業的認知度,從根本上出發,保障市場生豬肉食品的安全以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2.加大監管力度。保障生豬肉食品安全的主要途徑,就是加大監管生豬屠宰檢疫工作的力度。一方面需要各職責部門配合、互助,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保證流通到市場上生豬肉及相關產品不存在質量問題。同時對私屠亂宰現象嚴厲打擊,依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相關管理條例,強化對生豬及其產品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不買存在安全隱患的生豬肉,不買沒有經過專門檢疫的生豬肉,不買沒有檢疫合格證的生豬肉,只有這樣才能讓帶有健康性問題的生豬肉沒有市場可尋,徹底消除隨意屠殺買賣的違法現象。
3.優化創新方法。對屠宰檢疫方式進行創新,對相應的檢疫設備進行完善,在檢疫過程中引入新方法、新技術,做到不漏檢、錯檢,從源頭上把好檢疫關卡。同時,做好肉制品來源體系的檢查工作,從肉制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等多個環節進行監督和管理,防止在加工過程中出現死豬、病豬、銷售時出現注水肉、瘦肉精肉等不符合規定的產品出現,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
4.構建生豬追溯制度。(1)繪制詳細區域生豬屠宰圖,表明各個生豬屠宰點的地理位置;(2)生豬屠宰過程全面落實無公害生豬養殖技術流程,并做好具體記錄,并記錄飼養、疾病等記錄,保留原始記錄至少兩年;(3)生豬質量監督員全面監督各個生產環節,及時糾正不符合質量管理的生產行為并查明原因,直接追求相關責任人的責任;(4)生豬出售前必須使用鎖扣式無公害標識,方便追溯質量責任;(5)配合相關部門監督檢查,每批生豬出售前都要經過檢測檢疫,不合格產品不得出售,保證豬肉產品質量。
綜上所述,生豬屠宰檢疫工作直接關系到民眾飲食安全,也對和諧社會構建產生影響,因此不斷強化屠宰檢疫監督工作,優化與完善隊伍建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確保群眾吃上放心豬肉,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類似工程提供經驗借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