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陜西省眉縣首善鎮畜牧獸醫工作站
奶牛子宮炎癥的診斷與治療
楊宏偉/陜西省眉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
趙倩/陜西省眉縣首善鎮畜牧獸醫工作站
奶牛子宮炎癥一般是指奶牛子宮內膜、肌層的炎癥,常繼發于奶牛流產、死胎、難產、胎衣不下等情況,或輸精、輸藥、助產時操作不當、消毒不嚴,造成子宮炎性感染,引起發情周期紊亂、發情異常、屢配不孕,可導致病牛被淘汰,嚴重影響奶牛產奶性能的發揮,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1.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不同程度的炎癥,陰道排出膿液、絮狀物、渾濁粘液,有時流出清晰透亮粘液,直檢時感覺子宮角敏感、變粗變硬、壁厚、手感不光滑,有時有明顯的積液、積膿感,有時無明顯異常。
2.子宮肌炎。多由子宮內膜炎發展而來,子宮明顯增大變粗、變硬,宮壁明顯增厚,直檢可發現子宮異常敏感收縮,短時間內不會舒緩,手感宮體增大、宮壁增厚,不光滑。分泌物多為清稀水樣,有時有膿樣分泌物。
3.子宮積液及積膿。多由子宮內膜炎發展而來,子宮體積增大,如兒臂粗,直檢手感不光滑,敏感度不高,可感知宮內有或稀薄或濃稠的內容物波動,排出的分泌物為水樣、膿樣,有時不見分泌物排出。
發生宮頸炎癥時,直檢可發現宮頸變粗變硬變彎,輸精槍插入有艱澀感。多為產后子宮脫出,被異物損傷宮頸,或輸精及輸藥操作不當引起。
如有積液或積膿時,直檢子宮體積明顯增大,可感知內容物稀薄或濃稠。
發生子宮粘連時,直檢可發現子宮與腹腔臟器或腹膜粘連,無法將子宮牽引、把握至正常位置。
不同程度的子宮內膜炎性感染臨床較多見,宮頸炎癥和積液積膿時有發生,偶有子宮肌炎。據有關資料報道,造成子宮炎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葡萄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化膿性棒狀桿菌、支原體、蠟樣芽胞桿菌等;分離菌株對諾氟沙星、恩諾沙星、卡那霉素、頭孢他啶、鏈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甲砜霉素敏感,對青、鏈霉素有相對耐藥性。
1.抗菌消炎。選擇敏感抗菌藥物進行子宮灌注,灌注劑量、藥物濃度根據子宮容積大小、炎癥程度確定,連續用藥2~3次。必要時可配合應用前列烯醇、雌激素、縮宮素等,促進炎性產物排出、保持子宮適度的興奮性,促進機能恢復。
2.中藥治療。
處方1: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各40~50 g、荊芥炭,白芷、炙香附各40 g,黃芪、艾葉、吳茱萸各60 g、升麻50 g,益母草120 g。每天一副,煎湯灌服2~3副。本方補血活血、理氣提氣,暖宮消炎。適于體質瘦弱病例,表現分泌物清稀、混有白色膿絮狀,發情不明顯。
處方2:蒲黃、黃柏、黃芩、香附各50 g、牛膝、豬苓、云苓、苦參、枳殼、生地、紅花、牛膝各40 g,益母草120 g。每天一副,煎湯灌服2~3副。本方涼血燥濕、活血理氣、祛瘀消炎,適于炎性分泌物多、濃稠的病例。
一般情況下,子宮內膜炎癥大多可以治愈,順利配種受孕,子宮肌層炎癥恢復較慢,宮頸炎癥、子宮粘連治療效果差或者風險大,建議淘汰。
1.以防為先,防重于治。在直檢、產檢、輸精輸藥時做好消毒工作,確保熟練而規范的操作,避免對子宮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定期進行奶牛產后檢查,采取激素、子宮投藥、中藥灌服、加強消毒等措施,及時治療奶牛卵巢囊腫、子宮遲緩、損傷粘連等產后疾病。
2.子宮炎癥治療的劑量要適當控制,抗菌藥物的選用要交替、聯合使用,防止產生耐藥性。一般炎癥不宜用藥次數過多,療程控制在3~5 d之內,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損傷和發情周期紊亂。
3.為防止子宮炎癥擴散,一般不建議做子宮沖洗。子宮灌注時藥物劑量宜小不宜大。積液積膿嚴重確需沖洗時,也要控制劑量,采取少量多次的辦法,同時可配合使用前列烯醇、雌激素、縮宮素,加強子宮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