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
(遼寧省鞍山市畜牧技術推廣站種畜禽與草原管理站,遼寧鞍山 114014)
瘤頭鴨產蛋期、換羽期的飼養管理
郭斌
(遼寧省鞍山市畜牧技術推廣站種畜禽與草原管理站,遼寧鞍山 114014)
種鴨自轉入產蛋鴨舍后,各項管理措施和飼養方法,在產蛋前期都已形成固定的程序,此時期內應保持穩定,不要做大的改變,以免引起應激而使產蛋率下降。飼養密度仍按產蛋前期的標準,以每平方米3~4只為平均水準。隨著季節的變化,或疏散或加密,進行相應的微調。光照度在產蛋前期采取每周漸增的方法,產蛋到達高峰期后,保持每晝夜16 h的光照制度,穩定不變。鴨子對光照的刺激比較敏感,千萬不要隨便增加或任意減少。光照制度制訂出來后,要督促飼養員必須嚴格執行。進入產蛋高峰期,一般在32周齡后,喂料量不加控制,任意采食。并改用產蛋高峰期的飼料配方,從數量和質量上充分滿足高產的需求。還要密切觀察蛋殼質量、蛋重變化以及產蛋率曲線。如在產蛋高峰的中期,出現蛋重減輕、蛋型變小、蛋殼變薄等現象,分析其原因,大都是營養上滿足不了需求所造成的結果,要考慮提高飼料的營養濃度,特別是代謝能和限制性氨基酸滿足不了需求的可能性最大。要設法給予添加,盡可能使產蛋高峰期保持得長一些。保持鴨舍內清潔干燥,空氣流通,特別是氣溫高、濕度大的季節,這一點特別重要。地面的墊料要每天定時添加,保持清潔干燥。尤其是沿墻壁一側的產蛋窩,墊料要墊高一些,墊多一些,不要被糞便沽污,也可以設置專用的產蛋箱。每日放鴨出舍后,要立即收集種蛋,標明日期和舍號(即品種和品系的名稱),以免混雜。發現地面有散蛋,要及時收集起來。種蛋必須于當天下午集中送蛋庫存放。嚴格防疫隔離制度,謝絕外人參觀或進入鴨舍。主要傳染病的防疫接種在育成期內都已完成,進入產蛋高峰后,盡可能不打針、不喂藥、少刺激。要嚴格執行防疫隔離制度,不讓外人隨便進出鴨舍。本場工作人員要遵守消毒程序,盡可能減少或杜絕病原微生物進入舍內。在產蛋期內,任何時候發病,或引起大的應激反應,都會造成產蛋率驟降,再要恢復上去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必須做好平常的消毒隔離工作,防患于未然。
瘤頭鴨種鴨一般都利用兩個產蛋期。當第一個產蛋期結束時,即進入自然換羽階段,先后經歷約3個月,方能陸續恢復產蛋。自然換羽所需時間長,恢復產蛋慢而不整齊,給管理帶來很多不便。目前,較大規模的養鴨場,都采用人工強制換羽的方法,使換羽整齊集中,管理統一方便,而且恢復產蛋期可縮短20多天。
當產蛋率自然下降到15%以下時,就可以開始強制換羽。換羽前需要先做以下兩件事。先將公鴨全部撿出,公母分群。公鴨要提前2周先開始換羽。對鴨群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把體質瘦小虛弱的個體挑出來,不參加強制換羽,或及時淘汰處理。
人工強制換羽的方法一是改變光照制度,縮短光照時間,采用弱光照明;二是全群停喂飼料2~3 d,停水24~48 h(天氣熱時停水24 h);三是從第3天(第4天)起,每天每只喂100 g育成鴨的飼料,一次投放;四是在第6天,可隨機抓3~5只鴨子,對主翼羽進行試拔。如羽根干枯,羽軸與毛囊容易脫離,拔起來很輕松,這時就可開始人工拔羽,先拔主翼羽,再拔副主翼羽,后拔尾羽,一次將3種大羽拔完,如試拔很費勁,拔出的羽根帶有血絲或肉絲,說明毛囊還沒有完全萎縮,要推遲1~2 d再拔,直至容易拔時再全面進行。要將鴨舍內打掃干凈,徹底消毒,鋪上清潔墊料。關入剛拔過羽毛的鴨。拔羽后的5 d內不能放鴨下水,以防感染發炎。拔羽后第2天開始加料,仍喂育成期飼料;在原來日喂100 g的基礎上,每天每只增加10 g,直至每只日喂量達到160 g時,保持穩定3~4周。如鴨群感到饑餓,最好多喂點青綠多汁飼料充饑。
恢復期的飼養,從拔羽后第8周起,育成期飼料與產蛋期飼料摻半飼喂;從第10周起全部喂產蛋期飼料,自由采食,不控制喂量。從拔羽后第8周起,每天光照9 h;此后每周增加1 h,直至達到每晝夜光照16 h后,保持穩定。拔羽后的第8~9周,可先后進行鴨瘟和禽霍亂免疫接種。拔羽后的第10周,在母鴨群中放入公鴨,混群飼養,進入第二個產蛋周期。
瘤頭鴨與河鴨屬的家鴨不同,還保留著較強的就巢性(俗稱抱窩),這是鴨子為繁衍后代的自然生理特性。就巢時,母鴨生殖系統萎縮,骨盆閉合,產蛋停止,長時間滯留在產蛋箱內,或伏臥在墊料上抱窩,采食量大減,機體消瘦,影響管理。目前對就巢鴨的處理,除使用醒抱靈等醒抱藥物外,最簡單實用的方法是盡早發現,立即隔離,定期轉換飼養環境。當發現有就巢情況的個體時,立即把它從產蛋鴨舍拿出,轉移到沒有產蛋箱的柵條上飼養,給它創造很不適應的生活環境,而且要不斷變換,促使其盡快醒抱。
S834
B
1001-0084(2017)06-0045-01
2017-04-29
郭斌(1984-),男,遼寧鞍山人,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