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關于隔代育兒的利弊大討論一直是個火熱的話題,老人家帶完兒女又帶孫子,勞苦,但功高不高?是隔代愛?還是隔代害?且看下面我們為您整理的“隔代育兒利弊PK榜”。
“隔代撫養”之利
桐桐媽:
三歲的桐桐最喜歡玩“推墻”游戲,就是我們把積木壘得高高的,然后她一下推倒。每次我和老公陪她玩這個游戲的時候,頂多能堅持壘10次,我們就沒耐心了。但是姥姥不一樣,無論桐桐玩多少次,姥姥都能一遍遍、不厭其煩地陪著她壘積木、推積木。我問姥姥為什么這么有耐心,姥姥說:“我老了,和你們年輕人不一樣。你們有好多牽掛的事情,要工作、購物、打游戲……我有的是時間陪我的小孫女,她想玩什么,我就陪她玩什么;她想干什么,我就陪她干什么。”
的確,面對孩子的各種“無理取鬧”,年輕的父母常常會失去耐心。而老人則會耐心地回答孩子喋喋不休的問題,陪孩子玩那些已經重復了無數遍的游戲。祖輩的溫和、耐心與無條件的陪伴也許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
“隔代撫養”的“利”除了桐桐媽提到的,還有很多,比如:
g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
這是隔代撫養最根本的一個因素。如今的職場競爭非常激烈,有了孩子,壓力也會隨之增加,無論是從財力還是精力上說,年輕父母都吃不消。而有了老人的幫助,年輕父母才得以解決后顧之憂,專心于事業。
g擁有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
年輕的父母很多都是第一次和孩子打交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但凡出現一丁點兒小問題,都會變得格外緊張、焦慮。相比之下,老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淡定”得多。他們會有條不紊地把孩子照顧得細致、周到,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保障。
g使長輩們和孩子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這在很多退了休的父母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曾經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孩子身上,然而當孩子成家立業,自己也就越發無聊了。幫子女照顧孩子會讓他們感到有價值感,情感的需要也能得到滿足。
“隔代撫養”之弊
樂樂爸:
在老人家的觀念里,常把吃好喝好作為照顧孩子的首要標準,而對孩子精神和行為方面的教育卻很缺乏。比如,爺爺帶著樂樂過馬路時,常常趁著沒車就闖紅燈,以至于孩子有樣學樣,沒有安全意識。有時樂樂犯了錯,我和妻子批評懲罰他,爺爺奶奶就會護著,認為“他還小,長大就好了”。他們有時甚至會給孩子錯誤的鼓勵,比如孩子霸道蠻橫,他們認為是有“本事”的體現;占小便宜、不遵守規則,反倒覺得孩子“機靈”。對此,我們做家長的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真怕這樣下去以后會管不住孩子。
在很多隔代育兒的家庭中,老一輩人的想法大多還停留在“吃好喝好”的程度,忽略了孩子品德、性格的養成,這種“重養輕教”的育兒方式,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
g過分溺愛
老人們往往都對孩子疼愛有加、過分關注,以至于事事代勞、處處遷就,導致孩子出現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問題。
g引發家庭矛盾
無論是喂養理念還是教育觀念,年輕爸媽和長輩們之間都易形成分歧,你有你的科學理論,我有我的豐富經驗,當兩者有沖突的時候,孰是孰非還真不好說。一旦溝通不好,就會上升為家庭矛盾。
g孩子與爸媽感情疏離
長期由長輩撫養而與父母相處較少的孩子,自然而然會更加依賴長輩,而對自己的父母不夠親熱。另外,長輩對孫輩往往溺愛、護短,造成孩子很難接受其父母的嚴格要求和批評,容易形成感情隔閡和情緒對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難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