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文學碩士、專欄作者、媒體編輯,著有《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五歲熊孩子教我的事》等。
你羨慕那些成功的人無限風光,卻不想走他們走過的路,因為那條路太難了。你輸在總是選擇那條容易走的路。
我曾經面試過很多自稱迷茫的人。有一個女生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幾乎全程哭著講自己的經歷,特別委屈。
她高考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聽父母的話學了法律,大一就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她就不想認真學習,所以成績一直不好。
中途想換別的系,想著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就會努力了。打聽了一下換專業特別難,有很多限制,一時半會兒根本不可能,就放棄了。
到了大四,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她成績沒啥亮點,律師事務所又都想找有經驗的,她覺得他們挺勢利。
后來她去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干了半年多,發現自己只能打雜,學不到東西,就辭職了。看到我的編劇招聘啟事,覺得有點希望了,因為她從小到大都很喜歡看電視,想來試試,不過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好。
她覺得特別迷茫,看不到方向。
我只問了她一個問題:“你覺得你可以做編劇,那你做了什么準備?”
她更蒙了,說:“我就是不知道從何做起。”
我說:“那你知道世界上有百度和知乎嗎?知乎有很多編劇大神專門分享經驗。至少你應該先去買幾本編劇書,了解一下入門知識吧?”
這個女生簡直就是迷茫界的典范。
其實我很想問那個女生:
第一,你是真的不喜歡你的專業,還是不喜歡努力?我們常常會把不擅長偽裝為不喜歡,把挫敗感偽裝為厭惡感。我們不是不喜歡這個專業,我們只是不喜歡不好的結果,于是,我們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第二,好,就算你確定了自己不喜歡,那你為什么換專業時,打聽了一下就放棄了?還有比這更急于求成的嗎?
第三,你找不到好的工作,這不是活該嗎?人家要有經驗的,要成績好的,這不是很公平嗎?
第四,你覺得打雜學不到東西就辭職了?別說打雜了,打掃廁所都能學到東西,你學不到,是因為你不想學。誰的職業生涯不是從打雜開始的?再說了,你屁都不會,你還不肯打雜?
其實,你不是迷茫,你只是浮躁,你只是急于求成,你只是不愿意踏踏實實去努力。
其實常見的迷茫有兩種。一種是大學生找工作的時候,很迷茫——其實這是為他大學四年不努力埋單;另一種是工作了好幾年,覺得不喜歡這份工作,但又不知道去哪,很迷茫——其實這是為他工作幾年不努力而埋單。
三年前,朋友邀請我去他們報社做一場講座,現場有很多人提問。有的人就著我的講座內容,問了很多專業上的問題,比如如何把一個枯燥的新聞稿寫得更具可讀性。有的人問的是人生方向上的問題,比如:紙媒一直在沒落,我不知道以后該怎么辦?我現在離成功很遠,怎么才能成功?
講座之后,我和朋友去吃飯,她跟我說:“你知道嗎,所有問你專業問題的人,都是我們報社的業務骨干,因為他們還想在業務上有更大的進步;而問你人生方向上的問題的,顯得特別迷茫的,全是平常特別懶散、應付工作的,一篇文章幾十個錯字,采訪一個人名字都會寫錯……都是報社很想炒掉的人。”
對后者來說,他們最該做的,不是問將來要干什么,而是做好手頭每件事。連基本的職業道德都沒有,基本的專業能力都不具備,談什么成功?談什么人生方向?
我想對那些迷茫的人說,不要站在原地,動起來,哪怕是去試錯。你說不喜歡當下的事,你喜歡另外一件事,那你愿不愿意給這件事情五年?在這五年里,付出至少1萬小時的努力,你一定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別扯什么來不及。有些人,比如梵高奶奶,70多歲才開始畫畫,幾年之后照樣開畫展。
所以啊,你真的不是迷茫,你只是喜歡錢多活少離家近。你羨慕那些成功的人無限風光,卻不想走他們走過的路,因為那條路太難了。你輸在總是選擇那條容易走的路。
這就是我永遠喜歡那些堅定的人、義無反顧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