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爽
摘 要:近年來,哈爾濱市農產品流通主要是通過農貿市場來進行交易,遠遠不能滿足農產品的需求與供應。隨著科技與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電腦、手機在城市居民生活中越來越普及,不少涉農企業、農業合作社及農民通過互聯網查找農產品信息,進行網上貿易。這種方式與傳統交易形式相比,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并且信息傳播速度快。因此,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化將是未來貿易的一個新方向。應對這種情況,將分析現階段哈爾濱市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經營形式;農業產業
中圖分類號:F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2-0044-02
一、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產業的重要意義
農業電子商務能夠縮短生產和消費的距離,既發揮物流經濟專業化分工的效率,又縮短物流經濟條件下的生產和消費的距離,對哈爾濱市農業產業化進程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1.有效指導農業生產
農業市場風險是由農業信息傳遞速度慢、信息準確性等多種因素造成的,以及許多其他因素,如生產和管理的盲目性。電子商務可以減少或消除信息不對稱和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及時、全面的市場信息。
2.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
農業產業化中導入電子商務,企業通過網絡傳播信息,進行訂單處理、生產計劃、資源配置,減少中間商環節,小農戶與大市場的距離,降低成本,提高交易速度,提高了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3.建立高效的市場網絡
農業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交易網絡,農業企業打破條塊分割的市場格局,有利于統一有序的市場的形成,使雙方有選擇地擴展到最大。
4.實現農產品流通規模
在農業電子商務中,網絡交易平臺可以用來處理少量的農產品。農民可以委托農產品配送中心,并由統一的銷售組織配送農產品,農民和農業企業雙方都是平等的,他們的利益可以得到充分保證。
二、哈爾濱市土地確權后農業經營形式預計變化情況
一直以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努力加快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應用,廣泛引進人才,不斷創造良好的政策發展環境。
1.哈爾濱市農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發展
經過多年的城市發展和建設,寬帶網已覆蓋全市的鄉鎮(街道)和90%以上的行政村,寬帶接入用戶842 000戶,數字雙向網覆蓋人口超過150萬,成為國際通信骨干網節點城市;擁有約500gb /出口帶寬,并可擴展到1000gb/s左右,保證了數據傳輸的速度。
2.哈爾濱市農業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電子商務在已被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公共交通IC卡和房地產互聯網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該市已成為全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動漫出版產業基地和數字城市管理試點城市。
3.哈爾濱市農業電子商務技術人才儲備的基本情況
黑龍江省有44萬名科技人員,總量在全國前10名。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國家重點大學和49所職業學校28所高校,近80萬學生,有131個省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以及15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成員已達到3萬—5萬人,每年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對電子商務工業的快速發展是有力的支持。
4.哈爾濱市農業電子商務政策扶持基本情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加強政策引導,制定《哈爾濱市企業信息化上臺階工程實施方案》和《企業信息化百家示范、千家提升、萬家應用工程實施方案》,組織實施了企業信息化“百千萬”工程,確定了100戶重點試點企業。
三、哈爾濱市農業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哈爾濱市農業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無論在規模、水平,還是發展的外部環境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1.農業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缺乏龍頭企業。缺少一個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并且可以支持電子商務產業的龍頭企業。
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該市的農村人口增長很快,但農民大多使用手機,甚至是大多數網吧的上網用戶,互聯網普及率遠低于城市,嚴重影響了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2.電子商務在農業產業化中的應用有待改進
電子商務概念和農業農民落后。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農民文化素質低,計算機網絡知識少,電子商務知識缺乏。農業企業對電子商務的發展缺乏了解的前瞻性,認為電子商務發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投資回收期長。這些觀念已成為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障礙。
3.農業電子商務系統和基礎設施有待加強
完善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絡平臺缺失。該市大量的農業網站嚴重缺乏專業標準。專業電子商務網站少,尤其是農業網站強調其信息功能,忽略了其業務功能。部分信息是滯后的,沒有及時更新,不能為農民提供準確及時的農產品信息服務,更不要提交易。
農產品物流體系不完善。農業電子商務業務剛剛起步,主要集中在批發市場上開發,品種多,生產單位小,組織度低,物流配送系統的技術難度高,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高效率體系。
四、對策建議
1.加快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化發展
爭取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企業落戶城市,制定相關政策的配套措施,解決電子商務企業在工商登記、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發票的引入,物流等方面的要求,為其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促進農產品批發和大型零售企業的在線產品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網上銷售,促進當地農業合作社開辟網上商店、網上銷售渠道。在農業企業的局部應用農業電子商務的推廣,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網上商城,充分發揮城市的銷售和分銷網絡,專注于在線購物、在線社區的發展以及集團購買的購物體驗。
第三方農業電子商務服務業的發展。以市場為主體,培育發展第三方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包括農村信息網站的交通服務、在農產品貿易上的綠色生產和傳播城市的重點信息交換服務的網站,以及與旅游業相關的企業、國內外游客集中在農業旅游信息服務網站。
2.加快農業產業化龍頭產業電子商務應用
大力發展服務“三農村”電子商務。為了提高農民的水平,以電子商務為基礎,以滿足農村市場的電子商務需求為核心,創建市、區、鄉、村農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農業創新的電子商務平臺,加強具備農業電子商務的服務功能的電子商務系統,實現自動化、信息公開和多元化。
電子商務在農產品加工中的應用,提高了企業的網絡營銷;多渠道的網絡推廣方法,擴大了輻射范圍。提升服務能力爭取國內市場的需求和支持。積極推進信息基礎較好、上下游企業信息需求強勁,具有主導產業鏈能力的大型企業搭建供應鏈電子商務平臺,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信息化。
加強觀光農業電子商務的應用和推廣。支持農業、旅游預訂網站,支持農業、旅游農業、旅游業的建設和應用,以支持移動電子商務應用創新的營銷渠道。進一步強化社會媒體營銷的新途徑,以擴大知名度和美譽度,以農業資源促進涉農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
3.加快農業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以“智慧城市”和“三網融合”的業務創新為契機,構建新的農業經濟增長和城市的發展。在擴大用戶基礎的同時,確保城市和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
農業電子商務園區的創建。依托區位吸引投資條件,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積極性,積極打造農業電子商務園區,并提供優越的數據和網絡配套條件。引進和培養物流、電子商務企業,農產品物流委托給供應商或物流服務中心,將其逐步集中在一個方便、快捷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系統。
4.加快完善農業電子商務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
研究開發電子商務系統,電子商務軟課題由電子商務研究的農業組織收集和分析,明確電子商務和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關系,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宏觀調控關鍵的農業電子商務戰略規劃、研究和統計分析。
優化農業電子商務行業的管理和服務。農業電子商務協會成立,組織招商引資,協調電子商務企業在管理和服務上的問題和要求,促進農業的發展。農業電子政務針對于農業企業、農民和農業合作電子商務的應用,為農民創造領先的和支持的環境,提供基于網絡的公共服務,鼓勵農民獲得在線服務。
參考文獻:
[1] 梁云,劉培剛.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途徑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 麻茵萍.農業電子商務應用狀況及其政策初探[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5,(7).
[3] 龍花樓,胡智超,鄒健.英國鄉村發展政策演變及啟示[J].地理研究,2010,(8).
[4] 孔令孜,韋志揚,溫國泉.廣西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0,(2).
[5] 趙巖紅,李林,呂繼興.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6,(9).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