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峰+孫瑞嫻+劉國平+郝晶晶

1 引言
高中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的內容中,許多是目前發展非常快速的領域,既新穎又專業,伴隨而來的是新概念層出不窮。而且,很多概念還在形成之中,不同的專家由于各自的理解角度的差異,難免會有歧義產生。在這樣的形勢下,選修3中的不少教學內容的分寸很難把握好。因此,中學教師對一些專業概念的理解,可能就會形成一些分歧。例如對2015年高考新課標理綜能力測試卷Ⅰ的40(1)題,由于各自的理解程度不一,就曾經在廣大閱卷老師中,引發了激烈討論,雖然最終按照試題的參考答案進行評卷,但不等于說人人做到了真正理解,形成了科學認識。帶著疑惑的教學必然有糊涂之處,以下就來分析這個問題。
2 問題的提出(困惑與不解)
40. [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HIV屬于逆轉錄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體。回答下列問題:
(1) 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備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時,可先提取HIV中的 ,以其為模板,在 的作用下合成 ,獲取該目的蛋白的基因,構建重組表達載體,隨后導入受體細胞。
(2) 略
(3) 略
參考答案:RNA 逆(反)轉錄酶 cDNA(或DNA)
閱卷過程中,閱卷老師尤其是來自中學的閱卷老師,對于該題所涉及的cDNA的相關問題存有一連串的疑問:以RNA為模板合成的DNA,也就是互補DNA,簡稱cDNA,究竟是雙鏈分子,還是單鏈分子?在以RNA為模板合成cDNA過程中形成的RNA/DNA雜合鏈中RNA去了哪里?基因工程中,為什么要由RNA轉變為cDNA?是為了實現DNA拼接?最終形成雙鏈cDNA是否需要DNA聚合酶的參與?(例如,有的考生寫出逆(反)轉錄酶和DNA聚合酶)。眾多的疑惑與不解,紛至沓來,讓人應接不暇。
3 探索與思考
3.1 逆(反)轉錄病毒
逆(反)轉錄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其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基因組由RNA組成。逆(反)轉錄病毒含有一個編碼逆轉錄酶的特殊基因,能夠幫助病毒將自身RNA轉變為DNA,潛伏到宿主DNA基因組。其感染整合過程可簡述為:病毒吸附感染細胞,隨后向胞內釋放出病毒RNA,在逆轉錄酶作用下,合成線性雙螺旋DNA分子,進入細胞核,最后整合進宿主DNA基因組(圖1)。HIV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英文縮寫,就是人們常說的艾滋病(AIDS)病毒,它屬于逆(反)轉錄病毒,能誘發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給許多受感染的人帶去了生命危險。
由高中生物教材可知,RNA與DNA的分子結構相似,均由基本單位——核苷酸連接而成,各自的核苷酸含有4種堿基,兩者都可以儲存遺傳信息。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組成DNA的五碳糖是脫氧核糖,而RNA則是核糖;RNA的堿基組成中沒有堿基T(胸腺嘧啶),而替換成堿基U(尿嘧啶);RNA一般是單鏈,DNA一般為雙鏈。以上是高中廣大師生認可的內容。另外,“與DNA相比,RNA化學活性高,具有與蛋白酶一樣的催化活性”,則是高中師生不熟悉或者不常用到的。根據“RNA世界”假說,由于RNA兼具遺傳物質與催化物兩種功能,所以最早的生命生化系統主要由RNA組成。在進化過程中,蛋白質結構上的多樣性使得其催化能力遠高于RNA,逐步取代了RNA,承擔生化反應的催化主角;DNA結構的穩定性,使得其儲存生物信息能力非常強,逐步取代RNA,成為生命系統中的遺傳物質主角。但是,RNA基因組在一些低級生命體中依然存在,如逆轉錄病毒。
3.2 RNA轉化為cDNA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RNA分子結構的不穩定性決定了其裸露在環境中時,極易被環境中無處不在的微生物等釋放的RNA酶或其他理化因素破壞降解,造成RNA所攜帶的生物信息被破壞而殘缺不全,甚至完全丟失。RNA分子的這個缺陷給研究RNA所攜帶生物信息,帶來很大困擾。逆轉錄病毒研究中,逆轉錄酶的發現給了生物學家一個很好的啟發。利用逆轉錄酶,迅速及時地將RNA反轉錄成與其生物信息完全一致、結構穩定的cDNA,構建信息庫(常被稱為cDNA文庫),極大地避免了RNA信息的丟失,解除了生物學家的后顧之憂,從而可以非常從容地進行后續的生物信息獲取與保留。并且,RNA轉變為cDNA后,非常方便地完成后續的DNA拼接。
3.3 反轉錄酶工作的原理
反轉錄酶是重組DNA技術中一個強有力的工具,應用非常普遍。反轉錄酶具有多種酶活性,經人工改良后,基因工程中使用的反轉錄酶主要有3個特點:① RNA依賴的DNA聚合酶活性,能夠以RNA為模板,在引物的作用下,催化dNTP聚合成cDNA;② 核糖核酸酶H(RNase H)的活性,降解DNA-RNA雜合體中的RNA部分,RNase H不能水解單鏈或雙鏈DNA或RNA中的磷酸二酯鍵,即不能消化單鏈或雙鏈DNA或RNA;③DNA依賴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轉錄合成的第一條cDNA單鏈為模板,DNA-RNA雜合體中的RNA降解過程中殘留的RNA片段為引物,以dNTP為底物,再合成第二條cDNA分子。
4 小結與展望
通過以上探索與思考,可以得出:cDNA的本質是RNA生物信息的DNA拷貝。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備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時,將HIV的RNA所攜帶的遺傳信息,通過反轉錄,轉化為與其信息完全一致、結構穩定的cDNA,確保了HIV的RNA信息完整,而且還極大方便了后續的基因操作。在此過程中,逆轉錄酶首先以RNA為模板,在引物的引領下,合成cDNA第一鏈,形成DNA-RNA雜合體;DNA-RNA雜合體中RNA被逆轉錄酶特異性降解,其殘留片段作為引物,以第一鏈cDNA為模板,合成cDNA的第二鏈,最終形成雙鏈DNA分子。
現代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與此同時,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的知識結構老化,難以適應生物科學快速發展的形勢。因此,加強高中生物教師的職后培訓,不斷充實高中生物教師生物科學素養,應當是當下高中生物教育中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其實,不止生物,其他學科也是如此。目前,已經有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門意識到該問題的存在,并采取了具體的措施。例如,山西師范大學最近成立的“山西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協同創新中心”,它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的14個省級協同創新平臺之一,也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個教育類協同創新平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家的高中教育會更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教師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6.
[2] 朱玉賢,李毅,鄭曉峰.現代分子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75-386.
[3] 沈萍,陳向東.微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 閆桂琴.遺傳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6] 趙壽元,喬守怡.現代遺傳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7] 張玉靜.分子遺傳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34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