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摘 要 通過對創設課堂教學的自然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原始欲望、尊重學生思維的認知規律等方面的闡述,提出了構建生物原生態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希望能有效地指導生物原生態課堂的構建與推廣。
關鍵詞 原生態課堂 自然情境 求知欲 認知規律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應用,課堂教學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呈現出了五彩繽紛的多元化模式。但濫用多媒體追求的所謂 “現代化”課堂教學,為追求形式完美打造的“表演式”課堂教學,大容量、快節奏、高強度的“應試式”課堂教學等,往往使課堂教學偏離了教學的基本規律,讓教育教學喪失了自由,誤導了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在以“人本”為核心價值取向的新課程改革中,不少教育工作者提出教學要遵循其基本規律,課堂教學要回歸于教學的原點,要讓課堂教學返璞歸真,構建一種自然的原生態的課堂。如何構建原生態課堂呢?筆者在生物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策略的轉變與構建,對原生態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充分的嘗試與實踐,通過創設課堂教學的自然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熱情,優化了學生的思維結構和思維品質,讓生物課堂教學回歸了課堂教學的原點。
1 創設課堂教學的自然情境
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設備的作用不必質疑,原生態課堂教學也不反對多媒體的應用,但反對媒體的濫用。盧梭在自然教育原則中提出,教育要“歸于自然”,只有“歸于自然”的教育,遠離喧囂社會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原生態課堂教學提倡以自然情境組織教學,提倡讓學生走進自然,在自然中去學習。對課堂教學情境的構建,原生態教學策略不過分注重多媒體內容的精彩應用,但更關注的是教學情境的自然和有效。
原生態課堂教學自然情境的創設包括課堂導入情境的創設和課堂活動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導入情境設計上,原生態課堂倡導充分利用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尤其要更多地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將自然資源中的自然現象、自然規律等作為生物課堂導入的素材。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自然事件,將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中來,用自然之情牢牢地去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活動情境創設時,原生態課堂教學倡導教學活動要走進自然,讓學生在自然中去尋求自由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自然環境中。只有學生置身于自然之時,學生的心才不再被課堂上的壓抑、恐懼所占領,才不再被黑板上的理想、符號、詞語所裹挾,個人的天性和學習的潛力才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原生態課堂教學倡導盡可能讓學生走進實驗室,盡可能讓學生去動手、去實驗,不要用現成的實驗視頻去代替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學生只有在親自實驗中,才能感受到實驗探究的情境,產生成功的喜悅。即使學生在實驗中所觀察的結果或實驗的結論可能會有誤差,甚至實驗是不成功的,但這樣的情境和親自參與過程能夠讓學生學會思考和探究,能夠讓學生通過探索的過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學習“探究不同植被對空氣濕度影響”時,最直接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相關的數據得出結論:植被能影響空氣的濕度,不同植被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是不相同的。或者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相應的實驗視頻得出結論。但如果將課堂搬進自然,組織學生親自到灌木叢、草坪、裸地等不同的自然環境中去實地測量,在測量中讓學生觀察、記錄、合作、表達、交流、得出結論。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會覺得親切,學生才能更加信服通過親自參與活動得出的結論。
2 激發學生探究的原始欲望
建構主義心理學把學習看作是學習者自己建構認知結構或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因此在原生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習情景的創設、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等方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